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最大程度地避免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面临的一大难题,关键的因素是我们尚缺乏一套科学和使人信服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从实际工作看,这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至少要防止以下“三重三轻”:
一是重数量,轻质量。一个地区或部门经济发展指标总体上分为数量和质量两大类。考察数量指标是必要的,但审查质量指标更有实际意义。以最简单的一个指标GDP为例,该指标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反映经济增长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如对某地区领导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则必然触及该指标,但是该指标仅表明经济运行的结果,而不反映经济发展的质量,也就是说它只有定量的意义,没有定性的意义。如果审计人员仅依据此指标增长情况对有关经济责任作出评价,将是草率的,具有很大的风险。因为,GDP的增长有可能是以巨大能耗或环境损失为代价的,这种情况下,这种增长对该地区长远发展反而是不利的,对该地区领导人经济评价也可能是相反的。所以,经济责任审计重视数量指标的同时,更应重视质量指标,这可以有效揭露部分领导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二是重经济发展,轻社会发展。搞经济责任审计当然要重视经济发展指标,但不能忽视社会发展指标。一个地区或部门经济发展了,社会事业是否同步发展?实践中两者并不是同比例增长的。中央明确提出“五个统筹”,其中之一就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审计人员要关注经济指标,也要关注人文指标;要关注增加经济增长的投入,也要关注增加社会发展的投入。只有将社会发展指标列入审计范畴,将其与经济发展指标一并比照分析,才可能对一个地区或部门经济社会是否协调发展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也才可能对该领导经济责任作出正确的审计评价。
三是重显性政绩,轻隐性政绩。显性政绩是指外在的,直观上就可以评价的政绩;隐性政绩指暂时未表现的,需要时间检验才能显现出来的政绩。两者相比,后者对一个地区或部门的发展更有实质意义,更能体现一个领导干部的长远眼光和策略水平。审计中要重视显性政绩,同时也要关注隐性政绩,这样才能全面考察领导干部的经济决策行为,对领导本人也才能真正做到公正、公平。更为重要的是重视隐性政绩可以很好地促进领导干部树立务实作风和科学执政的理念。但在目前审计实务中,大量经济指标都是显性指标,而那些隐性政绩还很难测算或量化,这是一个难点,需要广大审计人员探索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