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中国外债结构日趋合理

2006-04-05 00:00 来源:

  人们有理由对中国目前外债的现状表示乐观。国家外汇管理局15日公布的中国外债最新统计数字显示,在所有中国登记的外债中,结构日趋合理,偿债风险正逐步降低,同时国家仍具有较强的还债能力。

  中长期外债继续上升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字,到1999年12月底,中国登记外债余额折合美元为1518.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57.9亿美元,增长4%。其中中长期外债为1366.5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79.5亿美元,而短期外债余额为151.8亿美元,比上年末减少21.6亿美元。

  观察这组数字,人们可以发现一个有意义的现象,那就是外债结构的一增一减,实际上这种变化从1998年就已经开始了。当时的中长期外债余额比1997年增加150.8亿美元,而短期外债余额则减少8亿美元。到1999年末,这一变化更加明显,中长期外债上升6.2%,短期外债下降12.5%。

  这种外债结构上的变化无疑是有益的。

  因为按照国际金融界的评判标准,一个国家的外债结构是否合理,关键看其短期外债与全部外债余额之比。如果这一数字低于20%,那么就表明其结构的合理性,相反则预示着一种危险。根据这一惯例,目前中国短期外债占全部外债的份额为10%,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警戒线。

  国际上这种警戒线的划定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在短期外债比例较小的情况下,整个外债的偿债年限被分散了,无形中就是分散了偿债压力,吸取亚洲发生金融危机国家的教训,近几年来我国十分注意限制借用短期外债的比例,以防范金融风险的冲击,已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在外债结构中得到验证。

  偿债能力依然较强

  在分析外债结构的同时,人们更加关注的是偿还外债能力的问题。因为如果国家不能及时偿还外债,那么无论对政府还是对老百姓而言,都会面临一场灾难。

  一般来讲,一个国家的债务率是其全部外债余额与GDP之比,国际上常常将这一比例在20%以下均视为正常。根据这一方法计算,目前我国的债务率应当为15.3%,与债务不合理时的警戒线还有一段距离。在这一事实面前,人们不必对我国的外债现状心存担忧。

  从另一个角度看,人们仍然可以得出较为乐观的结论。对于偿债能力,国际上还有一个评判标准。分析家们往往将外汇储备与短期外债之比,看作偿债能力的高低,认为这一比例如果是大于1就很合适。根据统计数字,去年我国的外汇储备余额为1547亿元,将其与1999年短期外债相比,最后的数字是大于10.外汇储备是短期外债的10倍,这就意味着我国仍具有较强的偿债能力。

  尽管人们完全可以消除对中国偿债能力的怀疑,但这并不表明中国外债现状完全令人满意。从公布的数字看,在1518.3亿美元的外债中,国务院部委借入的主权债务余额为473亿美元。但由于这种外债多是用来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根本不可能创汇,因此是有一定风险的。而非主权外债的减少,在某种程度上表明这些机构借债能力的降低,因此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