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护鸟
如今,鸟类保护是有专门法律的,几年前,最为常见的麻雀,也被列为了二级保护鸟类,捕杀是触犯法律的。
然而在民间,在有此法律之前,一直就有着依靠民俗的特殊护鸟方法。这种方法比起法律有着更大的效力。对于小动物,民间是不怎么顾及法律的,大人尚且孤陋寡闻,小孩子就更是“无法无天”了。麻雀是最为常见的鸟类,与农人居落形影不离,自然成了小孩子追逐的乐趣。
农人知道麻雀的好处,夏天主要吃危害农作物的虫子,于是便代代告诫小孩:“夏天麻雀由于吃虫子,身体有毒,胸脯红红的,千万不能吃。”小孩贪玩,打麻雀除了放入火中烧熟了吃以外,更是一件乐事,麻雀仍然是追打的,只是抓到以后,就扔掉了。
夏天的麻雀,为了生儿育女,哺育幼鸟,便没有了其他季节的高度警觉,很容易被捉住,要不是有了“有毒”,不能吃的民俗,遭受荼毒的,不知要多出多少倍。
农人也知道麻雀的害处,秋冬两季主要吃粮食,于是便告诉小孩:“秋天麻雀吃的是粮食,没有毒,可以吃。”于是,秋冬两季,麻雀便成了小孩乃至大人捕食之物。此时麻雀很肥,烧熟了吃,成了小孩的一道美味。
好在此时的麻雀警惕性非常之高,农人由此又称其为“家贼”,见了人,远远地便飞走了,对于布下的捕鸟夹,轻易也不上当,能打到的麻雀,也并不比夏天的多。
看得出,一般的农人,也不知如此民俗的奥秘,也和小孩一样,对此深信不疑。也许,这就是民俗的魅力吧。
至于春来秋往的燕子,由于只是吃飞虫,对农人只有益而无害,而且还要在农家屋檐、梁下做窝,民俗的保护力度也是空前的:打燕子瞎眼睛。于是小孩深怀恐惧,轻易是不敢打的,有燕窝的农家,在燕子飞进飞出之际,行动也蹑手蹑脚了许多,生怕惊吓了燕子。
我在儿时,有一次见到几只燕子整齐地歇脚在电线之上,鬼使神差地,居然心怀忐忑地用小玻璃片,接二连三地掷了过去。燕子与麻雀不同,没有遭人类捕打的遗传记忆,对于飞来的小玻璃片,竟然全不理会,一动不动地毅然站立。终于,一片小玻璃打中了其中的一只。记忆中,燕子仍然未动。也许是小玻璃片轻飘无力,没有伤及到它。我当时很是害怕,担心真的瞎了眼睛。为此心中余悸了好几天。眼睛侥幸未瞎以后,再也没敢再玩如此心跳。
民俗毕竟也有“只管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局限,对于春秋两季过境的候鸟,就没有了任何的保护,任凭小孩尽情用气枪、弹弓、夹子去捕捉。春季的候鸟几乎都是吃软食的(也就是吃虫子),一般打到以后就烧熟了吃了,也有的喂了自家的猫。秋季的候鸟,有些是吃硬食的(也就是吃谷粒),所以多数是捕来养着的,这种鸟,小孩称之为“好鸟”。
候鸟过境,有时成了物候,是用来识别节气的,“小满雀来全”,对于小孩,几乎是人人都知道的。
每次候鸟过境,大抵都有一部分因此掉了队。如今有了法律保护,情况当可彻底改观。
上一篇: “精细”的一种哲学玩笑
下一篇: 心的冰糖雪梨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