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武汉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5—2010 年)的通知

武政办[2004]202 号

颁布时间:2004-12-20 00:00:00.000 发文单位: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

  市知识产权局拟订的《 武汉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5—2010年)》已报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四年十二月二十日

  武汉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5—2010 年)

  为提高城市综合竞争能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现代产权制度,贯彻落实“ 科教兴市”、“ 人才强市”战略,特制订《 武汉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5—2010 年)》。

  一、制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 一)知识产权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

  知识产权制度是激发创新意识、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技术转移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制度。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量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地位的关键因素之一,成为增强国家竞争能力、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的战略性武器。许多国家都在制定和实施以专利战略为主的知识产权战略,并把它作为振兴本国经济、增强国际竞争能力的重大措施。一些发达国家将知识产权作为解决国际经济和贸易纠纷的重要手段,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打压。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经济全球化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于知识产权方面的严峻挑战。

  ( 二)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知识产权工作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强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明确要求“ 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立健全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 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要“ 提高自主开发能力,保护知识产权”。为了应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的知识产权方面的挑战,国务院正在组织制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 三)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武汉率先在中部崛起的必然选择

  市委十届六中全会根据党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决策,提出要充分发挥武汉综合优势,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突出发展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区级( 域)经济,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体制机制创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改善城市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我市知识产权工作还存在一些差距,主要表现为:社会各界知识产权意识较为淡薄,尊重他人知识产权、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观念普遍缺乏;知识产权尚未真正融入到经济、科技、文化管理工作中去,区级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不健全,政府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尚需进一步加强合作和协调;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匮乏,部分产业存在“ 技术空心化”和品牌缺失的危险;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状况还没有完全改善,专利、版权行政执法能力和条件不足;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发育不够成熟,存在数量少、规模小、业务单一和不规范竞争等问题;知识产权的拥有量与我市作为特大中心城市地位和所具有的科教实力不相称。我市要率先在中西部崛起,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从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结合实施“ 科教兴市”和“ 人才强市”战略,制定实施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武汉市知识产权战略。

  二、知识产权战略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建立健全现代知识产权制度为核心,以提高全民知识产权意识为重点,以服务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线,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大力增强企业、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能力,提高我市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促进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实施,全面推动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实现我市在中西部地区的率先崛起。

  ( 二)基本原则

  制定实施武汉市知识产权战略必须坚持与我市总体发展战略相适应原则,专利、商标和版权等知识产权组成部分有机整合、突出重点原则,政府引导与市场拉动相结合原则。

  三、知识产权战略总目标和分类目标

  ( 一)总目标

  到 2010 年,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和服务新体制,建立起有利于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新机制,建立起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法制和舆论环境,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

  ( 二)主要分类目标

  1、知识产权拥有量明显增长。2005 至 2010 年,全市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 18% ,2010 年达到 8000 件,发明专利占申请总量的40% ,职务发明占申请总量的 60% 。到 2010 年,累计向国外申请专利达到 700 件。2005 至 2010 年,全市商标注册申请量年均增长10% ,服务商标占申请总量的 15% ,实现集体商标零的突破。80%自主开发的计算机软件进行著作权登记。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申请量大幅度提高。

  2、知识产权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显著提高。大力促进专利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到 2010 年,90% 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60% 的传统制造业企业拥有不同形式的自主知识产权。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发明专利本地实施转化率达到 50%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都市工业园区 70% 以上的企业拥有专利。争创中国驰名商标 10 件以上,省著名商标 200 件以上。培育和创建 5 至 10 件具有地理标识或集体证明商标保护的武汉名优特产品。

  3、完善知识产权地方法规和政策体系。适时修改《 武汉市专利管理条例》。通过地方立法,实施市知名商标认定工作。在政府出台的发展产业、调整结构、推动创新、鼓励创业、吸引人才等政策中体现知识产权内容。到 2010 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知识产权法规和政策体系,为激励我市企业、事业单位创新提供良好的法制和政策环境。

  4、建立比较完整的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和服务工作体系。完善全市知识产权协调机制和区级知识产权管理机构,90% 以上企业、事业单位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加强知识产权执法队伍建设,成立市专利稽查大队,改善执法条件,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培育 1 至 2 家实力较强、专业门类齐全、综合性的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

  5、培养高素质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培养一支 100 人左右懂技术、懂法律、熟悉国际惯例的从事知识产权管理的公务员队伍。培养一支 200 人左右业务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人员队伍。形成一支 50 人左右的从事知识产权理论研究和教学的高级人才队伍。培养一支 1000 人左右的熟悉企业研发和经营的企业、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骨干队伍。

  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点

  为实现上述奋斗目标,我市要以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用为重点,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

  ( 一)知识产权创造

  知识产权创造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前提。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前沿高新技术研究方面的创新优势,并使创新优势成为知识产权优势;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通过委托开发、技术协作、共同研发等形式开展技术合作,形成更多具有实用价值的知识产权。大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都应拥有不同形式的自主知识产权;积极推进合资( 合作)企业中知识产权本土化;鼓励企业申请外国专利和注册商标。把知识产权指标作为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绩效考核、职称评定、职级晋升的重要条件;把是否获得发明专利权作为推荐参加国家、省、市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评选的重要条件之一。加强创造性意识的培养,在基础教育中全面推行创造性思维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发明创造,普及知识产权知识。

  ( 二)知识产权管理

  知识产权管理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础。加强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的宏观协调管理,进一步发挥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统一领导和协调作用。市知识产权局承担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办公室的职责;市知识产权、工商、版权局等部门,应做好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市科技、经济、商业、外经、计划、财政、文化、质监、公安、教育等部门在各自职能范围内做好相关知识产权工作。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都市工业园区等各类各级园区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应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和制度。各区人民政府应加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导,把知识产权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协调,落实管理机构、人员编制和经费。积极推进企业、事业单位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做到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人员和分管领导三落实,把知识产权管理贯穿于企业、事业单位研发、生产和经营的各个环节。

  ( 三)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关键。把知识产权执法作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全面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能力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手段,提高行政执法保护的水平和效率。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强协作,及时通报各部门执法工作的重点领域和最新动向。形成市与区、区与区协同保护知识产权的工作机制,并建立武汉城市经济圈和跨省市知识产权保护协作网。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应急和预警机制,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要帮助行业协会密切关注本领域国内外知识产权发展新动向和趋势,向企业、事业单位发布预警信息,指导企业、事业单位运用知识产权国际惯例,采取应对措施。加强会展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积极推进企业诚信制度建设,鼓励新闻媒体和依法设立的信用征信机构,对企业在知识产权领域内的违法行为予以披露。支持和鼓励建立知识产权自律和维权性组织,逐步建立健全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的知识产权保护监督体系。新闻单位应及时报道侵犯知识产权的典型案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用社会舆论遏制知识产权违法行为。

  ( 四)知识产权运用

  知识产权运用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核心,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和保护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知识产权的运用水平。制定和落实促进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实施的扶持政策,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配套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制定加快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成果在本地实施的措施,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开发区建立科技园,鼓励高等院校教师、科研人员携带个人持有的专利技术或其他知识产权成果兴办科技实业,促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的转移与扩散。帮助和指导企业充分利用知识产权信息,特别是专利文献信息,制定实施本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

  五、产业知识产权战略

  ( 一)制造业知识产权战略

  根据我市制造业不同行业、企业的条件和特点,发挥比较优势,大幅度提高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大力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汽车、钢铁和石油化工产业,实行以技术引进为主、自主开发为辅的知识产权战略。加大先进技术和外资的引进力度,提高神龙、东风本田、中誉汽车等整车骨干企业规模效益;以提高轿车车型外观自主设计能力为突破口,开发出更多适合国情的整车车型;积极引进汽车零部件生产项目,培育零部件企业创新和竞争能力;充分发挥武汉电动汽车技术研发优势,加快电动汽车自主创新步伐,争取早日批量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汽车。引进世界最先进的钢材轧制技术,使武钢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发展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形成知识产权并进行反输出和向国内其他钢铁企业转让许可。装备制造业要发挥武锅、武船、长动等大型国有企业的作用,加快技术改造,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家电产业要抓住国内家电巨头调整产业布局的有利时机,大力引进海尔、美的、TCL 等国内知名品牌在汉建立生产基地。烟酒奶等食品业要引进先进的加工工艺和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包装外观设计,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大力培育红金龙、黄鹤楼等我市知名品牌。服装业要提高创新设计能力,加强行业自律和保护,发展壮大猫人、爱帝、红人等品牌。小商品加工业实行“ 小商品、大市场”、“ 小专利、大产业”战略,突出实用专利技术实施,提高工业外观设计能力;办好“ 中国汉正街实用专利技术与民间资本对接洽谈会”,发挥汉正街的品牌优势。

  ( 二)高新技术产业知识产权战略

  光电子信息、医药、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要实行自主创新与引进创新并举的战略。提高武汉邮科院、长飞光纤、精伦电子、凯迪电力、华工科技、凡谷电子、楚天激光、马应龙、红桃 K、东湖高新等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通过自主创新,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先技术和名牌产品;实施标准战略,围绕自主提出并得到国际认可的技术标准构建专利网;重点扶持一批技术开发能力强、企业管理基础好、拥有知识产权的骨干软件企业,加大软件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对武汉。中国光谷的宣传力度,办好一年一度的光博会和知识产权论坛,着力打造武汉。中国光谷品牌。

  ( 三)服务业知识产权战略

  充分利用武商、中商、汉商等知名流通企业的品牌效应,通过连锁、加盟等商业业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发展壮大我市商贸流通业。利用汉正街、龙王庙、首义等我市独有的历史文化资源,促进旅游等服务业的发展。以我市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服务商标和老字号流通企业为龙头,组建企业集团,实现品牌共享,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大力发展服务商标,努力打造一批新的现代服务业品牌。

  ( 四)农业知识产权战略

  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高效水产品、特种养殖业、集约畜牧业、先进园艺业、生态观光业等现代都市农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农副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重视挖掘具有武汉独有地理环境和特殊工艺生产的商品,并以原产地和地理标识或集体证明商标加以保护,助其做大做强,形成知名品牌。发挥我市农业科研的资源优势,加强农林作物新品种育种研究和推广,积极申请植物新品种和种植养殖方法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

  ( 五)文化产业知识产权战略

  大力发展出版业、新闻传媒业、广播电视业、影视制作业、音像制品业等核心版权产业。依托科技力量开发新兴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品科技含量,大力扶持动、漫画,游戏软件等新兴产业,壮大广告、装潢、工业品外观等设计行业。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激励和保护功能,坚决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为发展版权产业创造良好环境。充分利用武汉文化资源等优势,展现武汉个性魅力,着力打造一批汉派文化品牌。

  ( 六)对外贸易知识产权战略

  优先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知名度的自创品牌,增强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完善对外贸易经济中的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及时解决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建立对外贸易领域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制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企业与行业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海关保护。

  六、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措

  ( 一)建立和完善支持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政府科技计划重点支持可产生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项目。

  政府有关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产业化项目和产品;政府采购应优先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地产品;积极落实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采取知识产权入股、质押、信托、拍卖等多种形式募集发展资金;以知识产权作价出资设立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所占股份由合作方约定;建立专利技术投资公司、担保公司,鼓励现有投资公司、担保公司参与专利技术实施,并带动民间投资。

  ( 二)构建支撑创新体系的知识产权基础条件平台

  完善知识产权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全国专利信息管理平台武汉区域中心,以电子政务方式,建成上联国家知识产权局、省知识产权局,横联相关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下联各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知识产权管理信息平台;充分发挥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市人民政府共建的武汉。中国光谷知识产权信息中心的作用;加大投入,建立以专利、商标和版权信息为主,便于检索、面向企业、事业单位和公众的知识产权信息库和网站,建立知识产权咨询系统和知识产权战略分析系统;帮助重点企业建立专业专利文献数据库和开展专利文献利用培训,指导企业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争取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信息容灾与数据备份中心落户武汉;构建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立包括专利技术、商标和版权等知识产权转让许可的交易市场;建立知识产权转让许可交易网站;鼓励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转让许可中介业务,转让年净收入 30 万元以下的,享受国家、省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及各类科技园区的服务和孵化功能,重点孵化具有知识产权的项目和企业;鼓励各区、企业建立专门的专利技术孵化器。

  ( 三)发展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开放我市知识产权服务业市场,吸引外地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来汉参与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市场竞争,引进国内外先进经营方式。指导知识产权代理、咨询、评估、交易、诉讼等中介服务机构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规范服务行为。发挥市知识产权保护援助中心和武汉知识产权研究会的作用。尊重行业协会的自治地位,发挥其连接政府部门和市场主体的桥梁作用,发挥行业协会的维权作用,指导行业协会制定知识产权保护行规和协调解决行业内部发生的知识产权纠纷。

  ( 四)营造尊重知识产权的良好社会环境

  加大知识产权奖励力度。设立武汉市发明专利奖和工业品外观设计奖,每 2 年评选 1 次,奖励具有国际竞争力、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重大发明专利和工业外观设计;设立驰名商标和知名品牌奖,对于获得驰名商标和知名品牌的企业给予奖励。在各类媒体设立专栏,加强知识产权基本知识的宣传,及时、客观、准确地报道国内外知识产权重大事件、案例以及知识产权工作的进展。继续把知识产权宣传工作与群众性发明创造、青少年发明创造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创建知识产权教育示范学校,继续实行学生专利授权中考加分政策。向社会公众提供通俗易懂的知识产权读物。将知识产权法制宣传纳入全市普法教育计划,把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列为每年科技活动周等科普活动内容。

  ( 五)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

  继续强化各级领导培训,将知识产权知识纳入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的教学内容。继续强化企业、事业单位的知识产权培训。发挥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市人事部门要将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作为紧缺人才列入年度人才开发目录,引进、吸纳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建立知识产权相关职业资格认定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积极开展对外交流。

  七、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与评估

  ( 一)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

  武汉市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必须加强领导,发挥相关部门的作用,发动广大企业、事业单位广泛参与。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负责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中的有关重大政策、法规的审定,重大事项的协调;检查本纲要实施的进度;根据形势的变化,对本纲要进行必要的修改等。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日常工作,定期向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汇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进展情况。

  ( 二)知识产权战略的评估

  建立实施武汉市知识产权战略跟踪机制,实时跟踪武汉市知识产权战略有关任务的完成情况。同时根据市党代会、市人代会、市人民政府全会确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重点工作和重点任务,对本纲要有关内容进行调整。各部门要将本纲要确定的任务按年度进行分解。市人民政府将各部门完成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情况纳入市政府目标管理内容进行考核。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