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风口浪尖上的“审计风暴”相比,内部审计显得比较平静,但却充当着“外部监督的基石”,做好内部审计相当于把好了第一道关。
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内部审计查出损失浪费金额673487万元,促进增收节支1529704万元。
“通过加强事前、事中环节的监督工作,内部审计有望在风险防范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刚刚走马上任的中国内审协会会长、原审计署纪检组组长王道成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这样表示。替国家审计分一担
《第一财经日报》:目前,内部审计在我们国家的审计体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王道成:我国的审计监督制度,是由政府审计(也叫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部分构成。政府审计,主要代表国家对财政资金、国有资产和社会公共资产等进行审计监督;社会审计,主要是接受客户委托,起一个社会公证的作用;内部审计,顾名思义,是在单位领导人的领导下对本单位及其下属单位进行审计,这是自律性的监督,属于“保健”的性质。
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对内部审计指导和监督的职责是由审计机关来执行的,并通过内部审计协会行业自律的形式来实现。
内部审计是外部监督的基石,因为一方面,外部审计再厉害也有疏忽的地方,做好内部审计相当于把好了第一道关。内部审计工作做好了,制度、管理比较规范健全了,不再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安然”这样的事情就少了。
另一方面,政府审计在对单位进行监督的时候,首先要运用内部审计的成果。一般政府审计到一个单位执行审计的时候,首先要由内部审计提供内部控制状况评价报告,审计机关对重要部位进行测试,如果认为这个报告的评价比较真实准确,就在这个内控评价的基础上选择审计的着力点。
政府审计还可以运用内部审计的力量,特别是审计机关在对一个单位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时候,总部以下所属单位的审计任务就可以由内部审计来完成,作为国家审计力量和内容的补充。内部审计在单位内部,更熟悉情况,在这方面有优势。
内部审计的队伍很大,现在拿到资格证的内审从业人员是20.4万人,实际上从事内审工作的人远远不止这些。
所有独立核算的经济单位都有内审这项工作,大一点的有专职机构,小一点的有专职人员,再小一点有兼职人员。大的如中国农业银行从事内审工作的有 8000多人,小的一般都在财务等部门配备兼职审计人员,甚至基层的乡镇,也有经管站负责这项工作。比如在辽宁,村镇长的离任审计就由经管站负责。
内部审计强化了,国家审计就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些更高层次的审计,关系全局的问题。比如国家政策的评估,国家整个管理、政府管理效益的评估。现在国家审计是一肩两副挑子,既要关注国家的经济安全、市场秩序、政策法律等,还要关注单位内部的管理效益,这两个任务都很重。
《第一财经日报》:内部审计发挥作用主要是在事前、事中还是事后?
王道成:目前,就内部审计整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事后审计上,最近几年开始转向经营效益、内部控制审计这些事前和事中以及全过程审计转变。强化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审计,可以起参谋助手的作用。事前事中的防范是最有效的,成本也是最低的。
监督的目的不是为了整人,而是为了防止出问题。最近进行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很多都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领导干部任期有的是5年,不能5年一算总账。比如海尔集团审计部,就把经济责任审计的各项指标分解到年、月、日,随时掌握情况,出现问题随时提出警告。内部审计需要公司治理结构的保障
《第一财经日报》:在“中航油”事件中,内部审计被认为“形同虚设”。李金华审计长也指出,在一些企业和单位存在这种情况。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状况?和内部审计本身的体制弱点、独立性不够强有没有关系?
王道成:中航油的内部控制是请专业机构来做的,从设计上应该非常严,为什么还是出了问题?这可能同中航油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一把手权力过大有关系。
内审的独立性相对弱,工作的力度确实受到一定的限制。内部审计要能够对管理者作出真实客观的评价,必须要有体制保证。现在有一部分内审是在总经理领导下,甚至在财务的领导下,这就比较难办了。在总经理的领导下是可以的,但是必须要有一个可以直接和董事会沟通的渠道,来监督促进总经理采纳内审的建议,才能得到落实。
《第一财经日报》:怎样从制度上把这种风险降到最低?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有没有具体的措施?
王道成:过去我们更多的是关注财务收支等状况,今后一个主要措施就是要引导内部审计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方面发挥更多的作用,配合股份制实施。
而强化内控、加强内审的前提是公司治理结构要到位,改变一股独大的状况,权力要制衡,利益相关单位要发表意见,独立董事要发挥作用。现在国家也在这方面有一些动作,比如国有独资企业的董事会试点当中,就要设立审计委员会。内审将既对总经理负责,又要向董事会报告工作,这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内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