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三、外贸企业应对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策略
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出口会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企业不应抱怨,或因此而产生消极态度。我们应以此为动力,加强管理、提高自身素质,把因此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使“堤内损失堤外补”。
(一)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
出口企业应尽早转变观念,注重加强内部管理、减少流转环节、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以消化税务成本上升带来的损失。企业不能一味地依靠出口退税,必须加大改革步伐、狠练内功、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从各个环节尽快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以提高出口效益。这是外贸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根本和关键。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外贸企业如何化解压力,积极面对,增强市场竞争力,则取决于外贸行业的抗震能力。对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客观上可以逼迫外贸企业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短时间内可能压缩外贸企业的利润空间,削弱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但从长期看,无疑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改变。
一方面,应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以质取胜”。努力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创名牌、提升知名度,这样可以“堤内损失堤外补”。“以量取胜、低价竞销”不但会对出口造成浪费,同时会削弱自己的竞争力。现代国际竞争中,质量、技术、服务等非价格因素成为竞争的筹码。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是出口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应对政策变化的长远之计。企业应通过加强管理降低管理费用、促进技术革新降低制造成本、提高资金运作效率降低财务费用等方法来弥补出口退税率降低带来的影响。为减少出口退税率降低造成的损失,可以考虑将以往从国外采购的原材料,改为在国内采购的办法,控制原材料的成本;在与国内外原材料供应商交易时,尽量压低采购价格,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 积极开展电子商务,采取网上看样、报价、洽谈、签约,大力开拓网上市场,进行网上交易,以降低交易成本。企业要加强国际市场调研,增强前瞻性,分析出口的形势和环境,制定出口规划,从低价竞争转向产品差异化竞争。企业要在产品功能设计、外观造型、包装等方面有所创新,同时要以发展品牌为目标,培育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声誉,从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加大新产品研发能力,以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只有加大研发能力,把自己的产品特色打出来,才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另外,企业应尽快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退税率下调后,出口企业直接面临着出口报价的重新核算,核算的前提必须以盈利为目标,利用谈判技巧提高销售价格以增加企业出口利润也是必然的现实选择。在谈判前要认真进行企业出口竞价的核算,掌握价格谈判的主动权。为增强出口产品的竞价,应充分考虑出口退税率调整对利润的影响,对外谈判或签约时,可适当提高价格。只有为自己预留一定的利润空间,企业才不会被市场淘汰。
另一方面,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机制。制订严格的管理措施,对负责出口结汇的业务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规范管理,使其制度化。如对出口单据资料的管理,应及时回收单据,按税务部门的要求处理业务,将单据送交税务部门。今年税务局增加了审核核销单的信息,要求业务部门要将收汇的核销单及时进行核销。否则,出现“无核销单信息”将延误出口退税的申报及出口退税的退回。在商品报关出口后,应及时督促生产企业开具增值税发票和专用缴款书,并将增值税发票抵扣联在税务局规定的时间内(30天)及时认证。如果延迟认证,征税机关将不再予以认证,退税机关也不予办理出口退税。在收到增值税发票和其他单证后,应认真核对有关的信息是否准确。如公司的纳税登记号、海关代码是否正确,有关商品名称与报关单是否相符,以免由此延误出口退税的申报。
(二)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产业结构是否合理以及参与国际分工是否符合本国资源的比较优势,也往往影响国民经济增长的态势。出口贸易的规模和结构,反映着一国或地区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或程度,同时也是提升产业结构、将国内要素的优化配置与国际市场连通的渠道。外贸企业长期以来出口产品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不高、多集中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容易形成过度竞争。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可以引导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出口效益、企业应及时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企业来说,调整产品结构、加快技术进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是当务之急。出口企业根据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方向、分析并调整产品结构,同时加快固定资产更新和技术改造、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和产品技术含量,走产品创新之路、走品牌经营之路。目前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条件,反过来,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也必将带动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供给与需求质量的提高。从长远看,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必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推进作用。一方面要努力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品和服务项目在出口总量中的比重,形成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为出口提供更多高附加值产品,以相对较少的出口量创造较高的外贸效益。另一方面,要提高传统的纺织、服装、农副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由初级加工向深加工、精加工转变,提高单位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此次国家对高新产品和农产品等的出口退税率没有降低甚至提高,从中不难看出国家调整出口产品的决心和着眼点。企业应抓住机会,紧跟国家产业政策,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出口的附加值。如食用粉类包括小麦细粉、玉米细粉、大米细粉、小麦粗粒和粗粉、玉米粗粒和粗粉、大米粗粒及粗粉、小麦团粒、小麦淀粉和玉米淀粉;分割肉类包括鲜或冷的鸭块、鲜或冷的鹅块、冻的鸭块和鹅块、鲜、冷冻兔肉等等的出口退税率,调整前为5%,调整后为13%,提高了8个百分点。出口退税率改革调整后必然促进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增加并搞好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和出口,推进这类企业的集约化经营。所以,只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才能提升我国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另外,从出口市场结构看,目前我国外贸企业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市场,容易导致同一出口市场的过度竞争。企业应适时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努力开拓新的市场。
(三)促进外经外贸企业的改革,推进外贸企业的重组与整合
此次出口退税机制中,不同企业受到的影响是有差异的。下调出口退税后,很多外向型生产企业和外贸流通企业的经营业绩都会受到较大影响,但是,与生产企业相比,专业外贸公司在此次退税率调整后将受到更大冲击。由于退税率下降导致的利润率下降,作为中间流通环节,理论上可以通过向供应商压价和向客户提价的方式来抵消。但是,经过多年来的外贸体制改革,我国外贸经营门槛大幅降低,获得进出口自营权的生产企业快速增长,生产企业、海外进口商和批发商的选择范围都大大增加,外贸流通企业对上下游的要价能力越来越低,供销两头挤压将使外贸企业面临更大的生存难题。过去,一些外贸企业单纯把出口退税作为利润的主要来源。因此,外贸企业面临的困境迫使外贸企业与生产企业更好地沟通,提高生产企业通过代理制扩大出口的积极性,也有助于我国外贸代理制的完善和发展。从世界经济贸易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来看,原有的纯粹的外经外贸企业是很难生存的,没有自己的产品作为依托,仅靠倒来倒去的贸易是很难赚钱的,特别是出口退税率降低后更是如此。因此,原有外经外贸企业的改革是必然的,大洗牌是难免的,必须与生产企业重组和整合才有希望。进行企业结构重组是外贸行业发展迫在眉睫的问题,外贸企业结构重组是大势所趋,是我国外贸行业发展壮大的需要。出口退税率的结构性调整这一政策带给我国外贸企业的并非都是不利因素,对实力强大的优势外贸出口企业而言将是一个福音,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将直接降低外贸企业的获利空间,生存空间减少将使一些中小型出口企业被迫出局,这不仅有利于加强行业自律,而且为规模大、盈利能力强的外贸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空间和做强做大的机会,可以在经济利益和自愿基础上组建企业集团,这必将造就一批超大规模的外贸企业集团公司。
(四)加强出口退税机制的法制化建设
我国加入WTO后,将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融入到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浪潮中去,我们在享受世贸成员国权力的同时,也将不可推卸地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尽快建立和完善与WTO相适应的市场经济法制体系,已成为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税收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法定主义原则已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税法中的一条最为重要的基本原则。目前,我国出口退税立法级次普遍较低,严重影响了税法的权威性和执法效率,也使税法缺乏透明度和稳定性,有悖于税法的公平和效率原则。在我国经济已驶上高速发展道路并已融入国际大循环的今天,这样的税收法律级次着实让人感到有点落伍。不仅退税资金长期不到位,得不到法律的保障,即使是日常的退税管理各个地区也自成体系,出现了大量的外部不规行为,使出口退税管理失去了统一性和规范性,也使我国出口退税难以形成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进而导致出口退税的政策效果扭曲,产生负效应。另外也正是由于这种管理缺乏统一性,导致了出口骗税的屡屡发生。出口退税是促进对外贸易的财政手段,而外贸出口又是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国际间的贸易往来将成为国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加快出口退税的立法步伐,在加快我国税收基本法的进程中,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出口退税程序法的立法工作,创造良好的退税外部环境,使之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将是目前我国出口退税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中国加入WTO后认真、严格贯彻税收法定主义原则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 柳世平,赵建国 退税率下调对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 对外经贸实务,2004,(5)
[2] 张桂芝 对我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思考[J] 经济师 2004,(6)
[3] 陈希业 企业如何应对出口退税率降低带来的影响[J] 山东纺织经济,2004,(2)
上一篇:生产方式的纳税筹划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