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发挥财政职能支持农业结构调整

2006-07-06 09:15 来源:王建国 郝社金

  在藁城,“一亩地上奔小康”不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也是农业结构调整的真实写照。近年来,该市把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放在全市工作的突出地位,通过增加投入、科技推动、“龙头”带动,已初步形成了优质小麦、蔬菜、优质梨、蛋鸡养殖、优种猪、奶牛养殖、特种养殖、花卉苗木等八大特色产业,农业结构得到初步优化,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999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2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3658元,财政支农作为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的重要手段,在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起到了引导和杠杆作用。

  一、适应形势发展,把支持农业结构调整作为财政支农工作的着力点董城市是一个传统的粮食生产大市,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和农产品短缺经济的影响,财政支农工作重点放在了提高粮食的产量上。相继建成了“吨粮市”和小麦千斤市,获得了许多荣誉。然而,进入90年代中期后,我国农产品市场发生了新的变化,粮食价格持续走低,有的农产品特别是果品出现卖难现象,农业高产低效、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市委、市政府领导深切地感到,搞好农业结构调整,是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并走向国际市场的必由之路。在认真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贯彻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把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努力增加瓜菜种植,着力优化果品质量,全力扩张畜牧养殖,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努力搞活市场流通,作为今后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在新的形势下,市财政部门及时调整财政支农工作思路,把支持农业结构调整作为财政支农工作的着力点,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农业结构调整目标做好财政支农工作。

  二、尽力安排农业投入,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资金支持实现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目前县级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财政部门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用,通过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尽力增加农业投入。1998年——2000年,我市共安排财政支农资金3089万元,较前三年增长50%,三年安排支农专款达3000万元。支农专款投入的增加,一是保证了农口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和人员经费的及时发放,稳定了农口事业单位技术干部队伍,加强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保持了农业新技术推广费用及时到位。二是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

  三、发挥财政资金的调控、引导作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财政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发挥财政支农资金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必须抓住关键环节,给予支持,才能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第二个是“桥”的作用,即怎样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很好地连接起来。这就需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培育市场和开拓市场。培育市场,就必须发挥本地的资源优势,壮大自己的特色产业,形成规模化生产,有了规模,才容易形成市场,然后通过规范,建设市场,进一步带动生产规模的扩大。开拓市场,就是要拓展市场空间,这就需要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发展名牌产品,实施名牌战略,逐步占领国内和国际市场。二是向农民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以信息指导农业结构调整。三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发展中介组织,形成“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订单协议等形式,把公司和农户联系在一起。第二个是“脑”的作用,即怎样才能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发挥科技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推动作用,这就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搞好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二是通过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搞好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几年来,我市财政部门在支农资金的使用上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关键环节给予了大力支持。一是支持了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在财政部门的支持下,建起了面积达20公顷的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在园区内建起了植物组培中心、科技培训中心,建成高档日光温室48栋,联栋温室1栋,全部使用滴灌技术。几年来,引进国内外新特蔬菜品种9类50多个,果树新品种12类53个。并示范了无土栽培、无公害绿色蔬菜等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河北师大合作,共同成立了丰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市外贸、日商合作,共同成立了中日银河食品有限公司,开展净菜、配菜、盐渍菜的加工、销售和出口。目前,高科园已发展成为集蔬菜科研、引进、示范推广、生产、加工、销售、出口于一体的科技型“龙头”企业。1999年出口各类鲜菜、盐渍菜3万余吨,创汇2000多万元。以高科技示范园区为中心,辐射周边乡村发展无公害蔬菜和出口蔬菜基地达7万亩。二是支持了种子工程。1998年以来,支持农科所培育了优质麦良种,1999年,在全省推广面积已达30多万亩。其中我市种植20多万亩,并实现了优质优价,仅此一项,我市农民可增收3000多万元。支持农业部门引进蔬菜新品种60多个,推广面积已达8万亩。支持林业部门引进果树新品种50多个,建成了万亩优质黄冠梨基地。支持畜牧部门引进畜禽新品种10多个,建成了西关昌达、石家庄绿野、力羊牛场等7个规模化优种养殖示范场。仅生猪一项,每年可向社会提供优种猪3万头。三是支持了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在财政的大力支持下,1999年我市农业部门建立了河北省首家县级农业因特网站,上联国内外许多大的信息网站,下与各乡村和致富大户联网,实现了资源共享,加速了农业信息的传播。四是支持了市场建设。1998年以来,通过财政投资引导,吸引社会和商户共同投资,建立了藁城禽蛋市场和两个蔬菜市场,年交易量达18万吨左右,年交易额达10亿元,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禽蛋市场。市场的建设,又带动了全市养鸡业的发展,增加了养鸡户的收入。目前,全市蛋鸡存栏达2500多万只。五是支持了农口各部门的技术推广和培训工作,使农技电波入户。开展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便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8%.六是支持了“龙头”企业的壮大和发展,重点支持了优质麦开发公司的发展。该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科工贸一体化的集团公司,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与农户签订优质麦回收合同,以每公斤高出普通小麦0.14元一0.20元的价格回收优质小麦,保护了农民发展优质农产品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