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简介: “在中国,最大并不一定总是意味着最好。”
大多数中国企业高管们都认为,他们的企业必须做到最大,才能做到最好。随着一个又一个行业开始整合,许多人以为,只有那些规模不断扩张的企业才能大获全胜。
然而,埃森哲目前从事的一项研究发现,即使在中国,规模给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也是有限的。不顾一切,特别是不顾企业面对新的挑战时需保持灵活应变能力这一客观要求,一味地追求规模的增长将是十分危险的。对于规模,企业需要审慎地对待,既要对企业的能力和运营环境有清醒的认识,也要对其他一些关键的影响绩效的因素予以充分的考虑。
在将其独具特色、正在专利申请中的绩效评估方法应用于中国市场之后,埃森哲目前已成功找到了超过26家卓越绩效的中国企业——我们对卓越绩效企业的定义是在股东总回报、收入和利润的增长等诸方面均持续超过业内同行的企业。通过对这些企业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它们的规模和业绩表现之间的相关性低于预期。
虽然我们已遴选出的卓越绩效企业在它们所处的特定行业中有一定的规模优势,但在营收上居行业绝对领导地位的只有少数几例。事实上,在所考察的13个行业中,规模最大,同时业绩又属业内最佳的企业,仅出现在五个行业中。不仅如此,在这五个行业中,有两家为国有企业,它们因所在行业缺乏竞争而受益,或者在由政府推动的整合中获得了绝对的行业主导地位。
既然如此,为什么企业界依然在义无反顾地追求规模呢?在正常情况下,规模自然可以带来一些众所周知的竞争优势: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更强的购买力,特别是在像中国这样的一个高度分割和发散的市场,更大的规模还意味着更强的品牌效应和更大的市场份额。由于外资企业通常规模庞大,本地企业的高管感到唯有壮大自身的规模,才能应对愈演愈烈的外来竞争,“不是吃掉别人就是被别人吃掉。”他们往往会这样想。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恰恰是在那些已经对外开放的行业中,大型企业的绩效受到的伤害最大。在诸如家电、酒类饮料和食品等行业中,那些在取得持久的盈利增长方面表现最好的企业,均为规模较小但反应机敏的企业。尽管所在行业的结构、成功要素和商业模式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但这些企业总能凭借其特有的灵活应变能力,成功地应对新的竞争格局。
相反,那些行业的龙头老大们常常为它们巨大的规模所累,经济学家们称此类现象为规模的“不经济”——市场环境瞬息万变,新的技术、竞争对手层出不穷,客户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但是大型企业因为一系列复杂的原因,无法迅速作出反应,它们的经营很可能会因此大受影响。
既然规模至上的策略无法保证企业成就持久的高绩效,那么能否找到一种更好的办法,使得企业对规模在保持长期竞争力方面的作用保持警觉的同时,还能利用它来改善自身的绩效呢?
答案是肯定的。高绩效企业并没有忽视取得一定的恰当规模和市场地位的必要性。但是,和那些单纯追求规模的企业不同,这些企业之所以能成就卓越的绩效,原因在于它们能结合自身的特点和能力,着力平衡三大因素对绩效的影响。除了重视市场地位和规模——对合理或适度规模的界定需在深刻理解现在和未来的价值杠杆的前提下进行——绩效最为卓越的企业还能根据目标客户的需求努力掌握一些独特的技能,并注重对高绩效进行剖析,找出那些不管企业采用何种战略,均能使它们在执行力上超越竞争对手的深层次的文化特点和观念。
上一篇:小老板的管理笔记
下一篇:企业文化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