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摘要]现有财务软件在设计上大多是对传统会计核算模式的简单模仿,本文首先提出传统会计核算模式的缺陷,其次分析了信息化对会计核算各个方面产生的巨大影响,最后得出结论:信息化会计软件不应满足对传统会计核算的模拟,应利用先进的核算工具对传统会计核算模式进行改造,以适应信息化管理的需求。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核算模式
会计信息化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等),将会计信息系统置于社会信息化和企业资源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对传统会计进行重构与集成,以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会计信息资源,建立会计与社会、会计与技术、会计与管理等高度融合、实时、互动和共享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技术发展的过程。会计信息化最显著的变化是核算手段,即用电子手段取代了过去的人工手段,核算效率空前提高,从而引起会计核算模式的巨大变革。
一、传统会计核算模式的缺陷
传统核算模式是指按手工会计下各级账户组织的核算。自现代会计产生以来,会计核算就是按照固定的账户体系进行的,它是在会计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此称之为传统核算模式。该核算模式与手工方法相适应,在会计软件出现以前,一直是会计核算的唯一模式,即使在信息化条件下,仍然是很重要的、属于保留并扩充的一种核算模式。传统核算模式适应于手工核算方法,受数据加工能力的限制,必然具有下列缺陷。
(一)核算口径固化
核算口径是指核算时所遵循的核算标准,主要体现在科目设置方面。这是因为会计核算是在设置的账户中进行的,而账户又是按会计科目开设的,因而科目设置口径自然也就决定了会计核算口径。传统核算模式的核算口径固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会计核算科目固化。手工方法下,传统核算模式的所有会计科目和级别都是固定的,不能随意改变科目名称和打乱科目级别。例如,管理费用的二级明细科目通常按费用发生地点设置,三级明细科目再按费用种类设置,这种科目设置口径只能对管理费用按发生地点进行二级核算,而不能按费用种类进行二级核算。反之,若二级明细科目按费用种类设置,三级明细科目再按费用发生地点设置,则又无法按费用发生地点进行二级核算。科目固化必然导致提供的核算指标固化,不能满足管理的需求。
2. 会计报表指标固化。手工方法下,传统核算模式的会计报表格式是固定的,所能提供的核算指标也是固化的,无法满足不同类型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为了解决会计信息的供需矛盾,不得不在会计报表后面附注大量说明,造成会计信息相关度低、冗余度大。据美国会计专家预测,至2010年会计报表附注的平均长度将达到200页。可以想象,报表使用者从如此庞杂的资料中发现自己所需的信息是何等困难。另外,传统核算模式中的资产负债表虽能提供有一定综合程度的核算指标体系,但也不过是一种固化的指标体系而已,实务工作中不可能改变这种固化的指标体系。
(二)核算时效滞后
核算时效是指会计核算产生信息与提供信息的时间间隔。任何信息都具有一定的时效特征,尤其是会计信息的时效特征尤其明显,故对会计信息有及时性要求,即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及时进行会计处理,加以确认、计量和记录,并及时传递和报告会计信息。产生与提供信息的时间间隔越短,会计信息的经济价值越高;反之,会计信息有效性会降低乃至完全丧失。由于传统核算模式的核算手段十分落后,从而导致其核算时效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记账日期滞后。在企业未实现信息化管理的条件下,由于传播途径不畅,会计原始凭证只能在业务发生很长时间后传递到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接收以后也需等待一段时间后再进行集中记账。这种问题在大型的、结构复杂的企业更为严重。
2. 报表编制滞后。在传统核算模式下,会计报表的编制必须在每个会计期结束后进行,在实务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会计报表编报大大晚于会计期期末。在环境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任何与未来相关的信息,若获取不及时,也会变成无用的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管理追求高速、高效,财务会计报告的滞后性必将成为企业管理中的“致命”缺陷。例如巴林银行在1994年末报告的资产净值为4.5亿~5亿美元,却在1995年2月份就倒闭了,此时该银行1994年度财务报告尚未报出。
(三)核算深度肤浅
核算深度是指会计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和关联程度。当然,并不是越详细越好,也不是关联度越高越好,会计核算也有一个成本效益原则问题。由于人力操作是传统核算模式的主要特色,核算手段十分落后,使其核算深度较为肤浅,主要表现在会计报表各项指标之间关联度低,核算粗糙。最典型的例子是现金流量表直接法(以下简称“现直表”)与现金流量表间接法(以下简称“现间表”)的指标严重脱节,现直表的各项指标无法在现间表中找到,现间表的指标也无法在现直表中找到,两个本应具有密切相关的报表却毫无关联,内在联系被完全割断,提供的现金流量指标十分粗糙。此类问题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同样存在,其主要原因在于传统核算模式的一维会计报表结构。
(四)核算指标单一
核算指标是指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过加工整理的价值量数据。一方面,根据货币计量假设,传统核算模式只能提供价值量核算指标,而对企业经营管理极为重要的的其他信息都被过滤掉了。如企业人力资源价值、绿色资产等,由于缺乏合适的会计规范,使得这些价值无法确认,致使企业堆积大量隐形资产,而这些隐形资产,完全可以用非货币信息来计量。从另一个方面看,手工会计模式下货币信息指标也非常单一,只采用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非本位币信息只能先折算成本位币记账,由此带来货币折算的问题。货币计量假设是在核算工具相对简单的条件下提出来的,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利用计算机的计算和储存能力来保存多元的经济信息已成为可能,并且成为会计信息化研究的一个热点。
二、 信息化对传统会计核算模式的影响
会计信息化的目的是建立会计与社会、会计与技术、会计与管理等高度融合、实时、互动和共享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使会计工作从思想观念到核算方式、核算手段都将有重大变化,代表了21世纪会计发展的方向,标志着一个全新会计核算时代的来临。信息化促进会计核算模式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深化了传统核算模式,促进了会计核算的深度、广度和活度,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时效。
(一)信息化深化了传统核算模式
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核算系统,一方面仍然遵循会计核算基本原理,以会计科目为核算依据,用会计账簿及会计报表作为提供信息的方式,保留了传统核算模式的全部内容;另一方面,在总账核算、序时核算、明细核算和会计报表方面大大深化了传统核算模式。
从总账核算看,传统核算模式只能采用一种会计核算形式,不可能同时采用多种会计核算形式。而在信息化条件下,总账核算可全面实现6种会计核算形式并存,从而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从序时核算看,传统核算模式大多采用三栏式日记账,而且只用于货币资金科目的序时核算。而在信息化条件下,序时核算可同时采用三栏式、汇总式、凭单式、联合式和多栏式日记账,登记的科目也不再局限于货币资金科目,而扩大到其他科目。从明细核算看,虽然账簿格式仍然是三栏式、数量金额栏式和多栏式,但却增加了很多记账口径的现场选择。如三栏式明细账的记账口径有指定的某一个编码、所属编码、系列编码、前导编码和全部编码;又如数量金额栏式明细账的记账口径有单一编码、几个编码、部分编码和全部编码;还如多栏式明细账的记账口径有指定一级编码记它的二级、指定二级编码记它的三级、指定三级编码记它的四级。从会计报表看,灵活运用“三库理论”,不仅可以编制常规会计报表,还可以编制会计核算中的一些计算表,如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职工福利费计算表、材料成本差异分配率计算表、各种耗用材料汇总表和销售成本计算表等,甚至还可以利用编码技术、结合报表模块完成制造成本计算的分配、再分配和汇总。一般而言,信息化编制任何表格所需的数据,只要与科目编码有关,相应数据表能提供,则都可以在三库理论的指导下,利用报表模块完成。上述传统核算模式深化内容,在手工核算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信息化才能使其成为现实。
(二)信息化促进了会计核算深度
如前所述,核算深度是指会计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和关联程度,而这又取决于会计科目设置的详细和关联程度。在信息化条件下,会计科目设置表现为科目编码,有编码就有账。一方面科目编码至少可以达到四级,编码越详细,核算越深入;另一方面,可以打破传统会计报表的一维结构,采用二维结构的棋盘式报表体系,利用计算机高速完成各种复杂报表的填制,使会计报表反映的指标更全面,披露更深刻。如棋盘式会计报表同时采用两种填报口径,使用纵横交叉的表格结构,类似围棋的棋盘,故称“棋盘式表”,它能深刻揭示会计报表各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会计报表的一种全新表现形式。目前对棋盘式报表体系的信息化研究已取得一定成绩,如湘潭大学陈隆伟设计的“棋盘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表”(《棋盘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表的电算化研究》)。
(三)信息化促进了会计核算广度
核算广度是指纳入会计核算的范围,主要表现为核算尺度的选择和指标的覆盖范围。在信息化条件下,除了传统的价值核算尺度之外,还可以设置其他数据库、表来存储非货币信息,如实物量尺度、人力资源信息等,并进行相应核算。在大型跨国公司,可设置多套账簿,分别采用不同的记账本位币核算,以满足经营管理及对外报告的需要,从面解决了传统核算模式下指标单一的缺陷。从指标的覆盖范围看,传统核算模式没有一个表能全面、总括反映会计主体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而信息化的“棋盘式对照表”却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四)信息化促进了会计核算活度
核算活度是指会计核算的灵活程度,主要表现为是否可采用随机核算。手工方法下,传统核算模式只能选用实时核算,不能采用随机核算,灵活性很差。而在信息化会计系统中,可同时采用实时核算和随机核算的双轨核算制,所有各种电子账簿都能随心所欲地加工,以满足经济管理的随机性需求,从而大大提高会计核算的活度。一方面,信息化的实时核算可保证会计数据的原则性;另一方面,信息化的随机核算又可实现会计数据的灵活性,从而使得会计数据的严谨性与随机性和谐共存。
(五)信息化提高了会计核算时效
传统核算模式是人工速度,信息化则是电子速度,两者决不可同日而语。信息化利用网络传输电子数据,需要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因而信息化能大大提高会计信息产生和提供的时效性。在信息化会计系统中,各种信息即时传递,与实际经济业务没有或很少有时间上的延迟。会计软件可以不受会计分期的限制,即时反复处理数据,生成财务报告。管理层可根据需要在任何时间内得到最新的财务数据。
三、结 论
综上所述,信息化对会计核算的影响是深远的,在信息化环境下开发的会计软件,完全可以克服传统会计模式下的不足,利用先进的核算工具,提供全新的会计核算模式,更好地满足管理对会计信息提出的要求。
上一篇:浅论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供给模式
下一篇:ERP 环境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