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字在李途纯的讲话中使用频率颇高。这个带有简单否定意义的汉字,在李途纯身上显现出一种倒行逆思的坚定和不屈。不愿意企业过早上市,不愿意跟风挤入牛奶市场、不愿意企业过快发展……这些似乎有悖于企业发展的想法,都被李途纯实施在太子奶身上。也许正是李途纯的这种坚定和坚持,让老百姓认可了乳酸菌奶对于健康的价值,从而也成就了今天太子奶在乳酸菌奶细分市场的老大地位太子奶要上市了,但这并非是李途纯急于要做的。
太子奶的北京总部坐落在隆福寺附近的金隆基大厦,这是个闹中取静的地方。大厦南边是热闹的隆福寺商业街,周边的平房被当做“文物”保护起来,算是老城区中的幸运儿。李途纯最喜欢站在10层的落地窗前俯视周边的庭院,远眺错落有致的故宫。也是在这里,李途纯决定整合太子奶,海外上市。
倒行逆思之一:
不喜欢上市
“虽然太子奶即将赴海外上市,但我对上市兴趣从来不高,只想一心把企业管理好。”李途纯的开场白让记者感到有些诧异。
在乳品领域,很多企业早已上市了,相对而言,太子奶算是比较落后的。如今,在太子奶成立十二年之际,终于传出了即将上市的消息,李途纯却未显现出上市前的欣喜。“只要企业不缺钱,上市不上市都是一样的。即使我们上了市,完成重组后也有可能退市,美国不乏其例。我们只是想按照自己的模式和想法去做。我是有意推迟上市计划的,否则早就上市了,太子奶不缺钱。”
拓展融资渠道是很多企业选择上市的主要目的。既然不缺钱,太子奶上市干什么?不喜欢上市,甚至推迟上市时间,这在企业家里为数不多,在李途纯有些另类的思考框架下,他走的是哪着棋?
在李途纯的影响下,一个利益最大化的新方案最终推迟了太子奶的原有上市计划:太子奶不再急于赴境外上市,而是将业务板块拆解为营销业务、制造业务和其他业务(以集团采购贸易业务为主,包括少量的房地产等业务),然后将其分别拿到估值最好的不同地点上市。
李途纯告诉记者:“太子奶下面的子公司已经开始重组了,有的按照资产重组,有的按照业务重组,有的按照渠道重组。奥运会之前,将至少会有一家公司上市,计划募资25亿~30亿元人民币;三年内,太子奶要完成几家公司的分拆上市准备,或完成全部上市。上市地点包括美国和中国内地。”
成立十二年来,太子奶一直立足中国市场,海外上市是否是太子奶国际化战略的前奏?对于记者的猜测,李途纯沉默片刻,点点头说,“是,是这样。我本人是坚持企业不急于上市,但为了走进国际资本市场,最终选择了上市。企业做得好坏与上市与否没有必然联系。”
人们似乎已经习惯将绩优与企业上市挂钩。这一点,李途纯认为是人们意识中的一个误区,“很多不上市的企业业绩也很好。很多舞者根本不上舞台,他们的舞依然跳得很好。上市是件很好的事情,不上市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通过国际资本市场完成太子奶产品的国际化渗透,这是个一箭双雕的决策。然而,中国很多企业都在国际化的时候栽了跟头,甚至摔得头破血流,面对这个问题,李途纯有着自己的打算。“走国际化路线是要有前瞻性的,要看市场的全球化,人才的复合化。本土化是我们坚持的战略,全球化的市场是目标。”说这些的同时,李途纯在纸上工整地写下了三个字:“前瞻性”。
立足本土,展望全球。李途纯的前瞻性颇为宏大。他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太子奶2009年的销售额预计上百亿。”对于2006年仅有15.3亿元销售额的太子奶来讲,这意味着需要有近7倍的增长。李途纯凭什么实现这样的目标?
李途纯对此并不担心,“到2008年上半年,四川成都、湖南株洲、北京密云、湖北黄冈、江苏昆山等五大乳酸菌奶生产基地全部建设投产,年产值高达200亿~300亿元,达到百亿销售额不成问题”。很明显,李途纯的宏大规划并不是脑子一时发热。
倒行逆思之二:
不效仿“蒙牛模式”
不喜欢上市,但太子奶的上市准备已经完成。
2007年年初,太子奶与高盛、摩根士丹利、英联共同出资注册了中国太子奶开曼控股有限公司。其中,高盛、摩根士丹利和英联分别出资1500万美元、1800万美元和4000万美元,合计持有离岸公司30%的优先股,李途纯个人持有该公司的普通股。凑巧的是,此次投资太子奶的国际战略投资者与五年前投资蒙牛的基本一致,略有区别的是,高盛取代了香港鼎辉。
因为同为乳品行业,当太子奶即将上市的消息一出,媒体不约而同地将其与蒙牛相提并论,并且将其上市模式扣上了“蒙牛模式”的帽子。对此,李途纯并不赞同,“我们创建的时间是在蒙牛之前,我们全国推进的速度在蒙牛之前,我们准备海外上市的时间同样在蒙牛之前,怎么能说是蒙牛的模式?企业又不只是它一家境外上市,境外上市不是蒙牛独有的模式。”
的确,太子奶创建于1995年,而蒙牛创建于2002年,当时太子奶的产品已经覆盖全国。“蒙牛是在资金匮乏的情况下才到海外上市筹集资金。我们跟它完全相反,太子奶上市是个独有模式,我们不缺钱。投资方投资蒙牛6个亿,投资太子奶也是6个亿,但是他们控股蒙牛,而我们会有51%的绝对控股权。他们投资蒙牛的款项是分几次到账,我们的款项是一次性到账。同时,管理模式、经营模式、股权模式都是我们主导,很多事情都不能与蒙牛相提并论。”李途纯此言是想让记者明白,他不喜欢别人将太子奶与蒙牛做对比。
“包括蒙牛获得的投资,协议内容完全倾向于投资方。而太子奶跟投资方的协议是在完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完成的,内容是按照太子奶的要求起草的,我们有主动权,是以我方利益为主。我们正好想‘走出去’,他们想‘走进来’,他们找到我们,就这样谈成了,他情我愿。” “上市模式是我们独有的,乳酸菌市场是我们开拓的,同样也是我们引领的。”可以看出,李途纯对“蒙牛模式”的误读深恶痛绝。
其实,对于企业而言,效仿未尝是件坏事。模仿形式,升华内容是个很节省成本的方式。70%也好,30%也罢,人们都习惯称之为对赌协议,如果将太子奶跟三大投行的协议同样称为对赌协议的话,蒙牛赌的是生死,太子奶赌的是利润。
倒行逆思之三:
不看好牛奶市场
1998年,乳业市场还处于一片沉寂,伊利等现在如日中天的奶业巨头,当时还默默无闻。在政府倡导下,乳业市场逐步升温。时隔不久,整个行业发展就进入了快车道。在这个大潮中,李途纯反其道而行之,没有选择加入生产普通乳制品的行列。
“我在国企待了十年,1990年到深圳打工,偶然喝到了一种叫‘活力宝’的乳酸菌奶饮料。活力宝既是产品名称,又是企业名称,就跟太子奶一样。这个产品很好喝。当时,牛奶还没有开始普及,活力宝在牛奶的基础上提高了几个档次,我是食品行业的老兵,一看就知道。”李途纯之所以这样说,因为他看到这种产品是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的,这样的产品对身体有益。
接下来的时间,李途纯整天泡在图书馆里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这类产品在国外已经发展多年,中国未来的市场前景很大。据了解,当时活力宝一年的利润高达几千万元,但由于是个国企,不肯进行股份制改造,加上频繁更换老总,内部管理层被亲戚充斥,最后五年,活力宝的经营和管理一直走下坡路。在五年内更换了七个老总之后,1996年,活力宝破产了。同年,李途纯创建了太子奶。
在“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的大幅广告标语下,李途纯却对牛奶市场的前景并不看好。“在中国,大部分消费者都不能喝牛奶,这部分人的比率高达80%.这些人有乳糖不耐症,直接饮用鲜奶有腹泻、胃胀、不消化、不吸收等现象。”与之不同,经乳酸菌发酵的奶饮料将乳糖降解为小分子单糖和乳酸,蛋白质被分解成更有利于人体吸收的多种氨基酸,能彻底消除牛奶饮用中的乳糖不耐症,而牛奶中的营养成分却被充分保留了下来。
据记者了解,由于太子奶采用天然无抗鲜牛奶,并加入保加利亚乳酸菌菌种,经过72道工序,72小时发酵,从而使每毫升太子奶乳酸菌含量达到上亿个,并富含18种氨基酸、16种维生素。这些数字对于注重健康的人们来说无疑具有相当大的诱惑。
数据表明,在日本、欧洲等地,活性乳酸菌类饮料在乳制品中占比高达80%,而在中国,乳酸菌奶的市场份额少得可怜,酸奶只占整个乳品市场份额的15%左右,其中乳酸菌奶饮品还不到5%.现在,李途纯要做的就是继续普及太子奶,并且继续引领乳酸菌奶领域。“我们引发了中国乳酸菌奶行业,是我们坚持摸索了十年,投入了10个亿的广告,才普及了乳酸菌奶这个概念。我们已经遥遥领先,太子奶未来的领导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倒行逆思之四:
不打价格战
李途纯对记者表示:“乳酸菌奶这个行业不会引发价格战,十年前不会,十年以后依然不会。”
乳品领域的巨头企业不多,但该行业却硝烟不断,各企业之间的产品复制能力极强。如今,伊利、蒙牛等企业开始进军乳酸菌奶市场,甚至有些企业不惜丢掉早餐奶的市场份额,全力进军乳酸菌奶领域。
李途纯的自信从哪儿来?
早在几年前,太子奶便成为很多大牌牛奶企业围剿的对象。“五年前,很多企业围剿我们。他们攻击我们的经销商和业务员,我们在哪促销,他们就在哪攻击,并且登报说我们是假冒伪劣。我们选择起诉,最终结果是他们向我们道歉。即便如此,我们从没有打过价格战,这个市场始终都很稳定。”
在记者记忆中,被围剿期间的太子奶一度被指责为“将水卖到了牛奶的价钱”,招致了很多牛奶企业的不满。但也有些牛奶企业在价格战中把牛奶当成水来卖。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如今,面对层出不穷的乳酸菌奶产品,太子奶站出来打假了。“现在很多企业生产的所谓酸奶跟乳酸菌奶是天壤之别。市场上相类似的产品,目前大部分都是勾兑奶,它比鲜奶还要低一个档次,不是乳酸菌发酵的。可以说,勾兑奶就是‘假冒伪劣’产品。”
正是这个原因,李途纯认为乳酸菌奶领域根本打不起价格战。“首先,很多企业的乳酸菌奶产品都是勾兑出来的,是假冒伪劣产品。其次,即使对方真的是乳酸菌奶,我们也不怕,因为我们的市场做的最早。他们上市我们也上市,他们有品牌我们也有品牌,他们有网络我们也有网络。这个市场我们领先很多年进入,有更丰富、更成熟的生产经验,他们没有。我们在技术等方面都是领先的,这个领域我们永远是领头羊。”
由始至终,李途纯表现得非常自信。他毫不掩饰自己占领乳酸菌奶领域老大地位的那种锋芒,因为他坚信太子奶的技术短时间内无人能及。“很多竞争对手不敢做乳酸菌奶产品,因为乳酸菌需要发酵三天,它的技术含量很高,都是自然发酵,不是勾兑而成,产量很低。这也是乳酸菌奶不容易做的主要原因。”
话虽如此,记者查询了大量资料,并未找到乳酸菌奶的相关检测标准。李途纯点头表示认可,“许多部门至今没有乳酸菌奶的检验标准,因为成本太高了。”据了解,一台检测设备需要投入几十万元,同时,需要大量配套的相关技术力量。“但乳酸菌奶的行业标准是有的,这是太子奶制定的。”李途纯补充道。
倒行逆思之五:
不能发展太快
兵法有云:避敌之实,击敌之虚。这关键在于掌握战略上的主动权,驾驭战争形势的变化,发现和制造敌人之虚,适时攻击。这是中国兵法思想的核心。唐太宗李世民正是抓住了这一核心,才做到以弱胜强。同为李氏家族的李途纯,在面对企业上市和外界入侵这两道门槛的时候,《李世民百谜》是他摆在办公桌上最醒目的一本书。
李途纯是自信的,他对自己的经营策略和战略布局都相当有信心。即使面对众多强势牛奶企业疯狂瓜分他花费十年时间才做出来的市场蛋糕,他依然悠然地固守在原地。不知道,李途纯以守为攻的策略是来源于书籍还是出于自身性情。
《新财经》:听说您最爱看《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二者虽然都属于文学名著,但内容一刚一柔,一个情感细腻、错落有致,一个刀光剑影、铁血豪情,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性情。我感觉,您的性情急躁一些。这在企业初创期或许会有促进作用,比如太子奶半年完成全国铺货,竞争央视标王。但在这些事件中,您又体现出很多细腻的地方,您怎么看待自己性情中的这种反差?
李途纯:(大笑)你说的“急”是个贬义词。在我身上,我觉得应该用褒义词来形容。这种性情应该是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统一体。比如毛泽东,他既有现实的一面,又喜欢幻想,他经常用幻想的形式完成很现实的问题,既是现实的,又是浪漫的,用浪漫的构思完成现实的事情。这是不矛盾的,是对立的统一。比如你说的“急躁”,过度稳重和过度急躁都不对,我是这两种优势的结合体。在清华读书的时候,我很喜欢跟同学们开玩笑,但他们没有注意到我做作业的时候很现实,我的数学成绩很好。做企业,我既可以浪漫地构思企业的未来,又会非常仔细地处理每件事情。最多的时候,我一天可以处理数十件事情,批示数百份文件。这是不矛盾的,是统一的,这不是一个常人可以具备的。
《新财经》:那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您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常人?
李途纯:对,我自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常人。我训练了三十多年。同时,这个时代造就了我多面的性格,浪漫性和斗争性,我早就超出了一个常人的范畴,因为一大批像我这样的企业家要面对超常压力,长期超负荷工作。
《新财经》:性格决定命运,一个时代可以造就一代人的性格?
李途纯:是这样的。
《新财经》:我看到您有很多近代史的书籍,那么多近代人物,您崇拜谁?
李途纯:文学领域,我还真没有崇拜的人。现实中,我也没有。不过,我对中国的几位领袖比较崇拜,毛泽东、邓小平、胡锦涛等,他们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成就他们的,是他们的个人才华,是时代的选择。我认为,我对企业发展速度的把握还算准确,我有意把企业发展的步伐放得较慢。太子奶可以很早就快速发展,包括上市,但我是有意推迟,否则早就上市了。
《新财经》:您刻意让企业放慢脚步?这个说法很少见,为什么?
李途纯:作为民营企业,还没有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时候,我不希望发展太快,因为现有社会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还没有配套。没有支持就一定会倒掉,比如德隆就是一个牺牲品。现在还有很多观念对民营企业的壮大不认可,至少还没有肯定。路还没有修好,你就要越过去,那肯定要摔跤了。所以,路修到哪,我们就发展到哪,不希望发展太快。
唐太宗李世民一手缔造了中国的盛唐王朝。李途纯不算是乳酸菌奶产品的开拓者,但不可否认,他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和精力,将乳酸菌奶产品在中国进行了普及,并且引起了更多企业的进入。这是否预示着乳酸菌奶产品鼎盛时期的到来?
记者手记
李途纯留给记者的最深刻印象就是“倒行逆思,胆大心细”。当企业都在削尖脑袋钻入鲜奶市场的时候,他却选择了更加细分却暂无市场的乳酸菌奶领域,最终独占鳌头;当企业蜂拥筹划上市融资的时候,他放弃跟风,却意外得到国际投行的青睐;当企业都在谋求海外发展的时候,他却选择坚守本土市场……李途纯的倒行逆思看似在不经意间,却制造了企业需要精心谋划才能达到的成功。
企业在进行有利于自己的重大举动之前,往往喜欢大肆宣传,推动事件进展,尤其是涉及企业上市、募集资金等事项。但太子奶的整个私募融资过程却顺风顺水,波澜不惊。
当一切已经顺理成章,2007年1月7日,太子奶集团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发布了私募融资的消息,并作出进军海外证券市场的决定。
李途纯的这个做法达到了厚积薄发的效果,不啻于向市场投放了重磅炸弹,引发媒体广泛关注,这一定帮助太子奶节省了不少广告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