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熊焰:用市场手段保护环境

2008-10-15 16:5 《新财经》·王晓慧 【 】【打印】【我要纠错

  “排污权交易”在中国还是新业务,在越来越污染的环境下,中国的环境交易所陆续启动奥运会前夕,北京环境交易所(以下简称“环交所”)挂牌成立,这标志着排污权交易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所有的企业都可以通过环交所进行排污权交易,也为企业提供了商业运作的机会。《新财经》记者近日专访了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北京产权交易所总裁熊焰。

  无奈:运营先行 政策滞后

  《新财经》:从挂牌至今,北京环境交易所是否已有实质性的交易?

  熊焰:暂时还没有正式谈的业务。不过,储备的项目有三四十个,以北京地区的项目居多。

  除此之外,我们手里还有一些外省市的中小企业项目。对于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我们手上也有一些,主要是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由于相关交易规则还未明确下来,所以,这类服务仅限于中介服务和信息沟通,即便做了也不是真正的交易,还处于探索阶段。

  《新财经》:至今尚未进行交易,还欠缺什么?

  熊焰:主要是政策。

  《新财经》:除了您刚才提及的CDM项目的相关政策,还有哪些政策?

  熊焰:其实,关于环境交易问题,全世界都处于探索期,在中国更是这样。

  环交所有三块业务,第一块是节能环保技术交易,目前已经具备开展条件;第二块是二氧化硫和水污染物的排污权交易,目前尚处于研究中;第三块是在适当条件下推进碳排放交易。目前,除了第一块业务具备基本交易政策外,后两块业务的政策尚不完善。比如排污权交易,如果国家不对污染排放物体作出一些强制性限制、不对污染物排放总量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配额分配(可按照经济当量规则,或按照排放量规则分配到相关的部门或企业),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可信的,包括公众和当事人都能认可的检测办法,二氧化硫、COD排污权交易和碳排放权益等交易就不具备交易条件。至今,包括总量控制、配额、核定、监管和估值在内的一系列政策还没有明确,完善这部分政策可能需要几年时间。

  实际上,政策的成熟与市场需求是互动的,如果市场方面只是静态地、被动地等待政策成熟,就是对这件事的不积极。所以,我们希望扮演政策环境的积极推动者这个角色。

  优势:政府指定 交易低廉

  《新财经》:从环交所的三大业务来看,相比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等国际交易场所,业务涉及面还比较窄,技术层面的交易比较多。您对未来业务发展有什么设想?

  熊焰:与国际交易平台相比,我们的业务涉及面的确有些窄。不过,业务面宽窄有不同的含义,它既有业务品种多少的宽窄,同时也有时间周期方面的宽窄。我们比较倾向时间总轴上的长久。我认为,环交所在业务空间上应该是非常宽广的。

  《新财经》:我们看到,浙江嘉兴、太湖等很多地方出现了排污权交易的试点机构,环交所与他们相比,特点在哪?

  熊焰:我们在首都嘛(笑)。显然,国际特色是环交所的一大特色,我们与嘉兴、太湖这些机构是一个紧密合作的关系,希望能成为他们的信息披露平台。

  目前,国内碳交易相当一部分是境外买家,但国内企业信息不对称,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相关环境权益交易产品存在严重价值低估现象,国内企业处于弱势地位。国际市场上碳排放交易价格一般在每吨17欧元左右,而国内的交易价格在8~10欧元左右。

  《新财经》:环交所在项目上是否有地域性的选择?

  熊焰:没有。不过,北京市相关部门已经明确要求,北京市范围内所有排污和节能减排交易都必须进入北京环交所,文件近期就会下发。

  《新财经》:在北京环境交易所挂牌的同时,上海交易所也挂牌成立,众多交易所的出现,会不会导致谁走在前面,就会成为行业的标准?

  熊焰:任何标准都应该是有相当规模的实践之后才会出现,现在谈标准还有点早。

  目的:用市场机制推动改善环境

  《新财经》:那么,在没有标准的前提下,我们该如何操作?

  熊焰:任何交易市场都由买方卖方等供求和经济因素决定。

  我们现在主要做的是,提高中国作为卖方的信息披露能力,降低信息不对称等方面问题,使中国的卖方企业更了解国际市场规则,了解国际买方。同时,也让国际买方知道我们的项目在哪里。通过这种信息披露,使中国企业处于更为有利的位置,卖一个好价格。

  CDM不是一个标准的权益交易,从某种程度上讲,它具有补偿性质。所以,简单地用实物交易理念或标准化权益交易理念是解释不了的,它实际上是针对一个个项目的内部经济性进行补偿。每个项目的内部收益率是不同的,所以,不是国际上那种“一吨二氧化碳就值15欧元”的固定概念,具备个体差异。比如,你我都做风电项目,我的风电项目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好,上网电价也比较有利,我的内部收益率就有可能到10%.你的风电项目地理条件不太好,内部收益率就差一点,也许仅是5%.如果这时候的行业标准是9%,那么,你得到的补偿就是4%,补偿机制是项目的特殊性决定的。

  《新财经》:企业如果想在这里交易,环交所对企业有什么要求,交易成本都有哪些?

  熊焰:要求很低,只要对项目具备所有权或推广权都可以进行交易,信息披露没有成本,交易成本也很低。前期显然要低成本运作,先把企业吸引过来,聚集人气。我们有这个心理准备,亏损两三年都很正常。

  《新财经》:据我所知,很多外资银行也将这块业务作为自己的下一个蓝海,进行相关咨询服务,北京环交所会不会有竞争压力?

  熊焰:这是好事情。这个领域的竞争不是过度,而是不够。更多的国际机构进来,向中国的企业和监管部门宣传推介这个领域的理念、案例,实际上是好事。我觉得中国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国际合作空间。

  《新财经》:这么多环境交易所的成立,对我们的节能减排、工业变革、产业结构升级有什么影响?

  熊焰:从中长期来看,这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我们过去一段时间单纯依靠拼低劳动成本,拼能源消耗,拼环境消耗,这种模式真的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再这样,中华民族真的不知道该到哪儿去生存了。我们不能为了眼前的发展,把老祖宗几千年的积累完全毁掉,这种环境摧毁几乎是不可挽回的。

  国家对这个事情已经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从战略层面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办法,行政的、法律的,现在又用经济的办法来提高节能减排和环保水平。再这样发展下去,不采取一些强有力的手段,中国很快就会处于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的境地。到那时候再去救治,就不是现在的成本了。

  排污权交易

  诞生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排污权交易”,是一项基于市场手段的环境经济政策,其出发点是利用市场力量实现环境保护目标和优化环境容量资源配置,降低污染控制的总成本,调动污染者治污的积极性。“排污权交易”的概念由多伦多大学的约翰。戴尔斯提出,其主要思想是传统的环境管理除了政府干预外,并没有给企业任何的激励措施去保护环境,如果能建立一个市场,企业就会发现,如果他们有效地减少了污染,他们就能同那些污染排放多的企业进行交易从而获得资金。

  排污权交易能使企业在利益最大化行为的作用下,在购买排污权和减少排放之间作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当减排成本高于排污权市场价格时,企业会减少排放而通过购买排污权加以补偿。反之,如果减排成本低于排污权市场价格,企业则倾向于通过减排“生产”更多的排污权并在市场出售。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每个企业的这一类行为将导致排污权交易市场的均衡价格,而价格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显然,排污权交易需要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机制下实施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阿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