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企业会计信息舞弊的因素分析及其防范对策

2006-10-25 09:17 来源:孔德兰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会计信息舞弊的危害,然后对我国会计信息舞弊进行了因素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会计信息舞弊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舞弊 危害 因素分析 防范对策

  什么是会计信息舞弊?有关舞弊的定义,可谓是众说纷纭。其中,较为常见的是《韦伯斯特新大学词典》所作出的阐释:“舞弊是一种故意掩盖事实真相的行为,它以诱使他人丧失有价值的财物或法定的权利为目的。”这一定义为国外文献定义会计信息舞弊的蓝本。朗文词典的定义也颇为相似:“舞弊是利用欺诈的手段获利的一种行为,该行为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可见,从一般意义上来定义的会计信息舞弊,通常包括欺骗性、秘密性、危害性和目的性等。

  一、会计信息舞弊的危害

  近十年来,我国会计信息舞弊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我国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舞弊现象已呈愈演愈烈的趋势,形势不容乐观。从深原野、东方锅炉、琼民源、红光实业、郑百文、麦科特,直到银广夏、东方电子等公司的舞弊案,各大案、要案频频爆发,加上一些无法统计的案例,会计信息舞弊问题已经激起千层浪,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1999年开始,财政部先后进行了4次会计信息质量的抽查,公布了8份公告,抽查结果发现,从酿酒业到外贸、电信、汽车、机械以及医药、纺织、民航、冶金、石油石化,无不存在严重的会计信息舞弊问题。

  会计信息具有协调利益分配的功能,是利益分配、财富转移的信息基础,是市场经济中履行包括管理人员报酬计划在内的诸种契约的重要依据之一。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信息舞弊的危害也就越大,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对企业的危害。企业的目标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或者企业价值最大化,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管理,而管理离不开信息,尤其是会计信息。企业过去一定时期发生的经济活动最终都通过财务会计予以反映,因此,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是管理当局评价过去的成绩与不足的基本依据,便于企业预测、决策与规划未来。如果会计信息虚假,就无法满足各有关方面的要求,不仅不能发挥会计应有的职能,而且还将导致错误的决策,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例如,产品的定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反映生产成本的会计信息;赊销政策的制定,应依据反映顾客以往付款情况的会计信息。如果会计信息虚假,企业管理当局势必难以作出正确的生产和经营决策,长此以往,必然弱化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使企业失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对利益相关者的危害。会计信息是企业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进行决策的依据。政府部门据以掌握国民经济的运行态势,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法规,指导整个经济工作;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据以作出决策,以决定买进、卖出或保留企业的股份;贷款者据以考虑是否向企业贷款,应要求何种担保或者条件;雇员据以确定企业的目标是否与自己的目标一致,企业能否稳定发展,对自己是否有充分的吸引力。如果这些决策都是以虚假的会计信息为基础,必将导致决策者作出错误的决策并使其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为严重的是,相关政府部门以此作为税收、资源配置的依据势必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浪费,使国家宏观调控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进而严重影响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3.对会计行业的危害。会计信息舞弊必将带来会计行业的不正之风。对于会计人员来说,参与会计信息舞弊虽然有着奉命行事的因素,表面上是为生存所迫,其实作为直接职能部门的专业财会人员,则是职业道德沦丧的表现,而一旦丧失职业操守,无疑将是自绝生计。我国上市公司包装成为“伪装”,“企业编造,会计师事务所视假为真或串通作弊”的情况比较严重。随之而来的是注册会计师职业素质受到社会各界的质疑,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已经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这是会计行业的大忌,如果不及时加以治理,行业将毁于一旦。“不做假账”尽管只是会计师最起码的操守底线,但却显得份量很重。舞弊已经成为我国会计行业的大毒瘤,严重影响了整个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

  4.对证券市场的危害。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证券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作为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场所,证券市场对于调节资金流向,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会计信息作为连接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纽带, 对证券市场能否正常、高效运转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全国证券市场发展至今,已经发生了一系列绩优股神话破灭的故事。从琼民源、红光实业到银广夏,大量的置中小投资者利益于不顾、肆无忌惮的会计信息舞弊行为使我国未成熟的证券市场饱受冲击,投资者的信心备受摧残。企业会计信息舞弊会严重误导证券投资者的行为,破坏市场游戏规则,加剧市场投机和市场波动,导致证券市场上严重的逆向选择,发生“劣币驱逐良币”效应,驱逐效应循环下去的结果只能是整个证券市场的土崩瓦解。

  二、会计信息舞弊的因素分析

  1.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的不对称,表现为投资者不能象经营者那样及时地、充分地掌握企业经营活动的信息,从而不能准确地判断经营者的行为,使其决策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在企业管理当局存在舞弊动机的客观现实下,信息不对称为其操纵契约中会计数据从而达到个人或集团效用最大化的目的提供了机会和空间。管理当局凭借自身对公司的管理权威,即因为拥有对公司经营管理的特殊专门知识从而在有关信息(包括会计信息)占有及公布上享有的信息优势,可以借助舞弊等手段实现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不良意图,会计操纵成为现实。

  2.公司治理结构失效。公司治理结构是明确界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职责及功能的一种企业组织结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畸形直接导致了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在内的公司治理结构相互制衡关系的扭曲。上市公司中存在着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成为作为预防和发现企业会计信息舞弊最直接最有效的内部控制因素———公司治理结构失效的根源所在。在这种内部控制弱化的情况下,缺乏有力的内部控制机制对管理当局的行为加以约束,必然为其舞弊动机的实现提供了先决条件。可以认为,我国公司的治理结构是失效或者部分失效的,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3.出于业绩考核。古今中外,大多数报酬计划都是通过会计数字即盈利来衡量管理业绩并对之进行奖赏的。我国企业经营业绩的考核办法一般也是以财务指标为基础,如利润完成情况、主营业务收入、投资回报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等等。这些财务指标的计算,都离不开会计数据信息。一旦这些信息进行披露,不但关系到企业整体经营效益情况,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企业经营者会计期间经营业绩的认定,从而影响到经营者职务的升迁、薪酬的提高等等。为了达到业绩考核出成绩,企业就会对会计信息人为地进行调整,以使企业财务报表更“好看”。

  4.为了发行股票及配股。根据我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必须连续三年盈利,且经营业绩要比较突出,才能通过证监会的审批。同时,股票发行价格的确定也与盈利能力有关。为了多募集资金,塑造“绩优股”形象,企业在改制时往往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在后续发行情况下,要符合配股条件,企业最近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10%,但每年应不低于6%.因此,净资产收益率指标便成为企业的“生命线”,那些达不到条件的企业就会千方百计地粉饰会计报表,进行会计信息舞弊。

  5.为了获取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众所周知,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对风险的考虑和自我保护的需要,一般不愿意贷款给亏损企业和缺乏资信的企业。金融机构给企业贷款往往热衷于“锦上添花”,越是现金流量好、经营效益好的企业,金融机构越盯得紧,越想让企业贷款;而真正急需资金的企业,因为现金流量不佳,经营效益不理想,金融机构就越不想贷款,担心资金的回收,不愿意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因此,经营业绩欠佳、财务状况不健全的企业,为了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或其他供应商的商业信用,也经常对会计报表进行乔装打扮,编制对其有利的会计报表。

  6.减少纳税。目前,很多企业想尽办法减少纳税。所得税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通过纳税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再乘以适用的所得税率而得出的。因此,基于偷税、漏税、逃税、减少或推迟纳税等目的,一些企业便会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为了少交营业税就少计收入,将收入长时间地挂在“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中;为了少交增值税就将企业应视同销售行为涉及的金融不计入应纳税额;为了少交所得税就少计收入多列支出等等。当然,也有部分企业,基于资金筹集和操纵股价的目的,有时候甚至不惜虚构利润,多交所得税,以“证明”其盈利能力。

  三、企业会计信息舞弊的防范对策

  1.明晰产权,发挥产权制度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规范和界定功能。产权的明晰界定是培育合格的交易主体的基础,是会计规范运行和会计信息有效生成的基础。我国现有产权制度主体的缺位是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的根本原因,也是会计信息舞弊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治理会计信息舞弊必须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塑造公有产权主体代表,使其真正负起监督的职责。同时适当引进部分私有产权,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

  2.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根据现代企业理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而契约的不完备给会计信息舞弊提供了可能;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契约的一方管理当局作为“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出现会计信息舞弊等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在所难免。因而,会计信息舞弊的预防,首先需要完善对管理当局的权、责、利作出规定与安排的公司治理结构,它是会计信息生成的直接内部环境,不恰当的公司治理结构将直接诱发管理当局的舞弊行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必须建立在有效运作的制度安排的基础上,完善的公司治理是公司良性运作的基础。公司治理包括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个方面,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措施主要包括:(1)完善董事会;(2)保证监事会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3)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4)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5)建立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

  3.健全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体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是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最根本的外部规范之一,是证券市场上各方利益关系者行为的基本依据。科学、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是真实会计信息的根本保证,它可以消除舞弊行为得以实现的外部条件。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完善为上市公司的舞弊留下了空子,也增加了舞弊审查和认定的难度。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上会计信息的舞弊行为能够逃脱投资者和监督者的监督,在一定程度上是信息披露制度在相关方面的规定存在不足,导致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不完整、不及时或使用模棱两可的语言来蒙蔽投资者。因此,建立和健全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应以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等质量要求为准则,制定科学、有效的披露制度,改进信息披露的内容、确定信息披露的标准、并加大对发布虚假信息者的惩罚力度,消除制度性缺陷引起的舞弊可能。

  4.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经济警察”的作用。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进行检查监督。

  5.加强政府监管。政府监管是一个含意较广的概念。它既包括政府对游戏规则的制定,也包括政府对违规者的惩罚机制,具体可以落实到法律制度上。法律制度作为一种带有强制力及处罚权的硬性的约束机制,会对理性行为主体的行为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它会在短时间内影响舞弊收益与舞弊成本的对比关系,因为这种通过法律法规等强制手段对行为主体形成的威慑是显形的、外在的。在监管措施严密、执行有力、处罚到位的情况下,会有效遏制行为主体对违反监管政策的那部分利益的追求,因为在他们看来,与这种利益伴随的风险过大,以至于不敢“铤而走险”、“以身试法”。

  6.社会道德环境的重塑。市场经济需要道德约束。道德约束与法律约束相比,具有成本低而效率高的特点,同时,道德约束的效力经常而持久,无时无刻不对行为主体产生作用,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激励力量,而不带有消极制裁的意味。在治理舞弊的各个层次中,只有道德约束在任何一个环节都能够起到作用,这是任何刚性的治理手段所无法达到的。因此,呼唤诚信的回归,培育一个与市场经济运行相符的社会道德环境,是治理会计信息舞弊的最终目标之一。

  参考文献:

  1.邓伟强。对虚假财务报告的防范对策。中国注册会计师,2002(12)

  2.王乔,章卫东。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操纵行为探析。会计研究,2002(12)

  3.李爽等。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4.国家会计学院《会计诚信教育》课题组。“不做假账”与会计诚信的现实思考。会计研究,2003(1)

  5.陈少华。防范企业会计信息舞弊的综合对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