书缘
记得那是一个周末的上午,阳光明媚,我骑着自行车载着女儿无目的地顺便溜㳠.来到城镇一僻静小巷,女儿眼尖,告诉我那边有个书店,问要不要进去看看。我们母女是一大一小两个书虫,每次进书店,她看她喜欢的书,我赏我适意的书,各得其所,一待就是二三个钟头。有时甚至是站着看书,一站就是大半天,但她从来不喊累。那天,虽然觉得书店门面小,不太起眼,但不想拂孩子的心意,便停了单车,携手进去瞧瞧,心中并不期望能有什么意外收获。
进得小书店,年约三十六、七岁的店老板笑脸相迎,说顺便看看。他个子不高,长相一般,憨厚纯朴,真诚待人。初次见面,除了觉得他温和宽厚,没有给我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象。
孩子自顾自去找她的儿童故事天地,我则驻足放眼,对小店观望了一番。小店陈书地方,大约二十平方,空间不大,左右靠墙处,各有一排高及屋柱的书柜。前方陈列的是中小学生的相关书籍,诸如各年级的学习辅导资料、图书、字典、词典之类。后方陈列的却是半旧不新、厚簿不等,大小不同的书籍。初看,让人觉得这样的书店生意一定冷清,因为这是一间住家兼营业的临街铺面,店面几乎没什么装修,摆的书籍种类也不多,能吸引众多人的眼球吗?
信手从书柜上抽出一些旧书来看,发现竟然是一些很有价值的好书。很多书封面泛黄,但纸质优良,保存完好。有的书很古老,是用线装订的,象那套《李自成全传》,封面应该是主人自己后来重新装贴的,可以看出出版的年代已经很久远。翻阅了部分书籍,惊见很多竟都是初次出版的。我漠然的心一下热切起来,忙向主人询问一番。原来,这些不起眼的书籍,是店老板多年来的收藏物。我问老板,这些书卖不卖,他笑了笑说:“不卖,如果你觉得好,无妨拿回去看看。”问他如何付租金,他似乎有点突然,但很平静地对我说:“不用租金,爱书的人,才会喜欢这些旧书,不喜欢的人,只把它们当垃圾。”他这样自若,我倒觉得自己市侩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想我与他素不相识,他竟然肯不要租金借书给我,是读书人那份惺惺相惜,还是我有点斯文的长相让他放心,抑或是两者都有?总之,让人信赖,总是一件快意的事情。
我见新书架上有一套新书《乾隆皇帝》,但缺少了中间一卷,便告诉老板,让他要记得要补进货,不然会因缺少了一本而影响销售。见我一副爱书模样,老板似乎遇到了知音,很自然地和我谈叙起来。言谈之间,才知道,他高中时就读的学校竟然也是我的母校,不过他比我先毕业了好几年。说起来,我们还是校友呢!他是一个乡村小学的老师,原来代课,近年才转正。教师是他光荣的职业,卖书只是他的副业。他说他从小爱书如命,学生时期经常光顾书店,但经济窘迫,囊中羞涩,每每看到好书想买却总因钱不够而流连忘返。有一次他看中一套书,刚出版时二十多块钱,但他嫌贵买不下手,后来那套书涨至近四十元,他又缩手了,等到第三次去掏书店,他幸运地碰到旧书打折,那套书又降回二十多元,他便不再犹豫地买了下来。回到家里还偷偷乐了好几天,以为拣到了宝。以后,经济宽松了,他几乎跑遍了潮汕三市的书店,还经常托朋友或靠邮寄到外省去买书。架上一大柜一大柜的旧书,还有部分给朋友或亲戚借走不复返的书籍,曾经一次次让他心花怒放,废寝忘食!我何等幸运,又碰到一个爱书惜书人。
女儿对她喜欢的故事书眷恋着不肯走,我也沉醉在店主墨迹飘香的旧书堆中。看了许久,眼前一亮,发现有一套精致的当代潮人精品系列丛书(包括新诗、对联、短文、谜语共四本)。信手抽出其中一本《当代潮人短文精品》,眼方到,心即被定格,再也不想挪位置了。书中一篇篇短小精妙的文章,让人有一口气读下去的冲动。老板见我爱不释手,便慷慨地说:“如果觉得好,就带回去看看,以后有空再送还。”唉,他太善解人意了。我道了谢,便不客气地带着书,牵着女儿骑着单车打道回府了。
那本《当代潮人短文精品》,隔天成了我在漫长的拉发过程中,快乐享用的精神食品。当然,后来我又去了小书店,给老板请了茶,还了书,又借了书。尽管,他至今不知我姓甚名谁,但他却是那么相信我。相信我能诚信借书、还书。长得相当不错的老板娘,还数次自豪地给我讲她先生一些买书、教书的乐事。真没想到,因书结缘,结识了一位同道中人。
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何必曾相识。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