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制度》读后感
《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布倍受广大财务会计人员的关注。笔者愿借《特区财会》一角,谈谈几点读后感。
一、财会人员多年的期盼实现了
多年来,我国依照"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的会计宏观管理体制,已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但会计实务中仍然存在13个分行业会计制度,因此,在集团公司制定会计政策和进行会计实务核算中,存在着许多令人困惑的矛盾和问题,尤其是合并会计报表的实务处理更是烦不胜烦。故改革分行业会计制度,实行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是广大财务会计人员多年的期盼。早在1989年拟订《深圳特区企业会计准则》时,就已经提出了"主体论"、"载体论"、"稳健论"和"通用论"四大会计改革思路。其中"通用论"就是提倡采用通用(或统一)会计制度的改革思路。经过十多年来的实践,"主体论"、"载体论"早有共识,唯有"稳健论"和"通用论"执行难,难了十年。如今,全国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千呼万唤已出台,是非常值得广大财务会计人员庆贺的。
二、财会人员面临着"企业改制与会计改革"的双重历史任务
财政部在文件中规定,自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而深圳市则计划用三年的时间逐步引导所有企业都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这将对深圳的广大财务会计人员的理论和会计实务的专业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当前《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了我国国有企业改制革命的进军号角,一个史无前例的以全社会参与(股)的国企改制热潮正在兴起。深府[2001]08号《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意见》及其附件(即1+11文件),明确了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为我市国企改制继往开来,先走一步,开创新局面打下了政策基础。目前,我市相互参股企业改制已呈燎原之势,国企改制预备上市为深圳二次创业开辟了新天地,企业家们跃跃欲试。同时,他们也认识到,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最佳的理财决策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因此,对于正在进行改制预备上市的企业公司和广大财务会计人员来说,更是面临着企业改制(预备上市),分行业会计制度改革的双重历史任务。
从专业角度观察,企业改制上市和会计制度改革相辅相成。深府[2001]08 号(1+11文件)有关企业改制的规定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尤其是文件中关系到公司财务、会计、审计、评估的重大理论与实务问题的深度和广度都是空前的。诸如:兼并与收购、公司重整、债务重组、资产重组、分离社会职能(资产剥离);会计主体变更、权益归属(或转移)界定(例如土地、住房基金、公益金等)、资本缺位、虚资产、负资产、无形资产、或有事项处理等,以及国企改制预备上市的"3+1期"会计账(报)表调整等等。一言以蔽之,即是"老企业--新体制--新制度"的矛盾和问题,都必须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进行新旧转换和会计改革(包括会计政策变更)。这是对广大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理论和实务能力的新挑战和新考验。
三、《企业会计制度》传达了"求实治虚--全面稳健"的企业会计与理财观念
初读《企业会计制度》,体现在新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中的"求实治虚--全面稳健"的企业会计与理财观念,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多年来,尽管"会计打假,财务治虚"的口号喊得很响,但最终在企业会计与理财上见效有限。虚企业、虚资产、虚盈实亏现象司空见惯。而新《企业会计制度》则真正从会计科目的设计上体现了"会计打假,财务治虚"的治本措施。譬如:除了原来已实行的四项减值准备,即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跌价准备之外,新企业会计制度又增加了"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而且在处理期限和方法上都是贯彻"从严从紧"的原则;更全面、更充分的贯彻会计稳健性原则,不高估资产和收益。另一方面,《企业会计制度》新增加"预计负债"科目,专门核算或有事项,如担保、质保、背书承诺、司法诉讼等等预计负债的损失,贯彻不低估负债和损失的稳健原则。
可以相信,随着《企业会计制度》在全国的推行,将会大大提高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