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1-04 00:00 来源:《中国审计》
审计判断是审计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因素,无论是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还是国家审计规范都强调了审计判断的重要性。美国gao在其2003年修订的审计准则中,把审计职业判断与独立性并列作为一般准则的主要内容,指出:在计划、执行审计和鉴证业务以及报告结果的过程中都要使用、运用审计判断。然而,做出正确的审计判断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就包括了是否了解并正确运用审计判断模式。
审计判断模式是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判断的标准式样,是审计人员描述审计判断过程或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判断可以遵循的基本范式。从不同的角度看,审计判断主要存在两种模式:一是审计判断的决策过程模式;二是审计判断的信息加工模式。
一、审计判断的决策过程模式早在1961年,莫茨和夏拉夫就开始了对审计判断模式的探讨,在其《审计理论结构》一书中描述了审计判断中的事实判断程序和价值判断模式,其描述的价值判断模式为:(1)发现问题;(2)说明问题;(3)形成可能的解决办法;(4)评价可能的解决办法;(5)形成判断。莫茨和夏拉夫所描述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程序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审计判断决策过程模式奠定了基础。毋庸讳言,他们的程序仍然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一是在实际审计判断过程中很难把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截然分开;二是上述审计判断过程并未包括所有形式的判断。
审计判断过程基本上可以看做是一个决策过程。这一点可以从西方的审计判断研究者把审计判断研究归入行为决策理论以及以决策理论作为此方面的研究基础得到有力的佐证,本文关于审计判断决策过程模式的研究也是以决策理论为基础的。我们把审计判断的过程模式归纳为:(1)确定审计判断的问题和目标;(2)确定审计判断的标准;(3)收集相关的资料;(4)发现并评估可能的方案;(5)比较标准和证据或方案;(6)形成审计判断。
1、确定审计判断的问题和目标。确定判断的问题和目标是审计判断的起点。当审计人员进行一项审计判断时,首先需要明确对什么做出判断,判断的目标是什么。从总体上说,审计判断的问题或者是事项或者是行为,从微观上讲,可以是不同的财务报表项目等。就财务审计而言,审计判断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会计报表的公允性。
2、确定审计判断的标准。没有一个关于标准问题的初步判断,就不可能有判断。在确定了判断目标之后,就必须要确定判断标准。最为常见的用于事项判断的标准包括各种财经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用于审计人员行为判断的标准包括审计准则、职业道德准则等。此外还有一些不太明确的标准,比如,对未来的不确定事项的判断,采用的标准是对未来事项的预测值或估计值;对审计程序运用的判断则以其期望效用为标准。
3、收集相关资料。无论是对哪种形式的审计判断来说,收集资料都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收集资料是形成审计判断的基础。对不同形式的审计判断来说,收集的资料以及其在审计判断中所起的具体作用是不同的。对选择性的判断,需要收集与所判断问题的各种可能结果有关的资料,其目的是搜寻各种可能的方案。对未来事项的判断,需要收集那些有利于对未来事项做出正确估计的资料,包括有关的现实资料和未来可能情况的资料。对过去和已有事实的判断或者说是合规性判断,需要收集的资料则是审计证据。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选择性审计判断,此阶段结束后直接进入第四阶段;对于合规性的审计判断和对未来事项的判断,在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后,就直接进入第五阶段。
4、发现并评估可能的方案。对选择性的判断来说,审计人员在所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发现和寻找各种可能的方案,并对它们进行评估。在评价一个审计方案时,既要考虑获得高质量的审计判断的审计方案——效果,同时,还要考虑方案实施的成本——效率,两者合理的结合才能实现良好的判断绩效。不同的审计人员可能会对可选择方案做出不同的评价。
5、比较标准与证据或方案。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要把确定审计判断标准与所要判断的对象相比较,确定其与标准的相符程度,是对判断的事物的衡量过程,或者说是通过评价或比较来确定。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判断的过程中,有关财务报表的公允性的判断或财务报表项目可靠性的判断,都要进行识别性衡量,需要把确定的标准与已经取得的反映判断事项的审计证据相比较。对选择性的判断需要进行序列衡量,尽管前面已经确定了判断标准,但对选择性的判断来说,它们只是原则性的,具体的标准只有在不同方案的比较之后才能获得。审计人员在进行此类判断的衡量时,需要比较不同方案的结果,从中选择最佳方案。就前面谈到的取得应收账款审计证据的三种可选择的审计程序来说,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方案,包括三种方案的组合。
6、形成审计判断。在把审计判断标准和审计证据对比,或者各种可能的可选择方案的对比,或者不同方案组合对比的基础上,做出肯定或否定形式的判断或选择性判断。对与合规性有关的判断需要做出肯定或否定形式的判断,合规或不合规,对于选择性的判断则要选出最佳方案。
二、审计判断的信息加工模式审计判断系统是以审计人员为主体进行的,它是审计判断系统中最为积极的因素,也是审计判断后果的主要承担者之一。在许多关于判断的研究中都是以判断者——个体为中心来进行,本部分亦以审计人员为中心,把它作为信息加工者研究审计判断模型,故称此模式为信息加工模式或主体模式。此模式的具体内容如下:
1、审计判断的任务和环境。任何审计判断都起因于一定的任务环境。这里所说任务是指具体的审计判断任务,环境是指审计人员进行判断时所面临的环境,比如,时间压力、激励因素等。只有当审计人员面临一定的审计任务时才会出现做出判断的需要,审计判断是对一定事物的判断。也只有在一定的任务环境下,审计人员才有可能在事件的刺激下做出判断。
2、审计人员的信息加工系统。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和加工器四个部分组成。感受器接受外部环境的信息,即信息输入;效应器输出经过加工的信息,即信息输出;记忆以装置储存和提取经过加工而表征在头脑中的各种信息;加工器对所接受或储存的信息进行转换或变换的操作。此信息加工系统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信息输入、信息加工和信息输出组成,因此,审计人员头脑中的信息加工系统由信息输入、信息加工和信息输出组成。信息的输入来自于审计人员对审计任务及其环境信息的知觉,当审计人员面临特定的判断任务时,他首先要对任务本身及有关的信息进行了解,获得与此相关的信息,这就是所谓的知觉过程或信息输入过程。
信息输入结束后便要进行信息加工,可以认为信息加工过程是审计人员捕捉线索,并将其与储存在长期记忆中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或进行模式识别,把感觉的信息与长期记忆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比较,并决定它与哪个长期记忆中的项目有着最佳匹配的过程。关于模式识别的过程,认知心理已提出了三个理论模型:模板说、原型说和特征说,在此仅以模板说加以说明。模板说认为,在人的长期记忆中,储存着许多各式各样的过去在生活中形成的外部模式的袖珍副本,即模板,它们与外部的模式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当外部的信息作用感官时,就会对外部信息进行编码并与已贮存的许多模板进行比较,寻找与外部信息有最佳匹配的模板,至此,模式就得到了识别。而后再把识别的结果传递出来,就是信息输出。
3、行为和结果。做出判断后,审计人员就要根据判断的结果,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审计人员的行动必然会引起一定的后果,这就是结果。结果将会反馈给审计人员和环境,并对它们产生影响。结果反馈对审计人员的影响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修正审计人员对任务环境的认识,在一个连续判断的过程中,能够使判断的总体方向得到调整;二是在审计人员的记忆中增加存储的内容,或者修正原有的存储信息。对任务环境的影响表现为:审计人员的判断结果会引起审计环境的改变。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审计判断中,结果的反馈是不完全的,在很多情况下很难看到结果。这也是审计判断有别于其他判断的地方。
三、结论根据以上论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从不同的角度审计判断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两种,即审计判断的决策过程模式和审计判断的信息加工模式。审计判断的决策过程模式是从一般决策过程的视角描述审计判断过程的,包括确定审计判断的问题和目标等六个步骤。审计判断信息加工模式则是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角度把审计判断作为一个信息加工过程加以描述的。上述审计判断模式对于了解审计判断和改善审计判断质量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对话达人】事务所美女所长讲述2017新版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中高企与研发费那些表!
活动时间: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动性质:在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