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是英文Economic Value Added的缩写,一般译为附加经济价值。它是全面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真正盈利或创造价值的一个指标或一种方法。所谓“全面”和“真正”是指与传统会计核算的利润相对比而言的。会计上计算的企业最终利润是指税后利润,而附加经济价值原理则认为,税后利润并没全面、真正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盈利或价值,因为它没有考虑资本成本或资本费用。所谓附加经济价值是指从税后利润中扣除资本成本或资本费用后的余额,它的一般计算公式是:
附加经济价值=税后利润 - 资本费用
其中:税后利润=营业利润 - 所得税额
资本费用=总资本 × 平均资本费用率
其中:平均资本费用率=资本或股本费用率 × 资本构成率+负债费用率 × 负债构成率
上述公式从西方会计学和经济学的角度看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使用这个公式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上式的税后利润是营业利润减去所得税额后的余额;而我国现行制度中的税后利润则是指利润总额减去应交所得税后的余额。
第二、上式中的营业利润是指息税前利润,即营业利润中包括利息费用在内,而我国现行制度中的营业利润却不包括利息费用在内,利润总额中也不含利息。
第三、上式中的总资本是西方经济学中的资本含义,相当于我们通常所说的总资产,而不是会计平衡公式(资产=负债+资本)中的资本含义。
第四、上式中的平均资本费用率是以资本(或股本)费用率和负债费用率为基数以资本构成率和负债构成率为权数的一个加权平均数,正确确定资本(或股本)费用率及负债费用率是计算平均资本费用率的关键。
但是,从目前一些介绍和应用EVA的文章看,往往忽视了这些问题,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误解和错误。如有人直接将经济附加价值的公式写成:
附加经济价值( EVA )=税后利润 - 股本成本 - 借贷成本
由于我国税后利润中已经不包括利息,再减借贷成本显然是重复计算了。同理,税后利润减资本费用也存在重复计算问题。另外,有人甚至将股本成本(或费用率)定义为股票股利总额与企业总资产的比,将借贷成本(或负债费用率)定义为借贷利息与企业总资产的比,而后又将同分母的两个指标加权平均求得平均资本费用率,这明显是错误的。我觉得应用EVA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按现行会计制度的要求将其规范化,具体计算公式应改为:
附加经济价值(EVA)=息前税后利润 - 资金总成本
其中:息前税后利润=利润总额 - 应交所得税+利息支出
资金总成本=总资产 × 综合资金成本率
其中:综合资金成本率=平均资本成本率 × 资本构成率 - 平均负债成本率 × 负债构成率
其中:平均资本成本率= Σ (各种资本成本率 × 各该资本构成率)
平均负债成本率= Σ (各种负债成本率 × 各该负债构成率)
上述各公式所用指标或名词的含义与我国现行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的规定相一致,这有利于EVA的正确计算及推广应用。根据上式现列表计算说明如下:
表中的利润总额、应交所得税、利息费用、总资产等可直接根据会计帐簿或报表查得;各种负债成本率及平均负债成本率根据有关教材的公式和会计资料计算求得;资本成本率的确定并不是完全按实际会计资料计算,而是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采取不同的标准计算(后面详论)。
另外,根据我国会计利润中已经不含利息费用的特点,计算附加经济价值也可直接用下式进行:
附加经济价值=利润总额 - 应交所得税 - 资本总额 × 平均资本成本率
附加经济价值计算表 金额单位:万元
项目 A企业 B企业
利润总额 14016
加:利息费用 256
减:应交所得税 505
息前税后利润 11517
减:资金总成本 10515
总资产 830120
乘:综合资金成本率 12.8% 11%
资本:权数 70% 37.5%
平均资本成本率 14% 16%
负债:权数 30% 62.5%
平均负债成本率 10% 8%
附加经济价值 8.66 3.8
按上列数据:甲企业EVA=140-50-830×70%×14%≈8.66
乙企业EVA=16-5-120×37.5%×16%=3.8
由于附加经济价值都为正值,说明两个企业都有经济效益,达到了资本增值的企业经营目标;如果结果为负值则说明企业的经营有损于所有者的资本。
- 发表评论
-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