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监督成本控制是大家经常谈论的 话题 ,但在大部分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却很少把它视为主要内容,于是,审计成本控制基本上成为空谈理论。要使这一问题真正有所改观,我们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要强化审计成本控制意识。我们在开展日常审计工作中,往往把审计目标、审计重点、审计方式和方法作为重要内容考虑,而很少把审计成本控制意识与审计项目联系起来。这就要求我们要真正强化成本控制意识,在制定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审计成本因素,要把审计成本量化,设立奖惩措施,激励参与项目的审计人员时时树立成本控制意识,这样才能把审计人力、经费和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
其次,要注重科学立项。科学立项是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应该充分考虑到项目制定的合理性和效益性。一方面充分优化审计人力资源配置,避免由于人力资源不足或过剩导致审计时间上的紧张和浪费,另一方面要在制定审计方案上下功夫,要做好充分的审前调查,制定好审计的重点和难点,做到实施审计不盲目,要集中优势兵力,狠抓攻坚战,这样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要结合实际情况,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及时调整审计方案。审计对象的情况往往比较复杂,有时超乎我们的预测。一旦发现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内控制度与审前预测存有较大差异,就要适时调整方案,包括时间和人员调整。对那些内控制度较差,通过符合性测试及实质性测试发现问题较多的审计对象,应当适当延长审计时间和增加人力配置,反之,则相应减少审计时间和人力。
总之,只有真正树立审计成本控制意识,使之贯穿审计实施全过程,并在科学立项基础上,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和时间,才能够将审计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才能够以较小的成本获得较大的审计效益,也才能够使审计成本控制不成为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