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一、效益审计的概念
世界各国对效益审计的定义差不多都是围绕着“3E”展开的。
1986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第十二届国际会议发表的《关于绩效审计、公营企业审计和审计质量的总声明》中,定义效益审计为:“对公营部门管理资源的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所作的评价与监督。”
美国审计总署(GAO)1994年将效益审计定义为:关于政府组织、规划和活动的“3E”方面的审计,包括经济、效率和规划审计。
效益审计是对一个组织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评价。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要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济性是指最低的资源消耗,也就是节约的程度;而效率性主要指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即在投入一定的情况下,使产出最大;效果性是对经济活动的产出结果与预期目标的比较。经济性、效率性都应与效果性相一致。
二、我国效益审计的现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企业和政府的运行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府审计工作也要随之改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明确规定,对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就已经包含了效益审计的内容。效益审计在多方面体现出来: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专项资金的审计,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审计。在这些审计中,审计的目标和范围超越了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效益审计显现出来。
《审计署2003年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指出:“要积极开展效益审计,实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和效益审计并重,逐年加大效益审计份量,争取2007年,投入效益审计力量达一半左右。”并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积极开展效益审计,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审计署2006~2010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指出,“全面推进效益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效果,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并提出坚持两个并重,坚持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每年投入效益审计的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以专项审计调查为主要方式,以揭露严重损失浪费或效益低下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为重点,以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为主要目标,全面推进效益审计,到2010年初步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效益审计方法体系。
但是从这几年的工作实践来看,传统的财务审计(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审计)一直是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而效益审计还是比较薄弱,但是近几年比重有所提高。我国政府审计现状必然会改变,在搞好财务审计的同时,大力开展效益审计已成为国家审计的发展方向。
三、效益审计成为政府审计发展方向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的变化。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整个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公平、高效和透明的精神影响我国的政治文化,对转变政府职能将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加入WTO为我国开展效益审计提供了国际契机。政府将由权力型向责任型转变,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致力于宏观调控和公共管理,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这就推进了效益审计成为政府审计发展的方向。
(二)民主的发展。正如杨时展教授所说:“一切取之于民的,必须经济有效地用之于民,用于民而不经济,用于民而没有达到人民预期的效果,政府仍要负责任。”随着民主与法治的进步,公众要求政府转变作风、提高效率和惩治腐败。审计制度作为一种上层建筑,也要相应的进行改变。目前正在进行的民主政治建设对政府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服务型政府要求其公共物质资财和人力资源的配置、消耗都必须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资源的限制。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要求我国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经济有效的使用资源。要评价公共资源的使用状况,需要对其投入和产出的结果进行分析,注重效果性。立法机构和社会公众都希望从审计报告中得到相关信息:预算分配是否规范,财政资金使用是否得当,政府投资是否节省和有效。因此各级党政领导更加重视和支持审计工作,要求把效益审计提上日程。开展效益审计可以提高财政支出效益,节约资源,确保国家职能正常发挥,更好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提高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和业绩的需要。我国财政逐渐退出竞争领域,绩效审计的力度比较弱。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国有企业的工作的效率性和效果性应该重视。公众越来越关注诸如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行政经费不断增加等等问题,也纷纷指责那些铺张浪费、官僚主义的严重现象。人民要求政府公开、公平、公正的办事,向人民或人民的代表公布财政开支及其使用的结果和效益,要求对政府部门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提高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业绩。
(五)审计事业发展的推动。审计职能作用的范围不断扩大,传统的财务审计逐步向效益审计延伸,成为国家审计发展的一种趋势。人们越来越关注政府资金的支出、投向、效益和效果状况。近几年来,我国兴起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资金审计,除了对其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外,还开始对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这说明已经运用了效益审计的观念。效益审计是审计发展的高级阶段。
(六)发展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审计工作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就必须加强自身的创新与发展能力,在实践中贯穿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不断提高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审计工作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轨,由财务审计逐渐深入到效益审计,使审计工作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七)国外有先进的经验可以借鉴。像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瑞典、澳大利亚等广泛开展效益审计的国家,其政府审计机关总结出了一些相对成熟的效益审计方法和规律。我国开展效益审计可以充分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
四、效益审计已成为现代国家政府审计发展的大趋势
效益审计已成为许多国家政府审计工作的重点和目标。美国效益审计达到85%以上,通过效益审计和其他服务为联邦政府节约了大量的资金,提高了政府运作效率。加拿大审计长公署和英国审计署,效益审计约占审计项目计划总审计数额的40%.还有,西欧一些国家审计机关都在实施效益审计。效益审计成为世界审计发展的主流。
在我国,对政府效益的评估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实施效益审计可以从政府开支的成本——效益、成本——效果角度来衡量其物质资源、人力资源配置与消耗的合理性、有效性,政府效益审计的开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西方审计学家认为,能否不失时机地选择并接受效益审计,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政府审计是否具有活力的标志之一。效益审计是审计发展的必然产物和高级阶段。
上一篇:军事支出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研究
下一篇:政府建设项目投资绩效审计措施浅探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