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关于新时期财政职能的思考

2005-07-29 00:00 来源:孙立英 崔宝顺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整体经济运行完全被政府所控制 ,经济在政府确定的范围内运行 ,财政的职能只能是协助政府发展经济 ,属于建设型财政。既然财政是政府的财政 ,政府职能决定财政职能 ,那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政府职能转变 ,财政的职能也需赋予新的涵义。

  首先 ,财政作为政府调节经济的一种主要手段 ,资源配置是它的重要职能之一。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但市场机制也并不是万能的 ,它存在固有的缺陷 ,即有一部分资源的配置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 ,而要依靠政府通过财政来配置。通过财政分配 ,使经济社会的各种资源 ,包括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能够合理分配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部门并得到有效的利用 ,使得人尽其才 ,物尽其用 ,财尽其能。财政对资源的配置 ,实质是对经济的参与 ,表现形式是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市场机制不能或不适于提供满足公共需要的公共产品 ,如国防、行政管理、公检法、义务教育、基础科学、公共设施、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基础产业、先导性产业、农业固定资产、农业科研等 ,这些领域只有社会效益 ,很少经济效益或投资多、周期长、见效慢或投资的风险太大 ,但它们又是社会经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显然这些满足公共需要的公共产品不能或不适于按市场规则由市场来提供 ,必须由政府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措施决定和影响资源配置的数量和方向 ,特别是划分和选择公共产品与一般产品的比例 ,决定公共部门经济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和地位。

  其次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收入分配是财政的又一重要职能。收入分配分为两个阶段 ,即通过财政工作的一收一支 ,使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进行再分配。初次分配是通过市场价格进行的要素分配。所谓按要素分配就是根据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功能进行分配。按要素分配是承认拥有财产的多少、能力的高低和贡献的大小 ,要素分配是符合效率原则的 ,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但它的缺陷是不能兼顾公平。因此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财政收入分配的调节 ,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 ,以至出现分配不公。在实践中 ,财政的公平分配主要体现在纵向上实行能力原则 ,不同收入者税收负担不同 ;横向上实行同等原则 ,相同收入者缴纳相同的税收。另外 ,财政还应该致力于促进公共的收入分配 ,即通过税收、公共支出和转移支付等政策手段 ,缩小过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和各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

  第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 ,还应该体现在经济稳定和发展方面。众所周知 ,市场经济的固有缺陷是在利益趋动下的自发性 ,由此经济稳定不可能自动出现 ,必须与国家宏观调控有机结合。即通过财政分配贯彻国家的经济计划、方针和制度 ,调节经济周期 ,“熨平”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波峰低谷 ,使经济保持在资源充分利用 ,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国民收入状况良好和适当的经济增长的状态。稳定是对发展的补充和保证。在连续的平稳的经济运行中 ,财政还具有发展职能。发展包括经济增长和社会全面发展 ,财政要逐渐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 ,以保证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相对稳定的基础 ,要逐步加大对教育、科技等社会公益性事业的投入 ,以促进全民族素质的提高 ,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 ,保持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保障社会安定团结。

  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 ,财政职能的实现机制是不同的。在新的历史时期 ,在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现阶段 ,财政部门应该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重新认识财政职能 ,转变它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的、机械的功能 ,把视野放眼于日常收支活动之外 ,看到它在日常收支背后所发挥的重大政治经济作用 ,有机结合于政府的职能范围、目标、方向和手段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