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60 苹果版本:8.7.6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产生的动因分析

来源: 靳磊 编辑: 2009/11/30 18:35:10  字体:

选课中心

实务会员买一送一

选课中心

资料专区

需要的都在这里

资料专区

课程试听

抢先体验

课程试听

高薪就业

从零基础到经理

高薪就业

  【摘 要】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实践起源于消费者的信用需求,企业集团化经营对内部金融服务功能的需求是其形成的内在动因,发达成熟的金融体系与资本市场、完善的信用制度和金融监管体系是财务公司产生的外部条件。“内部金融市场机制”是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产生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服务功能;动因分析

  一、内在动因:企业集团化经营对内部金融服务功能的需求

  (一)消费者的信用需求是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实践起点

  世界范围的财务公司,按照所有权和运作模式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企业附属型财务公司,一种是非企业附属型财务公司或称为公众拥有型财务公司。典型的财务公司一般是指企业附属型财务公司,我国财务公司也属于此种类型(本文主要探讨此类财务公司)。从国际财务公司产生发展的历史轨迹来看,国际财务公司最初是为满足消费者信用需求而得以产生的,如美国1878年成立的第一家财务公司Household Finance。当时,人们急需购买消费品,而商业银行只关心商业公司的信贷,其他储蓄机构只对家庭财务有兴趣,许多急需现金的消费者别无选择只好向高利贷者借钱,因此一大批提供小额的、无担保个人贷款的消费者财务公司应运而生,即所谓的消费型财务公司。二战之后,随着汽车工业以及其他耐用消费品制造业的发展,使得汽车和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扩大了对消费信贷的需求。在消费财务公司发展的同时,以推销特定产品(如小轿车、个人电脑等)而为分期付款的消费者提供信用服务的财务公司开始出现,即所谓的销售型财务公司。此后,许多包括汽车制造公司在内的制造商纷纷效仿,开始设立此类销售型财务公司,旨在推销本公司产品,如通用汽车承兑公司,对推销其产品的汽车零售商提供融资。随着信用经济的发展,财务公司的经营业务开始逐步拓展,之后出现了一种以存货或应收账款为抵押的贷款公司,即商业财务公司(如最早1905年芝加哥商业信用公司),后来还出现了许多新业务领域如融资租赁和消费者信用卡业务等。在英国,财务公司包括工业财务公司和租赁公司。在日本,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有小额消费信贷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和信贩公司。虽然不同国家财务公司的经营业务不尽相同,但其产生的实践起点都源自消费者的信用需求。

  (二)对内部金融服务功能的需求是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产生的内在动因

  企业集团化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内部成长(积聚资源扩大投资或拓展组织与场所)与外部成长(收购兼并获取扩张)的选择。为赢得“竞争优势”,企业集团一方面要通过规模扩张形成规模经济;另一方面,要通过多角化或纵向一体化经营战略,以分散经营风险,获取额外利润。无论是规模经营还是多元发展抑或是纵向一体化,企业集团化成长过程的轨迹表明,其发展都特别注重在金融业的发展,通过金融工具和金融方法的运用,是大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法宝和重要的原动力。

  1.对资金集中管理功能的需求,促使内部资金市场的形成和资金集中专门化的管理,产生司库型财务公司。企业发展到大型企业集团后,不可避免地要形成分布于各地的众多的部门、子公司和分部等,这些分部(子公司)经常的情况是某个分部(子公司)有资金盈余,而另一个分部(子公司)却发生资金短缺。从企业集团角度来看,如果各分部(子公司)资金盈缺之间进行“对冲”操作,肯定会节省外部交易成本,提高资金效率。现实中,各个分部(子公司)从本位利益出发各行其是,常常是多头资金的分部(子公司)将多余的资金存放到银行,而资金短缺的分部(子公司)却不得不支付较高的利息从当地银行另行借入资金。因此,企业集团为寻求规模经济,加强资金的集中管理,实行司库管理下的内部银行、内部结算中心模式,建立内部资金市场,使全集团的资金余缺头寸全部集中于总部资金中心,由总部资金中心统一调配管理资金的流动性和币种缺口。随着企业集团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内部资金管理、运作和风险控制的任务变得越来越重,除了一般资金集中管理和内部结算外,还要针对集团日益发展的需要,寻求外部融资,以及对资本进行专业化的运作,原来集团内部银行、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的资金管理职能已无法满足日益专业化的金融需求,原因不仅在于其主观上难以履行越来越重的资金管理职能,更在于其本身不是金融机构而无法满足集团日益多样的金融需求,最终促使内部资金市场从企业集团中分离出来,产生了资金专门化管理和专业化运作的司库型财务公司。

  2.对销售信用服务功能的需求,促使销售与信用的分离,催生专司信用管理的信用型财务公司。随着自由市场竞争的加剧,大企业集团为促进销售业务,扩大市场份额,赢得有利地位,在商业活动中开始出现赊销服务(分期付款销售商品),赊销服务产生应收账款,于是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发生了(消费信用发生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商业信用实际上是一个公司对另一个公司的借款,但它是和购买联系在一起的借款,产品和借款是被捆绑在一起的。之所以能产生商业信用,其中一个原因是这种捆绑控制了市场的不完善所产生的财务签约的成本。通过使用商业信用,交易双方都能够降低该业务的成本或风险。美国早在十九世纪中期之后开始采用分期付款的方法销售产品,当时的产品主要是缝纫机和钢琴,二十世纪初开始出现为汽车的分期付款购买提供贷款。大企业集团为促销产品,尤其是耐用消费品和大型工业机械设备,以租赁或分期付款的形式为客户提供信用。但这样常常给制造业公司带来财务上的巨大负担,甚至可能导致公司的资金周转困难。为解决这个矛盾,需要将销货与信用职能分离,设立专司信用发放与应收账款管理的专门机构,附属企业集团的信用型财务公司就此产生了。

  3.对内部金融服务功能的全方位需求,促使全能型混业经营财务公司的产生。随着信用经济的发展,以及金融自由化、多元化以及企业集团的跨国经营,其业务不仅具有以上两类财务公司的业务功能,同时还具有金融控股公司的形态,形成集聚资金管理、信贷管理、投资银行等多元金融业务的混合体,向着横向、纵向延伸的全能型金融控股公司方向发展,美国GE金融服务公司就是其典型代表。

  二、外部条件:发达成熟的金融体系与资本市场、完善的信用制度和金融监管体系

  财务公司的产生源自内部的金融需求,但其生存还离不开必要的外部条件。西方发达国家,如北美、西欧、北欧、日本等国家的财务公司虽然各有特点,其发展模式也各不相同,但财务公司的产生发展都离不开成熟的市场环境。

  (一)成熟的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是财务公司业务经营运作的基本条件

  财务公司的业务经营运作主要依靠资本市场,西方国家经过数百年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了完善成熟的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西方国家财务公司筹融资和资本运用主要通过资本市场这个渠道,如美国财务公司的资金主要是靠储蓄、信托之外的其他融资方式,发行商业票据是财务公司的主要融资方式,商业票据在财务公司总负债结构中占1/3以上,在财务公司的短期债务结构中占3/4以上,中长期债务则以在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为主,银行贷款比重较小,在财务公司总负债中的比重通常不超过10%。美国财务公司筹集的资金主要是为经销商和最终用户提供信贷服务。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其资金运用渠道逐步拓宽,不仅为母公司产品流通提供信贷服务,而且投资于母公司以外的其他行业、产品和有价证券。德国财务公司只要资信良好,在国内发达的资本市场上,就可以通过发行短期商业票据和长期债券,及时便利地吸收比银行存款成本还要低的资金。

  (二)良好的信用制度和环境是财务公司生存发展的基础

  消费型财务公司是为满足最终用户需要,以消费信用为基础,以提供消费信贷为主要业务的财务公司;信用型财务公司是为推销企业产品,以商业信用为基础,以信用发放和应收账款管理为主要业务的财务公司。正是信用经济的发展,不断推动了金融业务的创新,促使财务公司向着全能化混业经营的方向发展。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不仅需要有完备的信用法律体系和信用评级制度,还需要有市场主体(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意识。

  (三)健全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是财务公司发展的制度保证

  金融监管体系主要关注并防止对金融体系产生巨大危害的事件和交易的发生,以预防和降低金融风险发生对经济发展可能带来的损失。由于各国金融制度存在的差异,财务公司所处的监管环境是各不相同的,对财务公司的经营方式、业务范围、组织形式的选择也将产生不同的影响。如美国对财务公司所处的监管环境较为宽松,财务公司的产生完全是顺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自发产生的,成立企业附属型财务公司基本不受限制,在企业成立之时即可宣布成立,财务公司的经营方式、业务范围、组织形式被看作是企业的自主商业决策而很少受监控,财务公司与社会金融机构享受同等国民待遇,对财务公司没有统一的业务定位,业务范围可以延伸到集团公司外部,对财务公司的监管方式采取功能监管模式,从而使财务公司根据自身情况、实力与竞争能力灵活开展金融活动,促进了金融产品和工具的创新。

  三、产生动因的理论分析:基于内部市场理论视角

  (一)企业集团化经营中面临的两难境地:“市场缺陷”和“管理失效”

  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和管理机制(看得见的手)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在企业集团成长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企业集团成长过程中,经常会面临“市场缺陷”和“管理失效”两难境地,一方面,由于“市场缺陷”,即市场的不完全性使市场的交易成本增加,迫使企业通过内部化即企业替代市场的方式,将市场交易活动放到组织内部进行,通过管理权力对资源进行有目的的配置、协调,减少交易活动成本,以解决市场缺陷带来的交易成本增加问题。另一方面,伴随大集团企业的成长带来“管理失效”问题,表现在公司规模扩大后机构庞大,公司层级之间信息沟通出现障碍,管理、协调、控制变得困难,决策所需的信息广泛而昂贵,即管理协调机制配置资源的成本增加。迫使企业采取外部化即市场替代企业的方式以解决“管理失效”带来的内部成本。

  (二)内部金融市场:解决“市场缺陷”与“组织失效”两难的一种平衡机制

  依据市场交易成本和内部化成本孰低,来选择外部化或内部化,是从理论上给出的解决方案。现实中,市场缺陷和组织失效同时存在,大企业往往面临两难境地,既要解决市场缺陷带来的交易成本增加,又要解决管理失效产生的过高的内部成本。因此需要在两者之间寻求一种有效的平衡机制,内部市场正是兼有市场机制和管理协调机制双重功能的一种有效的平衡机制。随着企业集团化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对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增强,市场的不完全性导致企业集团通过外部市场获取金融服务的交易成本会不断增加,企业规模的扩大使银企信息不对称在双方借贷活动中面临的不确定性也日益严重,从而蕴含风险产生效率损失。对企业集团来说,巨额融资需求的增加会对银行有越来越大的依赖性,银行因为信息的不对称(交易成本增加)及机会主义,可能会对企业集团产生致命硬伤。同时,由于企业集团规模的不断扩大形成的“组织失效”问题也会日益突出,原来分散在各个内部成员企业内的金融业务及承担相应管理的职能部门,已无法满足企业日益增强的金融需求,而且其管理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客观上需要将外部金融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并将原来分散在大企业内部各个成员的金融业务进行聚集与归集,并从组织形态上予以分离,实行专门化管理和专业化运作,以形成具有市场机制和管理机制双重功能的内部金融市场机制,大企业集团附属财务公司便是这种内部市场机制的产物。

  【参考文献】

  [1] 杜胜利,王宏淼,著.财务公司—企业金融功能与内部金融服务体系之构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5).

  [2] 道格拉斯·R·爱默瑞与约翰·D·芬尼特.公司财务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0).

  [3] 李伟.国内外财务公司比较研究[J].财会月刊(理论),2006(2):41.

责任编辑:小奇
学员讨论(0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