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需要,是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艰巨,任重道远。审计作为监督职能部门,必须服务和服从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牢固树立大农业审计观念,通过扎实有效的审计监督,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全省审计机关要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和各项方针政策,围绕推动《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落实,确定审计项目计划;把新农村建设涉及的与审计工作有关的问题,都纳入审计和审计调查的范围。
一、加强对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重点资金、重点项目的审计,促进规范管理和使用各项涉农资金。重点加强国土资金审计,揭露和查处违法批地,乱占滥用耕地,违法圈占农村集体土地,擅自转让土地使用权,违规减免国土资金,压低地价招商引资以及挤占挪用土地出让金、征地补偿费、损害农民利益等问题,促进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农民耕地。加强扶贫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农业专项资金审计,揭露和查处挤占、挪用、借用、滞留、拖欠农业专项资金,配套资金不到位,将农业专项资金改变为有偿使用资金等问题,保证农业专项资金发挥作用,帮助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加强水利建设项目审计,揭露和查处挤占挪用项目资金、虚假招投标、虚报工程造价以及损失浪费等问题,促进提高水利资金使用效益,加强防汛抗旱和减灾体系建设,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加强对水土保持、农村生产支出、产业结构调整等各项涉农资金的审计,促进合理使用,发挥应有效益。
二、加强县级财政审计,促进完善财政供给机制。通过对县级财政决算进行审计,摸清国家和省对县级转移支付资金、财政改革政策落实及效率效果发挥情况,揭露和查处财政收入质量不高、执行各项财政改革政策不到位、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等问题。结合开展预算执行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等,对财政、农业、林业等各有关部门管理使用涉农资金的情况进行监督,揭示涉农资金和项目多头管理、交叉管理、资金投入分散、管理混乱而形成的、监督不到位等问题,促进深化县级财政改革,理顺各部门行政管理和服务职能,提高财政运行质量。
三、加强审计调查,促进国家利农惠民政策的贯彻落实。通过审计调查,监督检查国家政策执行和落实情况,充分了解农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国家制定和调整农业政策提供依据。农业资金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在审计界定上,对有明确具体政策规定的要严格按政策规定处理;对没有具体政策规定的,要综合分析,客观公正地提出处理意见;对政策规定不完善或没有明确政策规定的情况,要摸清情况,如实上报,以利于问题的明确和统筹解决。
四、探索农业效益审计的新路子,促进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要实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与效益审计并重,逐步加大农业效益审计的分量。在各项涉农资金的审计中,要向资金使用效益情况延伸,对照资金使用目标和有关农业、农村经济政策,检查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要深入揭示“重要钱、轻管理”,挤占挪用资金,套取骗取项目资金,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收益和管理不善造成损失浪费等问题。要认真分析影响涉农资金使用效益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提出审计建议,促进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管理水平,促进农业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的提高。
五、坚持“审、帮、促”相结合,促进建立涉农资金管理长效机制。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帮助被审计单位分析查找原因,结合开展财务管理规范化活动,促进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逐步实行严格管理、规范管理。各级审计机关要根据涉农资金来源层次多、资金使用链条长、管理较为分散的特点,上下协调互动,加强相互配合,实行信息共享,对各级使用农业专项资金情况进行全程监控,建立资金管理的预警机制。
六、创新工作方法,不断开拓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新途径。要结合开展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活动,帮助县乡民营企业规范财务管理,保持健康发展,发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要结合开展县、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促进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科学决策,履行经济职责,正确管理使用涉农资金。要根据涉农资金的走向和现行的“乡财县管、村财乡管”财政管理体制,延伸审计和审计调查乡村财务,揭示和预防审计结果的宣传和公告,充分利用审计信息、审计结果公告以及新闻媒体等,对认真落实新农村建设各项政策措施的地方和单位予以肯定和反映,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对弄虚作假、挤占挪用、损失浪费、贪污腐败等违法违规问题予以曝光。促进建立和完善新农村建设的诚信环境和舆论氛围。
上一篇:预算执行审计要做到“四抓”
下一篇:对深化同级财政审计的几点思考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