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东港区10万亩海洋牧场淘出"金鲍鱼"
正月十八,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秦楼街道任家台村码头上人流如织,一片繁忙。满载着贻贝的渔船轮番靠在岸边,码头上的大小车辆来来往往。当养殖户们把一筐筐的贻贝运上岸,装上车,把一沓沓的钞票揣进裤兜儿时,大丰收的欣喜之情无不溢于言表。
"像这样的场面已经持续了13天了,一天能出售50万斤贻贝,一斤都涨到0.4元了!"据村渔业主任王者亮介绍,今年贻贝大丰收将给该村养殖户们带来5-8万的收入。再过4个月扇贝、牡蛎也将陆续上市。
去年冬天,山东沿海地区遭受了40年一遇的海冰灾害,致使山东省半岛众多沿海市区的海鲜断货。但东港区沿海海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未出现大面积结冰现象,该区因势利导发展的10万亩浅海养殖喜获丰收。威海、青岛、烟台等地客商纷纷前来抢购海鲜。
面对近海资源严重衰竭和捕捞能力严重过剩的矛盾,如何让面临失业的渔民转产增收?如何实现蓝色海洋经济的崛起?
调整渔业生产结构,转移捕捞剩余劳动力,实施海洋农牧化开发工程,大力发展海洋增养殖业。东港区给出的答案个个精彩。
经过水产专家考究论证,该区在任家台以东6海里外规划了浅海养殖区,主导养殖品种是贻贝和扇贝,养殖户们当年就获得了大丰收,户均收入近3万元,目前已形成贝、藻、参的浅海立体生态养殖模式,真正实现由"捕猎型"向"农牧型"的转变。由于养殖品种多、效益互补效应性强,不仅让养殖户们得到了实惠,而且还带动了该地区剩余劳动力创收的连锁效应,部分养殖户在出售产品的同时还在自己家里加工成品贻贝,加工后的贻贝平均每斤卖出1元钱,产值提高了125%,打工的妇女们每天还能挣到100元。
据了解,今年,东港区将充分发挥不冻不淤的优质海洋资源,狠抓"二二六"工程推进,不断拓宽渔民增收渠道,加快建设蓝色经济强区步伐。
上一篇: 北京大兴春节凸显城市消费热点
下一篇: 北京大兴区20余民企参与制定国家标准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