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被外资掌控的中国汽车产业

2008-7-9 17:36 《新财经》·乔 梁 【 】【打印】【我要纠错

  经过20多年合资,跨国公司在上、中、下游对中国汽产业链已有相当的控制力。如果任由这种趋势发展下去而不采取任何有效措施,那么,遭受打击的将不仅是整个汽车产业,还会涉及到多个与汽车相关的不同产业。

  三招控制中国汽车产业链

  从跨国汽车巨头在中国汽车产业的投资经营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跨国巨头对中国汽车产业链的控制方法和路径,可以概括为以下三招:

  第一招:股权控制与非股权控制并用。跨国公司对中国汽车产业链上的多个环节施加影响,但具体选择的方式又各不相同。在加工制造环节,以直接控制为主;在加工制造的上下游环节,进行间接控制,渐进至全面控制。

  汽车制造环节位于汽车产业链中端,其上游联结汽车的设计、研发、设备制造;下游联结营销与售后服务、消费金融等相关市场活动。控制了汽车产业的中间环节,就能间接控制上下游其他环节。因此,在汽车制造加工环节,跨国汽车巨头大大加快了在中国的投资步伐,以迅速实现对中国汽车制造业的主导权控制。

  跨国公司对中国汽车制造业进行大规模投资扩张,仅靠股权投资,就对产业链实现了直接控制,并以此获得行业支配权的地位。

  比如丰田,其在制造领域实行“以华制华”策略,以市场有号召力的车型为诱饵,迫使厂家就范。而且,它还一手牵两家,与一汽和广汽同步合资。

  在汽车产业链的其他环节,跨国汽车巨头主要借助其优势地位及潜规则来影响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的发展,以间接控制方式确保自己在汽车产业链中盈利能力的稳固和持久。特别是对下游产业,这一间接控制表现得尤为明显,而且日益显性化。奥迪、奔驰、雷克萨斯在中国实行的渠道控制及相应的金融服务,均是间接控制的表现。

  尤其是丰田,其在分销领域的表现更是如此。丰田在各地疯狂建店,加大代理商投资和经营渗透,然后等待时机收购,从而兵不血刃占领渠道。在这个扩张运作过程中,不合理不合法的故事一箩筐。

  奔驰在中国的战略同样如此。其与北汽合资,只是将北京定位于生产基地,其销售公司放在马来西亚,与北京没有任何关系。后经中国政府干预,其销售公司才有北汽一些股份,但话语权相当有限。

  第二招:产业链多环节共同控制。跨国公司仅在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具有优势,能够获取的利润毕竟有限,而且也不易获取持久利润。如果实现对整条产业链的控制,那么,将获得更多稳定的“垄断性”收益。在实施对产业链多环节共同控制策略中,他们把投资重点放在居于产业链中间位置的制造环节,并以此为中心,向汽车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控制性扩张。在产业链上游,重点控制技术输出与产品分配;在产业链下游,则主控市场销售,进而获得调控产业链的能力。

  跨国汽车巨头以对我国汽车产业链多环节共同控制策略为核心和突破口,并通过这一环节实现了对国内制造企业的基本掌控。在产业链的其他环节,他们为了更好推行共同控制策略,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例如,知识产权纠纷的骚扰,高端进口车价格的离谱,不断调高的产品技术标准,等等。

  如果把跨国汽车巨头对中国汽车产业链多个环节共同控制的问题放到更大的空间环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在中国往往通过创新改良并申请专利,从而达到从产业链的源头上进行控制,之后利用现代物流与市场授权控制销售,进而全盘掌控资源配置与生产运营。

  第三招:逐步加强对价值链高端环节的控制。控制价值链高端环节,是跨国汽车巨头全球经营的原则和目标。在对中国汽车产业的投资中,这一原则同样得到了贯彻和执行。

  目前,跨国汽车巨头已经建立起全球产业链,控制了其中最具价值的高端增值环节,并将这种跨国经营模式移植到中国,从高端环节入手控制中国的汽车产业链。

  在已经被撕开口子的中国汽车产业链中,高端进口车利润最为丰厚,跨国汽车巨头牢牢抓住这一环节的超额利润,由此影响中国汽车产业链的收益分配结构。

  贸易自由化导致被控制

  发展中国家的开放和经济全球化,为跨国公司进行全球资源配置提供了环境。日益完善的国际投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协定及相关组织的发展,也为跨国公司的海外扩张提供了“合理保护”。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对强硬的约束性指标,市场开放程度不断加深。

  跨国汽车巨头在我国以高超的公关策略,不仅充分游说政府,而且持续进行慈善公关,不显山不露水地一步步获取市场话语权。中方则受控被动,窘境频现。

  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方式,决定了不同的国际分工模式和利益分配结构。在全球化浪潮中,一些国家被动接受跨国公司的国际分工,从而使自己的产业处于跨国公司的控制之下,完全丧失了独立生存能力,许多公司甚至被跨国公司彻底排挤出市场。若东道国的相关产业发展方向被跨国公司支配,其危害性就很大。

  从跨国汽车巨头目前对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影响来看,他们已经对中国汽车产业链形成了控制能力,如果任由跨国汽车巨头发展,那么,中国的经济安全及产业链中的多个产业也将同时受到制约和危害。

  谋求对引资国或引资地区的控制性发展,是跨国公司的一贯追求,不只是在中国这一个特例。同样,他们对巴西汽车产业,也进行了掠夺性的投资和控制。目前,世贸组织与EU(欧盟)各种苛刻的规则与标准,还在加剧跨国企业对发展中国家汽车产业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