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一、经济效益审计的含义及特征
经济效益审计是指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审计标准,运用现代审计手段、方式或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管理全过程活动进行审查,分析、评价其资源配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并围绕着提高经济效益目标提出意见和建议的一种经济评价活动。具体来说,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征:
1、审计范围广泛。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范围十分广泛,涉及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既审查企业的管理制度,也审查企业制度的执行情况;既审查企业的决策,也审查企业的决策效果等;既审查企业内部的相关因素,又审查企业相互关联的外部因素。
2、审计对象灵活。因为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范围比较广泛,造成了经济效益审计的难度。因此,在选择审计对象时应该抓住重点。要抓住对经济效益影响较大的关键对象,讲究经济效益审计的效率,以较少的审计时间来完成期望的目标。
3、审计依据规范。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依据包括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制度、业务规范、各种标准、技术经济指标及本单位和国内外同类行业历史水平等。
4、审计方法综合多样。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复杂多样,决定了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方法的综合性、多样性。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除了采用传统的财务审计的审计查证及其延伸方法外,还能采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计算机分析法、技术经济分析法、后续审计跟踪法等多种方法。
二、目前我国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现状
经济效益审计是企业内部的证实监督活动,履行的是监督和评价的职能。它是企业经济活动全过程审计,不仅对事后效益审计,也对事前、事中的效益进行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在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目前我国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经济效益审计的客观性与独立性不强。我国企业的内审机构表面上也是对董事会负责,实质上却受管理层的制约和影响,在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为管理经营者服务,使得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强。更有财务部门的负责人直接兼任内审部门的领导,审计部门的具体业务也往往是临时指定。但客观性、独立性却是内部审计的最大特点,是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缺乏独立性,就不可能进行经常、及时、有效的经济监督,这些都使得效益审计发展相对滞后。
(二)缺乏统一的审计程序和方法。由于目前企业经济效益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使得经济效益审计的目标、标准、程序、方法及报告等均没有相应的法规条例提供指南,审计人员就很难采取统一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在专业判断上难以达到一致性和客观性,不能体现经济效益审计的独特价值。审计人员自由选择审计程序和方法,且更多地运用职业判断,加大了审计风险。
(三)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显著的特点是对审计对象的业务经营管理全过程活动进行评价,而要进行评价必然涉及到怎么运用具体的的经济指标、评价标准的问题。而企业内部经济效益的审计范围广泛,对象千差万别。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特点不同,衡量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管理全过程活动分析、评价其资源配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标准就很难统一。因此造成目前我国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还没有概念明确且社会认可的的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标准。
三、成因分析
(一)思想观念认识不足。企业的一些相关部门、人员对效益经济审计思想上认识不足,观念上也不够重视。他们对效益审计并不重视,存在认识上的差距。在开展经济效益工作的时候,很多审计机关对于经营管理和效益方面存在的问题只是在财务合规性审计过程中顺带关注,对效益审计的评价和管理建议也只是在财务审计报告顺带提及,并没有足够重视效益审计。这些审计人员认为,企业能够自主经营、正常生产经营,实现经济利益所得,就没有必要再对企业业务经营管理全过程活动进行审查、分析、评价,更不用说为了实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而提出意见和建议了。
(二)审计人才缺乏。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强、难度大的工作,除了知道必要的财务知识外,还需要审计人员具有多方面的知识,能综合运用各种审计方法。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人员仍然以财务人员为主,对财务审计方面的知识比较丰富,在经济效益审计方面的知识相对来说还比较欠缺,未能综合运用经济、工程、评估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由于审计人员的知识面相对狭隘,难以满足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综合性强、层次高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效益审计的开展。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就难以实现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有的还会做出大量跟企业长远发展不符合的审计信息,出现本质性和专业性的错误,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
(三)审计资源分配不合理。内部经济效益审计人员应在考虑审计资源、审计风险、管理需要等的基础上,来制定审计计划,并对审计工作做出合理安排。目前,我国内部经济效益审计人员往往不能根据管理的需求,充分利用现有审计资源判断出高风险领域和重要事项,从而合理降低审计风险,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审计,以发现管理上的问题,提高经济效益。
(四)审计取证手段不力。审计对报送资料缺乏有效的取证手段。真实完整的经营管理、财务等资料是审计机关进行有效审计的基础。企业内部效益审计要求高、涉及的内容广泛,不仅需要财务报表、账册凭证等资料,还需要被审计单位开展相关经济管理业务活动的资料。但是,内部审计人员在索要资料的时候缺乏有效的取证手段,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在取证时,有的单位不配合审计人员调查、不提供资料,这样就无法查清有些问题,难以准确定性处理这些问题,审计人员只好放弃在审计报告中披露反映。
四、加强我国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经济效益审计观念。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是一种个性化非常强的经济评价活动,它注重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管理全过程活动进行审查,揭示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就要求经济效益审计人员转变观念,增强全局意识,具备宏观经济知识和意识。要求经济效益审计人员具备宏观透视能力和较强的信息意识,具备审计业务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审计经验,具备高度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审计观念和技术方法上不断探索创新。审计人员思想上要重视经济效益审计观念,站在宏观的角度思考,大胆探索和实践。
(二)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一方面要对现有的审计人员加强培训,进行持续、规范、强制的后续教育,来提高现有审计人员的素质,优化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使审计人员在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中能够综合运用各个方面的知识,适应经济效益审计发展的需要。培训内容不仅应包括经济效益审计理论研究成果和实务,也要包括经济效益审计方法的技术培训,如经济学、统计学、计算机、工程学等,重点提高审计人员审计能力和经验。此外,针对经济效益审计范围的广泛性,我们除了加强审计人员审计业务的培训外,也要使审计人员具备基本的生产、技术、经营、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总之,开展对审计人员经济效益审计知识的培训,加强审计人员对经济效益审计的认识,提高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业务水平,更好地发挥经济效益审计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注意有针对性地引进人才,满足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基本需要。大专院校和相关机构应多设几个相关专业,多招生些品学优良的学生,来提高未来审计人员的素质。不从源头上把好审计人员的质量关,提高审计人员从事经济效益审计的能力就是一句空话,将从根本上影响经济效益审计的有效实施。
同时,也可以向社会适当聘用经济效益审计需要的相关专业的专家,特别是法律、计算机等相关专业人才,有效利用外部的人力资源,弥补审计人员在其他专业的知识与技能的不足,更好地开展企业内部的经济效益审计。
(三)加强审计组织机构设置。为了体现审计的独立性,在组织体系建设中,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机构在组织人员、工作和经费等方面应该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独立行使审计职权。审计不受经理层、其他管理部门和个人的干预,以体现经济效益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独立性和有效性。只有建立一个好审计组织机构,才能转变审计人员、部门领导等原有的审计观念,审计人员才能独立行使审计机构的权限。有了组织机构的强力保证,审计人员才能顺利开展企业内部的经济效益审计,才能保障经济效益审计的工作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审计的的工作水平,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经济效益审计的计划,决定经济效益审计的程序和方法,最后得出可靠、有效的结论,来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四)建立规范的审计质量评价体系。对一个审计项目进行审查时,应先确定审计目标,然后收集证据,根据审计评价标准,然后作出审计结论,实现审计目标。如果没有相应的规范体系和评价标准,我们将无据可依,进而影响审计目标的实现。只有建立了明确的规范体系和评价标准,才能提出审计意见。所以,建立科学的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价体系对开展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至关重要,是经济效益审计成功的关键。
上一篇:关于审计关系的制度安排与审计质量
下一篇: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防范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