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60 苹果版本:8.7.6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大型审计项目工作模式

来源: 吴震雄 编辑: 2010/09/23 10:49:01  字体:

选课中心

实务会员买一送一

选课中心

资料专区

需要的都在这里

资料专区

课程试听

抢先体验

课程试听

高薪就业

从零基础到经理

高薪就业

  着现代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世界已进入信息网络时代。探索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工作模式是审计机关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课题。近年来,武汉市审计机关针对大型项目多、信息化程度高,传统的审计理念和组织方式已无法适应审计管理要求的情况,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大型项目审计组织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以市、区两级审计网络为载体,以OA和AO为支撑,充分运用审计信息技术和手段,对审计项目进行统一组织和管理,实现在同一项目、同一时间、不同的区域、不同审计人员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组织管理整体联动,取得了初步成效。为此笔者对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大型审计项目工作模式谈点个人认识。

  一、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大型审计项目产生的动因

  首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我国各行各业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信息传输数字化,信息交流全球化,信息技术应用普及化,使审计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审计信息化不仅仅是审计技术方法问题,同时还将对整个审计工作的方式、程序、质量和管理,乃至审计人员的思维方式和自身素质带来重大影响,它是从根本上改变审计工作面貌的深刻革命。但在现阶段,我国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信息化建设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我们还面临着审计队伍素质不适应审计事业发展的要求,审计质量和水平与国外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向现代审计转型时期还须有新的观念和方法上的突破。近年来,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我们武汉市的许多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常常以大型化、超容量的形式出现,特别是像金融、电信、电力等行业的数据存储一般都是以大型服务器和Oracle、sybase、informix数据库为基础的,审计针对的是数据而不是账套、报表,审计数据的导入需要扎实过硬的计算机技术作支撑。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要求我们每个审计干部要与时俱进,全面发展,掌握先进技术并与先进技术相协调,通过审计信息化不断提高审计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审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随着信息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电子商务模式在被审计单位的广泛运用,越来越使信息的处理和传递突破了时空的界限,电子商务不仅提供了集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于一体的商务交易模式,而且处处体现出其快捷、方便、高效率、高效益的显著特征,同时也带来了经济结构和运作方式的变革。审计作为经济监督的中坚力量,将直接受到其监督对象财务和业务管理模式的影响,企业采用了新的电子商务模式,产生了新的运作机制,势必需要产生一种新的监督机制来维护和保障市场的正常运作,体现其公平性,这一历史重任必将推动着审计进行创新,从而为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大型审计项目模式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驱动力。

  再次,由于审计与会计的血缘性,使它的发展受到会计制度和实务创新的影响。随着被审计单位局域网的建立和完善,会计的无纸化,电子化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诸如网络财务、网上远程会计等新概念的提出。进一步要求与之适应的网上监督机制的建立,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大型审计项目的产生和发展。

  鉴于上述不同的原因,我们有理由相信,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大型审计项目模式的产生和发展符合网络经济的需要,但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研究上,需要从实践层面对其具体操作程序进行探索,这才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大型审计项目模式的概念

  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大型审计项目模式这一全新概念的推出,必将成为当前审计工作中最为创新的管理运作理念,那么,什么是“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大型审计项目模式”呢?它与传统审计有何区别呢?它将如何有效地实施呢?这一连串的问题都将影响对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大型审计项目模式概念的界定。应该说当前对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大型审计项目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对其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就笔者近年来的审计工作实践而言,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大型审计项目模式应该是以“一个中心、两条通道、一个平台、三个依托”为框架的大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即以OA、AO交互为载体,构建一个大型项目统一指挥中心,统一下达项目执行的各项指令,实现对大型项目审计的统一指挥和调度;以互联网和审计专网为载体,形成日常事务性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两条通道,实现各审计组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数据传递;以AO系统为支撑,建立一个数据平台,实现对大型项目数据的集中式处理,其中,通过利用AO联机版对数据进行切割转换,通过建立数据库及开发应用相应软件,实现对大数据的汇总和分析。

  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大型审计项目的数据传导模式

  三、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大型审计项目模式的架构设想

  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大型审计项目模式与传统审计模式比较有四个显著特点:审计对象是系统内部控制和电子数据;改变了审计的核心方法;需要创建大量的新型审计技术和方法;需要重塑审计程序和审计管理模式。一些审计机关近年来也对这种新型审计模式进行了实践和总结,比如审计署南京特派办开发的审计项目管理软件,其提出的“集质量控制、流程规范、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于一体,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自动、远程、同步的审计项目管理和质量控制”,以实现“全程控制,规范行为;调控进度。整合资源;记录轨迹,落实责任;强化复核,保证质量;多维查询,决策支持;统一归档,信息共享;制作模板,审计指导;提供平台,方法调用”的目的。这一思路可以认为初步具备了对大型审计项目整个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的理念。以下笔者仅对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大型审计项目中部分问题作讨论。

  (一)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大型审计项目的环境假设。

  现在的内外环境还不能完全满足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大型审计项目的要求,但有些条件是应当具备的。比如有针对性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审计作业流程的标准化体系;成熟的计算机技术平台和技术开发环境;具备信息化意识的审计人员;人力资源保障;畅通的网络和成熟的通讯技术;开放的、充足的信息源及其共享机制;以信息流动为核心的、多向的复合沟通体系;技术性量化为主的考核和激励制度;有效的理念、方法和创新机制等。

  (二)项目信息的动态控制。

  传统审计项目管理多是以人的行为结果出发的,是事后的、静态的被动式管理。在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大型审计项目模式中,管理是以对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的,通过对信息在各个工作环节的产生、判断、筛选、纠正的控制,适时的、系统的协调应用各种审计项目要素,实现项目信息价值的最大化。

  (三)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大型审计项目的条件约束。

  一个大型审计项目实施信息化管理涉及的约束性要素至少包括:审计范围( Scope )、审计时间( Time )、审计成本( Cost ) 和审计质量( Quality )。最理想的情况就是“多、快、好、省”。“多”指工作范围大,“快”指时间短,“好”指质量高,“省”指成本低。信息化管理方式下,审计的过程即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过程很大程度上并不或者很少受审计时间长短的影响。审计信息的开放性、共享性,审计程序的智能性,审计时间的适时性都决定了审计人员参与审计时间的长短,并不会改变审计在成本、质量和范围上的一致性。

  (四)信息面前人人平等。

  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大型审计项目模式可以实现审计信息的“共产主义”。一是应有尽有,二是按需分配。其意义在于彻底打破各种影响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壁垒,以及“信息孤岛”带来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五)审计项目中的分工协作。

  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大型审计项目把传统的管理功能和要素与先进的信息和网络技术有机地集成为一体,这个体系是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组织机构、管理、程序过程和资源。它比多个孤立的管理体系更能有效达到依据方针所制定的目标。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大型审计项目管理体系建立是一个综合性工程,它要求管理职权的统一、领导作用的发挥和全员参与、资源的充分配置,尤其各方面技术力量的相对集中等。

  (六)审计程序和方法的创新。

  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大型审计项目是建立在高度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基础上的新模式,审计程序的重构和审计方法的创新必须加以探讨。在作业程序、作业方法等方面与传统方式相比均有区别。一是作业流程中数据共享环境将逐渐成为审计作业流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二是系统备份使被审单位会计信息系统由于信息同源化丧失的内部勾稽关系在被审单位外部得到了重建,以获得有效的审计证据;三是电子函证;四是实时审计。

  (七)审计信息资源库。

  审计署目前正在实施的金审工程,提出以成熟的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建成一个覆盖审计系统各部门的应用系统,实现机关办公现代化、信息资源化、传输网络化和决策科学化,提高办公效率提高管理水平。其基础一是审计机关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二是审计机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三是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等之间的信息交互。其核心在于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信息管理和共享。金审工程实施为审计信息管理模式的转变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平台,而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大型审计项目的中心就是基于信息资源平台的信息流动。

  社会信息化模式的确立,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彻底变革。通过近年来的审计实践,与传统账目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相比,推行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大型审计项目模式,使全市审计机关的项目组织管理发生了深刻变革,实现了四大转变:一是审计组织管理方式由“松散型”向“集中型”转变,解决了过去各自为战的状况,实现了对各审计组审计全过程的统一指挥。二是审计质量控制由“事后监督”向“全程监控”转变,审计机关的领导和项目组长可随时查看审计人员现场审计工作情况,可对审计人员撰写的审计日记、工作底稿等资料进行实时监控。三是信息资源管理由“单点分散独享”向“全面幅射共享”转变,通过审计专网,实现上下沟通、及时交流工作经验、随时解答政策和疑问。四是审计干部对计算机的应用由“被动应用”向“主动适应”转变,审计人员主动要求参加学习培训,提高计算机审计技术和能力。这一管理方式的运用,较好地解决了审计执法偏强与信息反馈偏弱不对称的问题,提高了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lcl
学员讨论(0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