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法规

陕西省农业厅关于颁布第三十七次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的通知

陕农业发[2005]258号

颁布时间:2005-10-21 00:00:00.000 发文单位:陕西省农业厅

各市、县(区)农业(农牧)局,杨凌示范区农村发展局:

  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2005年8月29日召开了第37次审定会议,审定通过了油菜、小麦、玉米等三种农作物新品种14个(名单附后),通过向社会公示,并经10月14日厅务会议研究,决定予以颁布。望各级农业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有关规定,根据新品种特点和适宜推广区域,做好宣传推广工作。

  2.新品种介绍

  二00五年十月二十一日  

附件1:陕西省第37次品种审定会议通过审定品种名单

  附件2:新品种介绍油菜杂优1号审定编号:陕审油2005001育种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品种来源:系2001年育成的双低油菜杂交种,其组合为雄性不育系532A×恢复系1046C.特征特性:甘蓝型,幼苗匍伏,子叶肾脏形,苗期叶色深绿,叶柄中长,叶面光滑无刺,圆滑无皱,花色鲜黄,花瓣大,分枝均匀,与主花序夹角大,主花序中长,角果平直略下垂,角果粗大。在每亩1.2万株的密度条件下,株高170cm左右,一次分枝11-12个,单株有效角果400-450个,角粒数25-28粒,千粒重3.5克左右。

  强冬性,生育期平均243.8天,在陕南比秦油7号早熟2-3天。杆硬抗倒,抗耐菌核病和病毒病。冬前生长敦实稳健。越冬后前期生长较慢,中后期,特别是始花后,生长迅速,开花晚而开花集中,灌浆快,成熟早。

  芥酸含量0.5%,硫甙含量26靘ol/g,含油量41.2%,属双低高产早熟品种。

  适宜地区及产量水平:适宜我省关中灌区、陕南安康、汉中及同类生态区种植。两年区试平均亩产205.3公斤,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4.4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

  1、施足底肥:一般每亩50公斤磷肥+50公斤碳酸氢铵或25公斤二铵+10公斤尿素。在陕南地区注意增施硼肥每亩0.5-0.75公斤,用硼肥作底肥或抽薹期至初花期叶片喷施。

  2、播期:关中东部9月10-15日,关中西部及渭北9月5-10日,陕南为9月15-20日为宜,陕南移栽区育苗期应比直播播种期提前一星期,即9月10-15日左右较为合适。

  3、合理密植:关中水肥地密度为8000-10000株/亩,旱薄地为12000-15000株/亩为宜。陕南移栽地区一般为4000-6000株/亩较为合适。

  4、直播区应及时定苗,一般为三叶间,五叶定,以免形成高脚苗。

  5、关中水地和陕南有灌溉条件地区应在越冬前进行冬灌。弱苗及迟播田块应结合冬灌增施一次追肥,以促进苗期油菜生长及安全越冬。渭北旱塬无灌溉条件的地区应在越冬前培土保苗,以保证油菜安全越冬。

  6、中耕除草防治病虫害:在油菜生长过程中应及时中耕除草2-3次,防止出现草荒,在油菜苗期应注意防治跳甲、菜青虫及茎象甲等虫害,防治药品可用甲敌粉、甲拌磷、氧化乐果等防虫药剂。

  7、及时收获:当油菜主花序、角果及上部分枝角果变黄后,则及时收获。

  油菜秦研211审定编号:陕审油2005002育种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汉中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利用自育的双低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03A与双低恢复系1286C组配而成。

  特征特性:属甘蓝型一代杂交种,株高170-180cm,主花序长度65cm,主花序有效角果数80个。单株有效分枝数11个左右,有效角果数500个左右。角粒数22-25粒,千粒重3.2克左右,角果较短属扁平角果。苗期叶色淡绿,叶柄短,顶叶圆,冬前出叶12-14片,比对照多出叶2-3片。耐冻性较强。返青后生长迅速,初花期比对照早4-5天,终花期早3-4天,成熟期比对照早2-3天;在陕南比对照早4-6天,全生育期242.7天,比对照早2.2天,属中早熟品种。

  芥酸含量小于0.1%,硫甙含量25.19靘ol/g,含油量39.43%.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田间鉴定,中感菌核病。

  适宜地区及产量水平:适宜在关中灌区、陕南安康、汉中及同类地区种植。两年区试平均亩产207.5公斤,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7.7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

  1、施肥:亩施碳酸氢铵5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或二铵20公斤,尿素10公斤。

  2、播期:关中9月15-20日,陕南9月5日育苗,移栽10月下旬。

  3、播种方式:用犁通沟溜籽,明沟浅播覆土,也可采川谷物施肥沟播机播种。每亩播量0.25-0.5公斤,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区,播前可用辛硫磷拌种。

  4、留苗密度:每亩6000-8000株左右,单株移栽。

  5、田间管理:油菜出苗后要及时用4.5%的甲敌粉或1.5%的1605粉每亩1.5-2.0公斤撒施,防治油菜的黄曲跳甲等害虫。油菜5叶期时一次定苗清行,并及时松土,保证全苗,同时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喷雾防治菜青虫等害虫;11月下旬油菜越冬前培土,并根据苗情结合培土,每亩施尿素3-5.0公斤。油菜返青后,在2月下旬-3月上旬,用4.5%甲敌粉或1.5%的1605粉每亩1.5-2.0公斤喷撒,或用40%的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油菜茎象甲。初花期、盛花期喷洒菌核净以防治菌核病。同时注意对蚜虫的防治。成熟时适时收获。

  油菜驰杂油1号(驰丰1号)

  审定编号:陕审油2005003育种单位:三原县种子公司品种来源:系用甘蓝型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5035A和双低油菜雄性不育恢复系4021C配制的双低油菜杂交种。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子叶哑铃形,苗期叶较直立,叶片大、薄,深裂,色淡、茎杆粗壮,绿色,杆硬,花蕾大,花粉多,匀生分枝,主穗中长,角果中长,粒多,生长势强,整齐,恢复率高,中熟,籽粒大,黑色。

  在每亩1.2万株密度下,株高180cm,有效分枝部位65cm,一次有效分枝9-11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50个左右,每角粒数23粒,千粒重3.5克。

  该品种抗倒、中抗(耐)菌核病。早熟,特别在陕南汉中较对照秦油7号早熟1-3天,安康早熟3-5天。抗冻性一般。陕西关中寒冷年份注意培土防冻。

  经测定:芥酸含量<0.1%,硫甙含量29.96靘ol/g,含油量39.74%.适宜地区及产量水平:适宜陕南汉中、安康及同类生态区种植。

  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93.3公斤,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89.1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与当地主栽品种同期播种。

  2、播量:直播每亩0.3公斤,移栽每亩0.1公斤。

  3、密度:每亩留苗0.8-1.2万株。

  4、施肥: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增施磷钾肥,补施硼肥。一般亩施尿素15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或磷酸二铵15-20公斤,钾肥可根据土壤缺钾情况适量补施,硼肥一般亩施纯硼0.5-0.75公斤,并注意蕾期至初花期叶面喷硼。

  5、加强田间管理:三叶前及时一次定苗,适时冬灌,及时培土中耕,封冻前要培土壅根,保苗安全越冬。要及时防治菜青虫、蚜虫、茎象甲、菌核病等,结合防治病虫害叶面喷施硼肥、磷酸二氢钾和尿素等,增角、增粒、增粒重。

  6、适时收获:堆垛后熟,及时打晒,防止发霉变质。

  7、大田收获的油菜籽不能作种用。

  油菜改良陕油6号审定编号:陕审油2005004育种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品种来源:利用双低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2A与改良双低恢复系1528C组配而成的杂交种。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半直立,2-3对裂叶,叶长宽大,顶叶圆,叶色绿,叶缘锯齿状,叶片被刺毛,冬前出叶12片以上。返青后生长缓慢,叶外翻,初花后生长迅速,分枝匀生,夹角较大,扁平角果,角粒数23-25粒,千粒重3.3克。在每亩8000株密度下,株高180cm左右,分枝部位高30cm,一次分枝10个左右,单株有效角果400个以上,全生育期243天。稳产、丰产性好,耐寒,抗倒伏。

  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改良陕油6号芥酸含量0.2%,硫苷含量16.18靘ol/g,符合国家双低品种标准。抗病性仍保持原陕油6号抗性水平。

  适宜地区及产量水平:适宜在关中、陕南灌区及同类地区种植,产量水平与陕油6号相当。

  栽培技术要点:

  1、施肥:亩施碳酸氢铵5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或二铵20公斤,尿素10公斤。

  2、播期:关中9月15-20日,陕南9月5日育苗,移栽10月下旬。

  3、播种方式:用犁通沟溜籽,明沟浅播覆土,也可采川谷物施肥沟播机播种。每亩播量0.25-0.5公斤,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区,播前可用辛硫磷拌种。

  4、留苗密度:每亩6000-8000株左右,单株移栽。

  5、田间管理:油菜出苗后要及时用4.5%的甲敌粉或1.5%的1605粉每亩1.5-2.0公斤撒施,防治油菜的黄曲跳甲等害虫。油菜5叶期时一次定苗清行,并及时松土,保证全苗,同时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喷雾防治菜青虫等害虫;11月下旬油菜越冬前培土,并根据苗情结合培土,每亩施尿素3-5.0公斤。油菜返青后,在2月下旬-3月上旬,用4.5%甲敌粉或1.5%的1605粉每亩1.5-2.0公斤喷撒,或用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油菜茎象甲。初花期和灌浆期要加强对蚜虫的重点防治。成熟时适时收获。

  玉米蠡玉21(02-2101)

  审定编号:陕审玉2005015

  选育单位:石家庄蠡玉科技公司

  汉中科丰农业公司

  品种来源:1997年以618为母本,H5985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618×H59851)。

  特征特性:

  生育期:春播生育期129.4天,对照绵单一号生育期128.6天,相差0.8天,与对照生育期相当。

  幼苗:叶色浓绿,叶鞘紫红色,幼苗顶土力强,苗期生长健壮。

  成株:株高248厘米,穗位高100.4厘米;株型半紧凑;穗位以上叶片半上举;穗位以下叶片平展;全株21-22片叶;雄花分枝8-14个;花药黄色;护颖紫晕色;雌穗花丝绿色。

  果穗:果穗长筒型,穗长20.2厘米,穗粗5.0厘米,穗行数16.7行,行粒数40.8粒,穗轴红色。

  籽粒:籽粒黄色半马齿,千粒重314.0克,出籽率达84%以上,单株粒重平均248克,属大穗、大粒型品种。

  抗性:植株叶片持绿期长,成熟时苞黄茎叶保持绿色。

  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研究所抗性鉴定结果:中感大斑病,抗茎腐病,抗丝黑穗,高抗穗粒腐病。

  品质:经陕西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检验报告测定,其粗蛋白含量10.3%,赖氨酸含量0.29%,粗脂肪含量4.9%,淀粉含量66%.适宜地区和产量水平:适宜我省陕南汉中、安康及同类生态区种植。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46.5公斤,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06.5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

  (1)适宜的种植密度,中等肥力地块3000株/亩左右,高肥水地块3300株/亩左右。

  (2)苗期注意蹲苗,前控后促,分期追肥,追肥应掌握前轻、中重、后补的原则,以充分发挥其中杆、穗大、粒大的优势。

  (3)浇好灌浆水,及时防治病虫害。

  小麦汉麦五号审定编号:陕审麦2005009选育单位:汉中市农科所品种来源:用86-133选1株系作母本,用云南品种“191”作父本进行常规杂交,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

  冬季幼苗直立生长,叶片宽大,株高适中,株高85-90cm,长方形或棒状穗,顶芒、白壳、浅红粒,平均穗长7厘米,每穗总粒数35-40粒,每穗小穗数21,结实小穗数17.7,千粒重45克,亩有效穗数27-30万。

  全生育期270天左右,熟期适中,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对条锈病和赤霉病抗性较强,茎杆粗壮,抗倒伏性强,成熟落黄好。

  经陕西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检测:蛋白质含量13.3%,湿面筋含量33.1%,沉降值38ml,稳定时间1.5分钟。

  适宜地区和产量水平:适宜陕南汉中、安康的川道和浅山丘陵区种植。两年区试平均亩产346.4公斤,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52.3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

  播种:在适宜生态区内,播种最佳时间10月20日左右,亩播量10-12.5公斤。

  施肥:汉麦五号适宜在于中上肥力水平栽培。亩施纯氮10公斤左右,P2O55公斤,氮、磷、钾配合施用有利高产,注意增施有机肥。无旦前后进行冬灌,结合冬灌进行追肥。

  病虫害防治:3月中旬注意防治条锈病、5月上中旬注意防治小麦蚜虫。

  小麦西农889

  审定编号:陕审麦2005001

  选育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试验农场

  亲本来源:E旱-4作母本×(小偃6号×小偃83352)F1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该品种半冬性,苗相半匍匐,抗寒抗旱性好,叶色深绿上挺,株高70-75cm,穗长方形,多花、多粒结实性好,长芒、白壳、角质率高,千粒重39.8-42.3克,根系发达,成熟期叶杆黄亮无病斑,抗干热风和高温逼熟,田间综合性状好,全生育期240-241天。

  分蘖成熟率高,一般亩平均成穗为41-41万/亩,籽粒饱满度好,种皮簿亮商品性好。

  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抗病性鉴定:中慢条锈病、中感白粉病、高感赤霉病。

  经陕西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检测:蛋白质含量15.2%,湿面筋含量38.7%,沉降值56ml,稳定时间15.2分钟,达到国家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品质标准。

  适宜地区及产量水平:适宜陕西省关中新老灌区和同类生态区种植。两年区试平均亩产495公斤,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0.2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关中平原灌区,10月初至10月15日,关中川道灌区10月5日至10月20日为宜。

  2、播种量:中肥地力(400公斤左右)水平7.5-9.0公斤,高肥地力(500公斤左右)水平,亩播量6.0-7.5公斤为宜。

  3、氮、磷、钾肥料施用配比:目标产量在400公斤以上水平,氮磷钾比例应为N12:P10:K6为宜,目标产量在500公斤以上生产水平,严格控制播量在低限水平上,氮、磷、钾比例应为纯N12:P10:K6为宜。

  4、防治病、虫、草害:

  (1)播前要进行土壤处理或种子包衣,以防治地下病虫害。

  (2)小麦抽穗至开花期要进行综合防治麦蚜和赤霉、白粉病。

  (3)三月上旬:选择晴天进行化除,防治田间杂草。

  5、灌水:有条件的地方要进行冬灌,春季遇旱酌情春灌。

  小麦西农979审定编号:陕审麦2005002选育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品种来源:用西农2611作母本,(918×95选1)F1作父本,采用杂交育种法,通过有限回交和系谱法选育而成。

  品种特征特性:幼苗微匍匐;叶色深绿,旗叶窄长上举,株高75-78公分左右,茎杆坚硬,弹性好;株型紧凑,穗层较齐;穗近长方形,中大、大小较均匀;长芒、白壳、光颖;每穗小穗数20个左右,小穗排列适中,中部小穗结实4粒左右,穗粒数35-40粒;籽粒色白皮薄、卵圆形、千粒重45克左右。

  属半冬性(或弱冬性),抗寒耐冻性好,抽穗较早,灌桨速度快,生育期238天左右,较小偃22成熟早2-3天,早熟性突出。

  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产量三因素协调,丰产潜力大,亩产超千斤的产量因素构成是:亩穗数40-45万,穗粒数35-40粒,千粒重42-45克,籽粒角质,粒饱色亮,黑胚率低,商品性好。

  越冬抗寒性好,抗倒伏能力强,抗穗发芽能力较强。

  该品种为高水肥适应性品种,在中等以上特别是高水肥条件下能发挥品种产量潜力,在生育后期严重脱水脱肥条件下可能会导致早衰。

  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抗病鉴定:中感条锈病、感白粉病、中感赤霉病。

  经陕西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检测:蛋白质含量14.6%,湿面筋含量33.2%,沉降值57ml,稳定时间35.1分钟,品质指标达到国家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品质标准。

  适宜地区及产量水平:适宜关中灌区及同类型生态区种植。两年区试平均亩产438.7公斤,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24.2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

  1、选用地力水平为400公斤以上的肥水地种植,施足基肥,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氮肥与磷肥配合,基肥中氮肥用量占全生育期氮肥用量70-75%. 2、适播期为10月上旬,亩播量6-8公斤,基本苗每亩12-15万,冬前群体每亩55-60万,春季最大群体每亩80-90万,亩成穗40-45万。

  3、适时冬灌,酌情春灌,旱年浇好灌浆水,结合冬灌追施氮肥,氮肥追肥量占全生育期氮肥总用量的25-30%,留2-3%的氮肥用于抽穗灌浆期叶面追肥。

  4、在白粉病和条锈病重发区或重发年份,及时防治白粉病和条锈病,在小麦抽穗开花期及时进行一喷三防,结合一喷三防,喷施磷酸二氢钾和进行叶面喷肥,延长叶功能期,增加粒重,确保优质高产。

  小麦西农928(原西农797)

  审定编号:陕审麦2005003

  选育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品种来源:以陕229为母本;莱州953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幼苗匍匐,叶片深绿色,株高80-90厘米,茎杆弹性好,基部一、二节间短、较粗硬、穗下节间较长,根系发达,活力强,不早衰。株型松紧适度,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穗、白粒,穗长9厘米左右,小穗排列中等,每穗小穗数14-16个,小穗结实2-4粒,穗粒数29-33粒,籽粒饱满、长卵圆形,角质、外观商品性好,千粒重一般45克以上。

  冬性,中熟,耐寒性好,抗旱、耐瘠,对水肥不敏感。分蘖力强,成穗率中等,抗倒伏。叶功能期长,光效高,熟相好,群体自身调节能力强。

  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抗病性鉴定:中抗条锈病、中感白粉病、高感赤霉病。

  经陕西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检测:蛋白质含量16.7%,湿面筋含量41.9%,沉降值56ml,稳定时间4.9分钟。

  适宜地区及产量水平:适宜于渭北旱地中等以上地力水平地区种植。两年区试平均亩产371.8公斤,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20.2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

  播期:渭北北部适播期9月16-22日,渭北南部适播期9月20-26日。

  播量:因种子较大,亩播量9-10kg,亩基本苗18-20万为宜。合理群体结构是每亩成穗数以38万以上,穗粒数32粒,千粒重45克为宜。

  施肥:氮磷配合,一次性施足底肥,春季一般不宜追肥。栽培管理上应注意防治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锈病重发年份注意进行一喷三防。

  小麦秦丰197审定编号:陕审麦2005004育种单位:杨凌秦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品种来源:用西农1376做母本,用长武89(1)-3-4做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等,苗壮,越冬性好;春季返青、拔节快。抗冬春寒,根系发达,耐旱性突出,抗干热风,耐病性与熟相好。株高85cm左右,茎杆粗壮,弹性好,高抗倒伏,旗叶上挺,穗长方形,长芒、白穗、白粒,每穗粒数35粒以上,千粒重45克左右,中熟。

  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抗病性鉴定:该品种高感条锈病,感白粉病,中感赤霉病。

  经陕西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检测:蛋白质含量13.8%,湿面筋含量27.3%,沉降值52ml,稳定时间4.8分钟。

  适宜地区及产量水平:适宜关中灌区中等以上肥力地区种植。区试平均亩产459.6公斤,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9.1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10月5日-15日。

  2、播量:每亩用种8-10公斤,早播8公斤,晚播10公斤。

  3、施肥: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氮、磷、钾与微肥相结合,全生育期施肥量为:纯氮12-14公斤,纯磷6-10公斤,纯钾5-7公斤,锌肥3公斤。磷、钾肥和微肥一次性底施,氮肥底肥与追肥比例为7:3.氮肥追肥期为:晚弱麦田于返青、起身期追肥,壮苗麦田于拔节期追肥。

  4、灌水:适墒播种,做好冬灌和孕穗、灌浆期灌水。

  5、病虫防治:注意防治条锈病,药剂拌种与土壤药剂处理,中后期用20%三唑酮、40%多菌灵、乐果、磷酸二氢钾混用喷防二次,防治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及蚜虫。

  小麦秦农142审定编号:陕审麦2005005选育单位:宝鸡市农科所品种来源:用郑州8329/植87135-2-1-2-9杂交组合,经5年系统选育,于1999年育成。

  特征特性:半春性,幼苗半匍匐,长势旺,叶长,下披,青绿色。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成熟期一般较小偃22早1-2天。株高85厘米左右,株型较松散,抗倒性中等。旗叶细长,上冲。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黑胚率低,外观商品性好。产量三要素协调,一般亩成穗39-42万,穗粒数35-38粒,千粒重37-42克。耐旱耐寒,抗干热风,后期叶功能期长,落黄好。

  经西北农大植保学院抗病性鉴定:中抗条锈病,感白粉病,中感赤霉病。

  经陕西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检测:蛋白质含量15.4%,湿面筋含量35.3%,沉降值55.0ml,稳定时间5.6分钟。

  适宜地区及产量水平:适宜关中塬灌区种植。两年区试平均亩产440.1公斤,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0.5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关中地区适播期10月5-15日。

  2、播种量:一般亩播量6-8公斤,地力偏低的田块或晚播麦田,适当增加播量。

  3、肥水管理:施肥依地力和所定产量指标确定,亩产500公斤小麦,需纯氮12.5公斤,五氧化二磷7.5公斤,氧化钾7.5公斤,其中50%氮肥,全部磷肥、钾肥做底肥一次施入,其余氮肥在拔节期追施。依据苗情长势灌好冬水和拔节水,抽穗后搞好“一喷三防”。

  4、群体指标:基本苗14-16万,冬前控制在50-60万,春季最大群体控制在80-90万以内。

  亩产500-600公斤的产量构成因素,亩穗数39-42万,穗粒数35-38粒,千粒重37-42克。

  小麦远丰175审定编号:陕审麦2005006选育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品种来源:92R149/咸87(30)//小偃6号特征特性:冬性,耐寒,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型较紧凑,株高75-80cm,茎粗,抗倒伏,叶较宽而挺,有蜡粉;穗长方形,灰蓝色,穗长10cm,小穗排列较紧密,单穗小穗数21个,小穗最大结实粒数4个,穗粒数38个;熟相黄亮,长芒、白壳、白粒,千粒重40克左右,角质,籽粒饱满,品质优;蛋白亚基组成为1,7+9,2+12.经西北农大植保学院抗病性鉴定:免疫条锈病、感白粉病、中感赤霉病。

  经陕西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检测:蛋白质含量14.9%,沉降值57ml,湿面筋34.8%,稳定时间9.9分钟。

  适宜地区及产量水平:适宜关中灌区及同类生态区种植。两年区试平均亩产457.4公斤,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04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关中适播期10月5日-10月15日,播量7-8公斤/亩。施肥要求N、P配合,底肥一次施足,不追肥,提倡冬灌,无需春灌,抽穗始花期注意及时进行“一喷三防”。

  小麦陕垦81

  审定编号:陕审麦2005007

  育种单位: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用78506作母本,陕167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经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半春性,幼苗半匍匐,叶色淡绿。株高70厘米左右,茎杆粗壮,株型紧凑。白粒、角质,千粒重38克左右。穗长6-7公分,有效小穗平均18.4个,穗粒数平均41.5个,排列较紧。中早熟,成熟期与小偃22相经西北农大植保学院抗病性鉴定:高感条锈病和赤霉病、感白粉病。

  经陕西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检测:湿面筋含量38.4%,粗蛋白含量15.9%,沉降值56ml,稳定时间18.7分钟。品质达到国家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标准。

  适宜地区及产量水平:适宜关中灌区中等以上肥力水平及同类生态区种植。两年区试平均亩产461.7公斤,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24.6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在关中地区以10月10-20日播种为宜,亩播量8-9公斤。基本苗控制在14-16万/亩,晚播田适当增加播量。栽培上应以底肥为主,氮磷钾相配合,N:P:K比为1.0:0.5~0.6:0.4~0.5,及时进行冬春灌水,尤其灌浆期不能缺水,并追拔节肥,春季注意防治条锈病、赤霉病和穗期蚜虫。

  小麦陕715

  审定编号:陕审麦2005008

  育种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品种来源:用大穗型品系88119-19-3-5-10为母本,与多穗型品系wx8911-1-3为父本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幼苗半匍匐,叶色绿,叶上挺,生长清秀,株型紧凑,株高80cm左右。穗长方形,穗色绿,长芒白壳,护颖白色,椭圆形,嘴尖肩平,脊明显。穗长8-10cm,小穗排列中密,小穗数18-22个,中部小穗结实3-4粒,穗粒数35-40粒,籽粒椭圆型,腹沟浅,白粒、角质,千粒重常年38克左右。

  半冬性,抗寒耐旱性较好,茎杆弹性较好,较抗倒伏。分蘖力强,成穗率高,多花多穗,结实性好,中熟,耐高温,抗干热风,成熟黄亮。

  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抗病性鉴定:中感条锈病,中感白粉病,高感赤霉病,但田间耐病性好。

  经陕西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分析:蛋白质14.8%,湿面筋33.4%,沉降值56ml,稳定时间11.1分钟。达到国家优质强筋小麦品质标准。

  适宜地区及产量水平:适宜关中川道、平原灌区中上等地力水平种植。三年省区试,平均亩产429.7公斤,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42.8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关中地区以10月中下旬为宜,亩播量8-10公斤,亩基本苗16万左右。

  (2)施足底肥,注意氮磷配合,氮磷比1:1,适时冬灌、春灌,追肥宜早而少。

  (3)注意赤霉病、条锈病和白粉病的防治工作,搞好一喷三防,确保高产、稳产。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