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摘要】现代企业经营环境的动态变化促使企业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而富有弹性,传统的管理会计研究范围受到巨大的挑战。本文基于这种经济和社会背景,从宏观视角阐述了管理会计边界理念,提出了新的观点。
管理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20世纪初,随着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的产生与企业生产实践的融合,企业成本控制和生产决策对会计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导致围绕企业经营效益而设计的各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发展与完善,最终形成了完整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但基于企业微观主体的传统管理会计研究方法严重地制约了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削弱了管理会计在企业生产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一、关于管理会计边界认识的回顾
管理会计的边界即管理会计学科研究的范围。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时刻受到社会生产实践及经济理论的双重影响:一方面,社会生产实践要求加强管理会计的职能;另一方面,经济理论的发展促使管理会计的职能得以实现。
管理会计起源于20世纪初,我国对管理会计研究起步较晚,系统的管理会计研究可追溯到1982年。大多数学者认为:管理会计思想、概念、方法是从20世纪80年代前后由西方国家引入的。目前,会计学对管理会计本质属性的认识与研究,孙茂竹等人概括为两大观点:
(一)狭义的管理会计
唐•R•汉森(Don R•Hansen)、玛丽安•M•莫文(Maryanne M.Mowen)认为,管理会计是为了满足特定的管理目标,通过输入数据并予以处理,产生输出信息的一个信息系统。罗伯特(Robert)指出,管理会计是一种收集、分类、总结、分析和报告的信息系统,它有助于管理者进行决策和控制。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对管理会计的表述为:“管理会计是指在一个组织内部,对管理当局用于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信息进行确认、计量、积累、分析、编报、解释和传输过程,以确保其资源的利用并对它们承担经管责任”。这类观点认为,管理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把管理会计从从属于财务会计的地位提升到与财务会计并立的地位,并涵盖了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差异分析成本会计和内部控制等功能,对管理会计的职能和边界有了一定的认识。具体的管理会计边界如图1所示。
(二)广义的管理会计
美国全国会计师联合会(NAA)下设的管理会计实务委员会对管理会计作了较全面的表述:“管理会计是向管理当局提供关于企业内部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营责任的履行所需要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报、解释和传递的过程。管理会计还包括为诸如股东、债权人、规章定制机构及税务当局等非管理集团编制财务报告”。唐云波(1999)在管理会计本质问题上提出的管理会计由决策会计和控制会计两部分构成,前者是一个信息系统,后者是一个信息系统和控制系统统一的观点。吴正杰(2004)分析了管理会计应用研究的本意是站在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战略角度来研究会计信息的应用。管理会计的本质是战略量化的过程和实现描述工具。余恕莲、吴革(2005)认为,管理会计的本质即提升企业价值的价值管理信息系统。刘爱东(2006)指出,21世纪的管理会计主体从企业价值增值到企业核心能力培植的转变,服务目标以公司管理层面为主的传统理念向实现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多重目标的拓展和提升,进一步指出了管理会计发展的扩张趋势。广义的管理会计进一步把管理会计的边界扩大到除审计以外的会计的各个组成部分,具体的管理会计边界如图2所示。
迄今为止,对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大多局限于企业内部,从管理会计研究的基本假设、管理会计研究的对象、管理会计的目标、管理会计的职能都可反映出这一问题,对管理会计研究范围的界定也是如此。因此,对管理会计边界进行重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宏观视角下管理会计的特点
传统的管理会计边界观把企业看成一个独立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实体,认为管理会计的本质是提升企业价值,这在一定层面上有其合理性。企业的存在基础是企业经营获得的经济利益,但是,企业是社会的企业,社会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离开社会的企业将不能生存,更谈不上发展壮大,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是密不可分的。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起来,它们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企业之间顾此失彼的发展不利于其长期发展。以上狭义和广义的管理会计观都是一种狭隘的个体利益观,这种观点越来越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企业和社会都呼唤着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来指导和理顺二者的关系。下文将探讨宏观视角的科学内涵,搭建新的管理会计理论边界平台。
笔者认为,宏观视角就是从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背景出发,立足于企业微观主体和外部环境,从总体上和全局上去认识和把握管理会计的内涵。在宏观视角下,管理会计从其服务对象、宏观政策、前瞻策略、和谐发展等方面显示其独有的特点:
(一)社会性
宏观视角下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企业这一微观经济主体,而是更为广泛地服务于其它微观经济主体(企业员工、消费者等)以及国家、地区、关联经济区域、不同行业、产业、部门等宏观经济主体,着眼于宏观经济运行中社会资源、技术资源、经济资源、环境自然资源的控制与节约和整个社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提高。
(二)政策性
宏观视角下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最终体现在宏观经济政策、制度的确立与计划方案设计的实施与监控中,从而使宏观经济运行系统的各个子系统按照政策、制度、计划方案来调整其目标和行为,与系统总目标协调一致。可见,宏观视角下管理会计信息的传递与运用机制体现了政策性。
(三)战略性
宏观经济管理的本质是立足全局,服务整体。宏观经济管理要从维护全局利益、使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观点出发,所以,宏观视角下管理会计应立足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把企业的短期利益与长远期利益结合起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长远利益。宏观视角下管理会计的战略性体现在其分析与评判、生成与报告信息的全局性和长远性两个方面。
(四)和谐性
和谐是事物存在的最高境界,是超越了矛盾局限性的对立统一的概念。宏观视角下管理会计的和谐性是追求企业普遍的社会生存状态,努力营造企业之间的平等、公平、公正的社会发展环境,实现企业目标和社会效益,促使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和最大化,这就是宏观视角下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
(五)灵活性
宏观视角下管理会计的政策性和战略性特征决定了其应有的灵活性。政策和战略是对动态变化的环境作出的判断和决策,灵活选择与运用有效、可行的技术方法从而提供货币性与非货币性的、定量的与定性的、综合的与分部的、反映追溯性的和前瞻展望性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决策信息。
因此,从宏观角度来观察和分析管理会计边界,立足于企业的社会性,从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两方面着眼,把握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要求管理会计不但要实现对内职能,而且要实现社会职能。而企业的成本会计、公司理财完成了管理会计的对内管理职能,财务会计和审计则实现了其内部核算和控制职能以及外部监督和引导职能。笔者认为,面对企业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应从有利于企业发展角度、有利于社会效益提升的角度,对管理会计边界进行重构,整合各学科功能。
三、从宏观视角对管理会计边界的重构
在宏观视角下,管理会计边界的实质涵盖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公司理财以及审计等学科的内容,四大学科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及其根本目标是一致的,研究管理会计在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的过程时,不能将四者孤立地进行认识。鉴于上述狭义和广义管理会计观对管理会计边界的认识,在此不再重复讨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公司理财的关系,只讨论管理会计与审计的关系。
(一)管理会计与审计的关系
美国会计学会在颁布的“基本审计概念说明”的公告中,将审计定义为:“为确定关于经济行为及经济现象的结论和所制定的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对这种结论有关的证据进行客观收集、评定,并将结果传达给利害关系人的有系统的过程”。我国给审计下的定义为:审计是由独立的专门机构或成员接受委托或根据授权,对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的会计报表和其他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并发表意见。由此可见,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进行审查,评价经济责任,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宏观调控的独立性的经济监督管理活动。
审计与管理会计作为社会经济管理与监督的基本工具,二者之间有着紧密联系。
1.二者的起源密切相关。管理会计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经济管理活动;审计起源于公元5年的古罗马时代,是由于财产的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为适应财产所有者检查监督财产管理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需要而产生的监督活动。
2.两者都必须借助于会计方法、会计技巧和会计资料。管理会计利用各种财务会计方法和会计资料去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审计则运用会计方法和会计资料去复核和审查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
3.两者都涉及到被审计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管理会计通过制定内部管理制度来保证企业日常工作的有效运行,保证各项资产的完整和安全,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而审计则是通过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审查,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
4.两者都对被审计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与管理。从管理会计的定义可知,管理会计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外部法律制度,以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作为管理对象,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评价这些经营活动是否符合企业经营目标,试图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审计工作也是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审查被审计企业的会计资料及其反映的经济活动。
(二)新视角下管理会计边界的构架
笔者根据上述分析,描述了宏观视角下的管理会计边界,如图3所示。笔者把管理会计的边界扩大、涵盖了审计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会计界一般把审计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两部分,而内部审计的本质是为提升企业价值的管理手段,属于企业价值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管理会计实现企业价值目标的重要职能;而对外部审计而言,它是基于宏观视角,通过行政和法律手段,兼顾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和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规范企业外部环境,理顺企业之间生产经营活动的公正平等关系,实现全体企业社会价值最大化目标。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不能再局限于企业内部狭小的活动空间,因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早以超出国界,企业的管理活动也应该立足于一个国家甚至是凌驾于国家之上,这也是信息社会化、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站在国家这一角度来说,可视国家为一特大型“企业”组织,国家的重要职能即提升整个社会的价值,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使社会价值最大化。外部审计是协调国家这一特大型“企业”组织内部各部门发展的重要手段,它也是提升社会价值的价值管理的重要手段,与管理会计在内容和本质上是统一的。
四、总结
笔者回顾了管理会计边界认识的历史,分析了在动态经营环境中基于宏观视角下管理会计的社会性、政策性、战略性、和谐性和灵活性的特点,重构宏观视角下管理会计边界是一个涵盖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公司理财及审计等多学科基础上的综合融合体。当代企业动态环境的变化大大促进了管理会计的价值思维和边界的扩张,管理会计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与多个学科之间的整合、优化,它将围绕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与企业价值提升而形成一个超越传统管理会计的、全新的、综合的价值信息系统。人们对管理会计的本质认识给管理会计边界的研究展现出一个全新的视角。管理会计中新的研究领域层出不穷: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环境保护管理会计,能够反映企业与社会宏微观之间关系的新领域,都成为管理会计的研究范围,印证了该学科的强大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上一篇:基层医院管理会计制度化探微
下一篇:小企业会计管理问题探讨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