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超前推行理想化运做模式,超越了现实的可能。国有企业现有模式及其内外部环境,决定着中国国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只能是逐步分阶段推进,不可能作迅速地彻底的改变。
其二: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需要大量繁多的内部优化整合工作,决非一个优质方案即可轻松实现的,麦肯锡对此考虑明显欠全!
其三:企业领导者的决心和实际支持力度的不足,国有企业任何改革方案如何得不到领导,特别是一把手的坚定支持,都不可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其四: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是一个跨职能跨部门的复杂系统工程,因此必须成立一个具有足够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的项目管理小组,长期的推行该项目实施,并不断作策略性或方法性的调整。特别是项目管理小组主管必须具有绝对足够的权限,对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深刻认识和完善的系统思维模式,否则,整个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推进难以持续。
其五:国有企业个人权利式管理模式难以彻底和短期内改变,而这跟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是根本性冲突的。
其六:麦肯锡对中国国有企业的认识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和书面上,尚无可能认识到许多无形的却是深刻影响企业运做的东西,因而在系统设计时结合实际情况显然不足。
其七:实达人员对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地认知程度,实达员工已经熟悉原有地企业管理方式,要使其转变为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模式,需要作大量细致深入的工作,决非一两次培训讲座就可以解决的。管理中最难改变的就是人的习惯。
其八:中国目前企业外部运做环境不成熟,决定了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企业,并不能象国外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企业高效运作。
其九:市场竞争的压力迫使实达过早放弃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转变,国外企业信息化建设往往要历时2、3年才能发挥其高效的效益,而实达“功利主义”比较严重。
其十:企业的基础管理的好坏对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建立也影响很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转变的进度和难度。而国有企业的基础管理薄弱则是一个普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