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开展对纺织、医药、造纸行业纳税评估工作的通知

苏国税函[2005]第205号

颁布时间:2005-06-01 00:00:00.000 发文单位:江苏省国家税务局

各省辖市国家税务局:

  根据《关于进一步深化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的通知》精神,经研究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对纺织、医药、造纸行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具体要求通知如下:

  一、纳税评估的具体范围

  (一)纺织业中的下列行业

  1、棉、化纤纺织加工,棉、化纤印染精加工;

  2、毛纺织,毛染整精加工;

  3、麻纺织;

  4、绢纺和丝织加工,丝印染精加工。

  (二)医药制造业中的下列行业

  1、化学药品原药制造;

  2、化学药品制剂制造;

  3、中药饮片加工;

  4、中成药制造;

  5、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

  (三)造纸及纸制品业

  1、纸浆制造;

  2、造纸;

  3、机制纸及纸板制造;

  4、手工纸制造;

  5、加工纸制造;

  6、纸制品制造;

  7、纸和纸板容器的制造;

  8、其他纸制品制造。

  二、样本抽取方法

  1、先对企业财务核算、纳税情况进行分析,对其财务核算、纳税信誉等情况作出初步判断,凡财务核算混乱、纳税信誉较差的企业,不纳入本次抽样范围。

  2、按销售收入500万元(含)以下、500-1000万元(含)、1000万元以上三个类别抽样,每类样本不得低于10件。

  3、数据采集时间:2002-2004年。

  4、采集的数据必须是经过评估后按会计核算口径确认的数据。

  各地可在规定的采集数据与分析指标外,自行增加对行业分析敏感度较强的财务税收指标及能耗、物耗指标。

  三、评估方法及内容

  除进行指标测算、数据比对等实证分析外,还要对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财务核算情况进行总体分析评价,并根据分析情况对企业的有关数据进行校正,保证采集数据的准确性。

  (一)财务税收指标的分析

  1、企业的销售额与企业的实际经营规模是否相适应,具体可分析以下指标:企业注册资金、固定资产、流动资产规模,企业在职职工人数;

  2、销售额、存货购进额与资金周转情况是否相适应,具体可分析、查看资金周转率,一定时期内资金循环几次,确定是否存在销售不入账的可能;

  3、查看销售利润率是否合理,在达到销售保本点的情况下,同行业、同一类型产品与正常、市场销售利润率应相近(剔除路途远近,技术工人熟练程度,管理不善等因素);

  4、收入、费用是否配比:

  (1)销售额与水电费支出是否配比。一般来说,同行业每万元销售额与水电费支出比是相对稳定的,如果脱离了正常比例,则可能存在隐瞒销售现象;

  (2)数量与运费支出是否配比。一般情况下,一定路程的运费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如果销售数量与运费市场价格不配比,发生异常,则有可能存在虚列运费支出或销售不入账等现象;

  5、销售数量与存货出库数量是否对应。一般情况下,产成品出库数量与销售是相对应的,否则存在销售不入账现象;

  6、投入与产出是否配比。正常情况下,购进存货数量与产成品入库数量,剔除生产过程中正常损耗值,一定数量的存货应该生产出相对固定数量的产成品,如果不在正常值范围,则说明产成品未全部入库或存货未经加工而直接销售未入账;

  7、成本费用是否配比。产成品入库数量与工人工资应当配比,每件或每批产成品入库,生产人员工资是相对固定的,如果发生异常,则存在虚列工资成本或产成品未完全入账现象。

  8、是否存在视同销售行为,有无按规定进行纳税调整。

  (二)能耗、物耗指标的分析。

  1、单位产品耗用水、电、气、油等能源情况分析;

  2、单位产品主要原材料耗费情况分析;

  四、各地自文到之日部署实施此项工作,12月31日前上报三个行业评估工作的总结及附表,每个行业还应附报一件优秀评估案例。总结内容包括实施该项评估工作的经验,敏感指标以及该行业征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该行业征管的意见及建议。

  附件:1、2002-2004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采集表

  2、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统计汇总表

  江苏省国家税务局
  二○○五年六月一日

  附表1:

  附注一:取数来源

  1、资产总额(取自资产负债表);

  2、主营业务收入(取自利润表);

  3、其他业务收入(取自“其他业务收入”期末余额);

  4、电费支出(年支付给供电部门的电费支出总额);

  5、水费支出(年支付给自来水部门的水费支出总额);

  6、运费支出(年支付给各类运输部门的运费支出总额);

  7、主营业务利润(取自利润表);

  8、利润总额(取自利润表);

  8、净利润(取自利润表);

  10、所有者权益(取自资产负债表);

  11、纳税调整后所得(评估确认后计算得出);

  12、应纳税所得额(评估确认后计算得出);

  13、应纳所得税(评估确认后计算得出);

  附注二:指标公式

  1、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总支出)/(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2、净资产报酬率=净利润/(期初所有者权益+期末所有者权益)÷2

  3、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

  4、所得税税收贡献率=应纳所得税额/主营业务收入

  5、应税所得率=纳税调整后所得/(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6、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比值=(本年主营业务利润÷上年主营业务利润-1)/(本年主营业务收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1)

  7、所得税变动率与利润变动率比值=(本年应纳所得税额÷上年应纳所得税额-1)/(本年利润总额÷上年利润总额-1)

  8、百元产品耗电费=(电费支出/销售收入)×100

  9、百元产品耗水费=(水费支出/销售收入)×100

  10、百元产品耗运费=(运费支出/销售收入)×100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