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工作的通知

黄政办发 [2004] 43号

颁布时间:2004-04-05 00:00:00.000 发文单位:湖北省黄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龙感湖管理区,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工作的通知》(鄂政办发〔2003〕47号)(以下简称47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我市基本农田保护,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认识,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物资。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粮食生产工作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措施,省政府下发了47号文件,对做好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贯彻落实47号文件精神,正确处理好发展粮食生产与调整农业结构的关系,做到一手抓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一手抓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稳定高产。

  二、强化基本农田保护,夯实粮食生产基础

  耕地是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各地要把保护耕地作为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重点。一是要严格耕地管理,确保基本农田面积。要加强对占用土地的计划管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控制非农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严禁在基本农田里挖塘养鱼、建窑取土、挖沙采矿、毁田种树和其它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对重点建设项目确需占用基本农田的,要切实做到“占一补一”,并制定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建立征地价格听证制度,妥善安置好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市、县(市、区)两级征收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金,要集中用于新耕地的开发整理,不得挪用和挤占。从2004年3月起,各地要对辖区内的基本农田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彻底摸清底数。对减少的面积,要补充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农田,并设立明确的保护标志,确保基本农田占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二是要强化执法检查,整顿非法占、用地行为。各地要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市基本农田保护情况开展大检查,对违反规定乱批乱占和滥用耕地的案件,要依法严肃查处,公开曝光,并限期改正。三是要培养耕地地力,提高耕地质量。要全面实施沃土工程,实现粮食生产节本增效。我市是全国和全省的沃土工程示范区,全市现有38个部、省、市、县4级耕地土壤监测点。各地要安排耕地监测专项经费,落实专业人员,保障这项基础性、公益性事业的正常运转。要全面推广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做到有的放矢,使养分失调的土壤得到矫正,提高肥料投入的产出率。要结合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生产,大力增施有机肥,推行秸杆还田和旱地覆盖,增加农田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培肥地力。要狠抓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整体质量,保持农田的高产出率。要狠抓耕地生态环境保护和“三废”综合治理,教育农民提高耕地环境保护意识,降低白色污染和有毒有害物质污染,防止良田良地水土流失。对已经污染的田地要开展客土改良,清污清杂,进行综合治理。

  三、提升农业科技实力,挖掘粮食生产潜能

  各地要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在解决粮食问题上的重大作用,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一是要加强粮食生产科技攻关。各级农科所要进一步整合设备、人才和技术资源,成立粮食科技攻关专班,尽快在品种选育、良种繁殖、高产栽培、病虫综防等方面拿出新的成果,争取通过3-5年的努力,培育出一批适合我市种植的水稻、小麦、杂粮等高产优质新品种,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优良栽培技术。要收集和储藏一批有利用价值的种质资源材料,积极探索无融合生殖、转基因育种和航天育种等高科技育种方式,进一步增强我市农业科技储备,为尽快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跨越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要加快现有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要抓住国家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安全和我市实施农业“五带十区”建设的契机,加快现有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大力实施良种推广技术、稻鸭共育技术、稻田免耕技术、标准化生产栽培技术、高产高效模式栽培技术等。并根据市场需求和区域特点,探索新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上的经济效益。要加快科技成果的引进和试验示范,取得一定经验后,迅速推广应用,尽快缩短科技成果引进应用和转化周期。同时,要积极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校的沟通联系,利用他们强大的科研实力和人才技术优势,解决我市粮食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保护和提升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引进大型粮食加工龙头企业,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促进科技成果的引进。三是要抓好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和农业技术培训工作。各地要增加对农业科研机构的投入,改善科研条件,创造优良环境,稳定、吸纳和储备一批农业科研高素质人才,促进科研机构多出高质量成果。在乡镇机构改革中,要保留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实行定编、定员、定任务,并纳入全额财政拔款。对从事经营性的农技人员要彻底放开搞活。要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员的作用,搞好多层次的粮食生产技能培训。特别是要加强对粮食生产大户、村组带头人的培训工作,并通过他们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使实用高新技术深入到千家万户。各地要把培训农民技能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拿出切实可行的长期计划和短期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力争全市每年培训粮农在80000人以上。

  四、加大投入,强化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支持力度

  各地要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对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工作中的一些基础性、公益性事业要给予必要的资金扶持。省政府为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优质商品粮基地建设、粮食主产区乡村公路建设、粮食主产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良种工程、科研攻关及科技推广、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各地要积极争取。对已争来的项目,要落实好资金,确保项目取得实效;对项目资金要加强审计监督,确保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对粮食直补资金要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确保如数发放到种粮农户,保护好农民种粮卖粮的积极性。

  五、切实加强领导,确保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工作取得实效

  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一是要成立工作专班。市政府已成立由市长刘善桥任组长,分管市长任副组长,农业、国土资源、财政、粮食、计划、水利、卫生、物价、农发行、纪检监察和审计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工作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办公室主任由农业局局长担任。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督促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履行好职责,确保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工作稳步推进,协调发展。二是要办示范样板。各地要积极办好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示范点和样板片。要将办点示范与有关项目实施、政策兑现、资金投入、科技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培训等有机结合起来,实行捆绑配套,系统优化,以取得最佳示范效果,推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工作顺利开展。三是要开展检查督办。要建立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工作的长效责任机制,加强对关键区域、关键时期、关键环节和关键部门的检查督办,确保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工作取得实效。

  二○○四年四月五日

  附件:

黄冈市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刘善桥 市政府市长

  副组长:夏润祥 市政府常务副市长

  刘树生 市政府副市长

  成 员:邱秉源 市政府副秘书长

  刘国林 市监察局局长

  毛佑斌 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

  张烈松 市农业局局长

  喻长友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王远鹤 市财政局局长

  熊则宽 市粮食局局长

  许明怀 市水利局局长

  桂凤英 市卫生局局长

  方 成 市物价局局长

  龚应祥 市审计局局长

  周祥汉 市农发行行长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