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02 00:00 来源:山东省审计厅·孙承明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必须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决定》据此提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是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特别是要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必须全面辩证地理解增长不等于发展、经济发展不等于社会进步、对外开放要注意经济安全等科学观点,并自觉将其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当前,我国面临着人口压力巨大,资源严重不足,发展极不平衡等一系列严峻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大力倡导和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这是解决现实矛盾的客观需要。
由于目前我国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实行任期制,国家的长远利益与任期的有限性的矛盾,可能造成企业领导人的短期行为损害国家长远利益的问题。为了限制企业领导人的短期行为,必须从企业的长远发展加强对企业及企业领导人的考核,全面评价经营者任期内企业资产、负债、权益的真实、合法、效益性,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以及遵纪守法情况,引导企业注重长远利益,克服经营者的短期行为,促进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所有者,主要关心的是企业的投资回报和可持续发展。竞争性企业经营的最大目标就是获得最大利润,从投资者角度就是要实现投入产出比率最大化。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一位教授有句名言,一个国家的最高利益是要实现人民利益的最大化。同样,一个企业的最高利益是要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必须与时俱进,注重分析调研,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不断引进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实现国有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业绩最大化。国有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基本单元,仅仅满足高投资报酬率,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在此基础上追求更多的经营目标,否则企业资本所有者的高投资报酬率也是没有保障的。首先,企业必须保障自身的资产质量,资产如存有严重隐患肯定会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能力,从而使投资者的长期利益受损。其次,企业必须确保必要的债务偿还能力,否则企业可能因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而陷入破产,最终也会损害投资人的根本利益。第三,企业必须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经营能力,以维持和增强企业未来盈利能力,一个前景不佳的企业,不可能保障资本所有者投资报酬的最大化。
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土导地位和作用,对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做出了战略性部署,同时提出要“发挥司法机关和行政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以加强对权力制约和监督,重点放在“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对人财物管理和使用的监督”。李金华审计长指出,对权力的监督不是审计的职责,审计的职责是对经济领域中涉及国家和民众利益的权力运行过程进行监督。当前应加强对财政资金、社保资金、金融资产、国有资产的审计监督。国有资产的安全、保值、增值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基础,要加大审计力度。要注重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审计,从内控措施上、机制上、制度上和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上,找出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为此要建立健全领导人员监督制约以及与新体制运作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国有资产安全运作预警机制,提升群众民主意识和各级干部依法治企的法律意识等综合素质。积极建立规范权力运行和对权力实施有效监督机制,界定职责范围、工作程序、决策行为等,明确企业领导人工作职责及责任追究,确保权力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国企改革,促使领导者自觉按制度办事。
今年以来,我省企业审计工作以经济责任审计为中心,以摸家底、揭隐患、促发展为目标,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加强国有资产监管。这是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运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企业审计的客观要求。为此,企业审计要坚持以财务收支为基础,以经济责任为中心,与企业改革、改制结合起来,突出会计信息质量、资产质量、重大经济决策以及企业和个人遵守国家财经法纪等审计重点。通过对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审计,摸清家底,核实盈亏,监督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关注企业因决策失误、管理不善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揭示企业管理不善和影响效益的深层次原因,促进科学决策、改善管理、提高效益,注意检查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的安全问题,严肃查处内外勾结,弄虚作假,侵占国有资产的行为。一是检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核心是损益的真实性,重点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严肃查处各种弄虚作假行为和重大违法违纪问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特别是损益的真实性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目前,国有企业的考核和系统内的指标考核无不以财务报表的数据为依据,尤其以损益为核心指标。所以一些企业为了确保损益指标的完成,不同程度地采取报表汇总不完整;虚作收入或截留收入、虚列成本、挤占成本或成本挂帐、转移企业收购兼并、重组上市、期货期权买卖等资本运作事项形成的收益等种种手法人为调节损益,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粉饰经营业绩,形成经济业绩严重浮夸、误导主管部门和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的决策。二是评价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揭露重大经济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的主要体现在重大经济决策方面。经济决策对企业而言,它的影响是深远和持久的,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一项科学的决策可以给企业带来超常的、跳跃式的发展;一项失误的决策却只能给企业带来厄运,甚至是灾难性的后果。而决策的最终“拍板”往往主要取决于企业的领导层。对企业领导人的重大经济决策监督,包括对内对外投资、对外大额采购、对外经济担保、大宗商品采购和重大股权变动等,关键在于是否有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决策控制是否调动了执行层和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以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要害是决策失误对企业造成的损失有多大?三是关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以资产的“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为尺度,从资产营运效果、资产构成及资产管理等方面,审查企业资产使用和回报情况以及资产的结构,检查分析企业资产质量和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目前企业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如内控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或形同虚设,“内部人控制”现象比较普遍;管理基础比较薄弱,制度不健全、程序不到位;法律意识淡薄,违纪违规比较普遍,经济案件时有发生等。由此造成国有资产质量不高甚至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因此,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审计重点。同时注重检查分析企业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四是检查分析主辅营分离、改制和与多经(三产)经济关系问题。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是贯彻中央关于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重要举措。企业审计应顺应企业改革的需要,有必要加强对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与主辅(多经)企业关系的审计,以促进企业依法改制分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逃废银行债务等问题。目前企业主辅分离、改制中主要存在着产权变更、土地划拨、资产处置时不履行相关程序,违规将国有资产界定为集体资产或隐瞒、转移,违规将国有资产无偿划拨或低价转让给集体、个人,擅自核销财产损失或违规核销主业债权,将改制后企业债务转嫁给主业,不按法人和资本纽带关系处理主辅(多经)企业间的经济关系,主业向改制后企业转移收入、利润,或通过加大自身成本费用向改制后企业让利等问题。
【对话达人】事务所美女所长讲述2017新版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中高企与研发费那些表!
活动时间: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动性质:在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