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国现行的《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企业的库存商品可以采用进价或售价进行核算。众所周知,进价核算(又称数量进价金额核算)计算准确,但计算量大,在手工做帐的情况下,很难适应经营品种繁多的商业零售企业,故现在除批发行业外,国营零售企业均实行售价核算制。售价核算,由于将所有库存商品的毛利均放在“商品进销差价”科目中进行核算,月末一次性地计算出库存商品和已销商品的综合平均毛利,计算简单易行,缺点是计算不精确。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售价核算更存在三大弊端:
首先,售价核算容易给人钻空子。据一位年轻的经理向我们诉说,她奉命接管某濒临倒闭的商店后,发现她的前任将进价1,980元的电冰箱擅自虚报毛利2,000元,以零售单价3,980元入帐。该电冰箱目前实际售价只有2,150元,以致每销售一台冰箱商店就要亏损1,830元。其他商品也有类似情况。该前任早已调到别处任职,损失无法追回。还有一位公司的副经理反映,在售价核算制下,财会主管部门只管库存商品总额,库存商品明细帐由各柜组具体核算并按售价记帐(大多数企业不计进价)。不少违法人员就钻制度的空子,进货时,故意多报毛利,以抬高商品的帐面售价和毛利率。月末核算当期利润相应增大,以此可多分利润,实际上是提前瓜分库存商品资产。还由于售价核算帐面上反映的是售价金额(同时记录进价金额的很少),因此给企业今后查帐也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第二,用综合平均差价率这个公式计算的商品毛利,误差很大。当前,市场竞争激烈,削价战屡见不鲜,利用这个公式来计算商品削价时的毛利,浮动幅度很大,差错更是惊人。虽然,有人建议修改综合平均差价率的公式,但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长此以往,会使企业库存资金名存实亡,国家利益严重受损,后果不堪设想。
第三,采用售价核算,财务信息反馈迟缓,反馈的信息质量也差,影响经营决策。售价核算一般采用按月计算、结转差价的方法,销售毛利要到月底通过编制记帐
凭证、汇总、记帐、编制
报表后才能反映出来,不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作出决策。由于采用实物负责制,库存商品帐下放到各柜组进行保管,领导部门对于下面存在的问题和有问题商品不能及时发现,难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和处理,以致问题越变越大,积压商品越积越多,直至严重影响企业的营运。
实际上,售价核算只适用于商品毛利率比较稳定的零售企业,因此,它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曾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目前是市场经济,售价常因商品销售中的竞争而变动,因而售价核算这种方法的运用,客观上给不法分子开了方便之门,成了他们的“保护伞”、“防空洞”。面对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会计核算唯有采用更加科学、精确、严密的方法,才能堵塞各种漏洞。
(二)
数量进价金额核算制的基本要求是:(1)对库存商品设置总帐和明细帐,并统一按进价记帐;(2)库存商品明细帐可以按商品的编号、品名、规格、等级分户,按
永续盘存制组织核算,以实物数量和进价金额逐笔反映库存商品的进、销、调、存;(3)建立健全商品帐体系,库存商品帐保存在企业财会部门,便于随时提供结存情况和对商品实行管理。对库存商品按进价核算制的要求核算和管理,可保证帐帐相符。帐实相符,并且可以随时按帐面结存数量进行盘点核对,这样,售价核算的几项缺点,进价核算都能给以较好地解决。笔者认为,国营零售企业必须尽早淘汰售价核算,实行进价核算制,以适应当前市场经济这个大形势的需要。至于有人认为进价核算手工计算烦琐这个缺点,在电算化条件下,显然不复存在。更何况在现代化的电脑技术下,计算机中央控制系统除实行进价核算外,还能掌握商品进销调存的全部动态,并能及时地对客户、供应商的需求动态和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发出各种信息和指令。财会人员也不仅仅是做帐和记帐,更能通过运用和分析各种信息,投入到企业的管理和决策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