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营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东政发[2005]2号

颁布时间:2005-03-01 00:00:00.000 发文单位:山东省东营市人民政府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东营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你们,望认真遵照执行。

  东营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初步统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91.9亿元,比上年增长17.2%,超年计划4.2个百分点,其中地方生产总值423亿元,增长25%,超年计划7个百分点。实现农业增加值42.9亿元,增长8.5%,超年计划2.5个百分点。全市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645.2亿元,其中地方191亿元,分别增长17.5%和37.9%,分别超年计划4.5和13.9个百分点。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63.5亿元,增长56.8%,超年计划3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8.8亿元,增长17.1%,超年计划2.1个百分点。全市实现境内财政总收入187.3亿元,增长30.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8.3亿元,完成预算的109.8%,同口径增长27.5%.各项存款余额555.3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28.3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59.6亿元和40.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57.4亿元,比年初增加62.3亿元。

  利用外资步伐加快,对外贸易进一步扩大。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0396万美元,同口径增长49.4%,超年计划21.4个百分点,其中吸收外商直接投资39896万美元,同口径增长51.5%,超年计划21.5个百分点。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10.6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6.1亿美元,分别增长26.4%和36.5%,分别完成年计划的112.3%和115.6%.

  投资增势强劲,消费稳中趋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0.6亿元,增长33.1%,其中地方335.7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10.7%,增长5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1亿元,增长16.4%,超年计划2.4个百分点。

  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承载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中心城建设继续得到加强,建设改造城市道路90.2公里,外环路全线贯通;东西城对接区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取得较大进展。东营机场增加了至北京的航班,开通了至上海的航线;东营港扩建、东营黄河公路大桥、黄河南防潮堤、干线公路改造等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实施了水利“三百”、沼气建设、农村绿化和农村公路建设改造等项目,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2935元,完成年计划的116.3%,增长26.8%;农民人均纯收入4033元,完成年计划的108.4%,增长14.9%.就业形势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两个确保”和城乡低保政策全面落实。教育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市高考录取率达到7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8.8个百分点。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7‰。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土地管理等事业进一步发展。

  二、2005年经济走势分析与主要预期目标

  从我市情况看,经济发展的内涵和外延已发生重大变化,地方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导力量。“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战略的实施,改善了发展软环境和硬环境,为加快发展创造了宽松环境和条件。丰富的土地、油气、盐卤等资源,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当前我市金融机构存贷差达到198亿元,利用信贷资金支持经济发展有很大的拓展空间。近年来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的增强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将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我市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发展同步加快,不仅使劳动力素质和劳动力资源配置不断得到优化,还直接带动了房地产业的发展,同时拓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的渠道。今年结转建设和新开工大项目多、投资量大,拉动经济发展的自主性投资强度加大,经济快速发展的投资来源稳固可靠。园区经济、民营经济、油田存续企业改制将成为全市经济快速发展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高涨,各级处理复杂矛盾、解决实际问题、驾驭全局的能力显著增强,油地军校凝聚起了强大的发展合力。同时,也面临国际石油价格变数对我市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产生较大影响的可能;面临建设用地紧张和资金供应不足等问题。

  综合分析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确定200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其中地方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外贸出口总额增长20%,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其中地方增长2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9‰以内。

  三、完成2005年计划的主要措施

  (一)认真研究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努力解决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充分发挥好土地资源优势,利用好存贷差较大带来的融资空间,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加大资金筹措力度,更加积极有效地利用各类资金。大力拓展信贷投放领域,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向上争取贷款规模和授信额度,为经济发展增加资金来源。扶持城市和农村两个信用社发展壮大,提高其资金供给能力。加强市场化运作的担保体系建设,增强担保服务能力。积极争取利用外资银行和股份制金融机构的贷款。认真做好利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的使用工作。密切银企关系,完善项目推介制度,促进银行信贷资金与优质项目实现对接,保证重点项目资金需要。大力培育上市后备企业,推进企业上市融资,缓解企业发展中的资金紧缺压力。围绕当前国债资金支持的农业、水利、环保和社会事业等领域和重点,积极筛选论证一批项目,努力争取国家和省更多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南方一些民营资本向外扩张的时机,完善投资和创业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市外资金。

  依法加强土地管理,依法保证发展用地。充分发挥我市土地资源优势和国有荒碱地较多的优势,为经济发展提供用地支持。充分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盘活存量用地。鼓励企业利用现有土地、厂房作为合资合作条件与外资嫁接。依法加强对已批土地的监管,特别加大对各类开发区土地投资强度的考核,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二)抓好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农业方面,重点抓好中低产田改造、荒碱地开发、河道治理、节水灌溉、千村绿化、现代渔业示范区等工程和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落实扶持农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快农业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坚定不移地保护耕地,调整结构,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夯实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工业方面,搞好八大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企业选项目、上项目,加快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和传统产业改造。加强对重点企业的指导,鼓励和支持重点企业上大项目,培植主导产业,同时带动辐射中小企业和上下游配套项目,拉长产业链,发展产业集群。重点协调好华泰集团18万吨轻胶纸、胜通集团5万吨/年钢帘线扩建、万达集团子午胎扩建、三阳纺织喷气织机生产高档布料、利华益集团2亿袋/年女紫宁心颗粒等项目的实施,促其早日投产。积极推进华泰集团林浆纸一体化等新开工项目的实施。

  服务业方面,组织编制并认真实施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改造提高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组织实施好东城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搞好农贸市场改造和黄河口湿地生态园、观海栈桥等服务业、旅游业项目的招商策划与开发建设。围绕国家和省服务业引导资金支持的领域和重点,认真组织筛选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扩大市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规模,围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安排好引导资金项目,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继续深化产学研结合,围绕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现代农业等领域,积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规模大的高新技术产品,积极培育名牌产品。重点规划建设市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和创业园,抓好优质创汇蔬菜设施农业、高稳定性层状结晶二硅酸钠和硫酸皮肤素等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项目的实施。围绕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企业信息化、信息安全等专项,认真组织筛选项目,积极争取国家高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

  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围绕完善城市功能,集中资金、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提高城市品位的标志性工程。围绕提高经济发展支撑能力,组织实施东营港扩建、干线公路改造、东西城道路建设和改造、东营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大电厂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强对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调度和管理,确保项目按计划进度实施。东营黄河公路大桥及接线工程竣工投用;加快东营永安机场建设,争取增加航线航班;开工建设环渤海高速公路,年内力争开工建设黄大铁路、兴广铁路,积极推进大唐东营发电厂一期工程、鲁能东营风力发电、东营港铁路支线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同时,搞好重大项目的规划布局、筛选论证和储备,为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载体,并积极推上去争取上级资金支持。重点跟踪做好已上报的65个“十一五”建设项目的有关工作。

  (三)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积极为经济发展增添活力。在全面深化各项改革的同时,突出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一是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认真抓好《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落实,出台企业投资项目的备案和核准暂行办法,全面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改进和规范政府投资管理方式,加强政府投资管理,出台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完善政府投资项目评估论证、专家评议及后评估制度,提高投资效益。二是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对未改制企业,抓紧研究改制方案,积极稳妥地推进改制;对破产企业,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快破产清算进程;对已改制的重点企业,加强指导和调整,促其依法规范运作。落实好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三是积极支持胜利油田存续企业改革。认真落实支持胜利油田存续企业改制的政策措施,引导存续企业最大限度地退出国有资本,转换经营机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四是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重点完善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制配套政策,搞好试点工作。

  (四)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注重发展竞争力强、就业容量大的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开发城市社区、家政服务等就业岗位。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复员转业军人安置工作。实施再就业援助计划,开展再就业技能培训,转变失业人员就业观念,扶持他们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切实安排好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

  (五)繁荣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加政府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加快科技进步,增强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义务教育实施水平,推进高中教育普及和职业教育发展。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力度,全面完成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任务,提高公共服务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坚持不懈地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积极发展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气象测绘、防震减灾等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认真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