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印发田凤山省长关于我省农业发展节水灌溉的调查的通知(附调查)

黑政办发[1999]17号

颁布时间:1999-04-28 00:00:00.000 发文单位: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各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今年2月,田凤山省长深入农村,对我省农业发展中的节水灌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并提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意见和措施。现将田凤山省长《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节水灌溉--关于我省农业发展节水灌溉的调查》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抓住机遇 乘势而上 加快发展节水灌溉  --关于我省农业发展节水灌溉的调查

  我省是严重缺水的省份之一,西部旱区缺水的状况更为严重,人均占有水量和亩均占有水量分别为2180立方米和585立方米,均低于世界和全国平均水平,明青高地和克拜丘陵地区地下水更加贫乏。而我省西部又是“十年九旱”的地方,据统计,近10年仅西部地区年平均受旱面积达5404万亩,年减产粮食50-70亿斤。我省的中低产田大部分集中在西部旱区。1995年,我省西部发生了严重的伏旱和秋旱。我多次深入到受灾市县调查研究,形成了《西部旱区农业发展问题》的调查报告,提出西部旱区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旱作农业之路,坚持工程措施、耕作措施和生态措施并重,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西部旱区的水利化,同时提出要把发展节水灌溉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措施。随后,又组织水利、农业、粮食、林业和环保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共同研究制定了《黑龙江省西部干旱地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规划》。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西部旱区不仅在水源建设上有了长足发展,各类农用机电井达到78000多眼,再加上各类小井,灌溉能力可达2340万亩,而且节水灌溉也呈现由点到面、由小到大的迅猛发展态势。1998年全省节水灌溉面积已达658.85万亩,占西部旱作农业面积的12%,全省已有17个节水增效示范区和旱田节水灌溉试验站,节水灌溉设备制造企业也应运而生,目前已形成从井管、水泵、柴油机到喷灌器材的系列产品,年生产组装能力12000台套,基本可以满足需要。

  实践证明,发展节水灌溉是解决我省大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和土地干旱双重矛盾,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和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条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我省农业丰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旱情轻重,特别是苗期干旱威胁很大。传统的畦灌、垅灌等漫灌方式,对水资源浪费很大,使本来就不丰富的水资源日渐减少,以至不堪重负。调查表明,以喷灌、微滴灌为主的节水灌溉,省水省时省钱,是解决干旱与水资源缺乏双重矛盾,特别是解决苗期干旱问题的有效办法。调整种植业结构应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自然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水利条件,许多地方近些年发展了节水灌溉高值高效作物区,使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目标首先在节水灌溉区内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也离不开节水灌溉,任何先进农业技术措施,只有与节水灌溉相配套,才可能发挥作用。安达、肇东、肇州等县(市)把节水灌溉与提高复种指数结合起来,大面积推行节水灌溉,提高了耕地综合利用率,实现高产高质高效,使农民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我省农业和工业以及城乡居民用水量急剧增加,而水资源却在逐年减少,传统的灌溉方式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节水灌溉可以缓解农业、工业、城乡居民用水的当务之急,更是有效保护水资源、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的长远战略需要。

  发展节水灌溉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推广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节水灌溉的成功实践,使广大旱区群众发展节水灌溉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国家已明确,农村土地二轮承包中,土地政策30年不变,农民可以放心地搞节水工程建设;农村电网改造和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农用电费会大幅度降低,为节水灌溉提供了有利条件;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资金和配套贷款并把水利建设作为重点,为我省加快发展节水灌溉创造了良好条件。可以说,21世纪的农业,谁抓住了节水灌溉,谁就抓住了增产增效的主动权。我们一定要抢抓这个机遇,制定规划,明确目标,加大投入,大力发展节水灌溉。

  一、科学制定面向21世纪的节水灌溉发展规划

  根据21世纪农业发展趋势和我省旱作农业发展目标,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发展节水灌溉,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西部旱区少雨缺水的主要矛盾,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入手,以科技为先导,通过重点地区治理和典型示范,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提高农业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率,为科学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奠定基础,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发展节水灌溉过程中,要坚持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试验示范,典型引路,积极引导,不搞行政强迫命令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经济效益第一的原则;坚持先易后难,由点到面,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东部地区要以雨养农业为主,提高科学种田水平,积极推广水田节水技术。西部干旱地区要积极发展灌溉农业,重点实施“3577”节水灌溉工程,从今年开始到 2005年,投资35亿元,用7年时间,新增喷灌面积700万亩。旱田春播期间全部实现节水点灌,苗期灌溉保证率达70%以上,基本解决西部苗期灌溉问题。这项工程完成后,可以新增“吨粮田”100万亩,“双千田”(亩产千斤粮,亩收千元)100万亩,经济田(每亩收入1500元)20万亩,通过节水灌溉每年增加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5亿公斤,农民增收25亿元。省水利厅及有关部门要按照这个总体构想,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抓紧修订和完善全省发展节水灌溉整体规划,明确任务目标和具体措施。旱区市、县、乡都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分层次制定规划,突出工作重点,并认认真真地组织实施。

  二、大力加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合理确定节水灌溉形式

  加快水源工程建设,增强灌溉能力,是发展节水灌溉的先决条件和基础性工作。全省各类地区,要分清重点,因地制定地科学利用天上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三水并用,大力开辟节水灌溉水源。要加快控制性枢纽工程建设,尽快上马嫩江尼尔基水库工程,讷莫尔河上的山口水库,挠力河上的龙头桥水库,呼兰河上的阁山水库,拉林河上磨盘山水库,穆棱河上的青龙山水库和桃山水库二期工程等,同时对28座中型水库和380座小型水库进行消险加固,增加蓄水能力,这些水库建成、消险后可增加供水量64亿立方米。对于丘陵山区要加快小型水库、小塘坝、小蓄水池工程建设。有条件的县,可以搞“百库群”建设。通过这些工程建设,使我省地面水控制能力由目前的12%提高到27%以上。要加快北引、中引、南引工程扩建,年引水量由4.8亿立方米增加到21亿立方米。要大打其井,每年打井1万眼,到2005年机电井总数达到14.8万眼。届时,我省西部地区单井覆盖面积可由现在的1000多亩降低为500亩以下。要认真总结推广肇东、安达、依安等县(市)的成功经验和模式,采取节水灌溉与农机、农艺措施相结合,节水灌溉与高产高效经济区结合,节水灌溉与提高复种指数相结合,因地制宜、合理确定节水灌溉形式。70年代起源于西部的节水点灌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播期灌溉问题,要注意引导这项技术逐步由西部向中部和东部地区延伸,并由只灌保苗水向灌丰产水上发展;白龙灌减少了两级土渠输水与配水过程中的水渗漏损失,投资少、见效快、技术简单,应在一些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推广应用;大庆地区试验成功的地埋管输水技术,具有一井多点出水,减少输水渗漏、蒸发、节约占地等优点,要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应用。1995年以来再次兴起的喷灌和微滴灌技术,科技含量高,具有节水、节地、省工、省时、省电等其它灌溉形式无法比拟的优点,应作为未来节水灌溉的重点形式,在大田作物、大地蔬菜、果园、温室大棚等加大推广力度。

  三、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筹集资金,切实保证对节水灌溉的投入

  要逐步建立以农民投入为主、国家扶持为辅的节水灌溉投资体制。引导群众投工投劳,自力更生兴建小型水利工程,采取股份合作等形式,发展民办水利,引导农民和集体资金投向小型水利工程和节灌设备。打井节灌配套建设一次性投入较大,农民投入能力还很弱,单靠农民自筹和贷款有一定困难。因此,要抓住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把西部干旱地区的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纳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统筹安排,优先列项,优先实施,增加投入。要把国家分配给我省的起动内需资金和财政发放的债券的一部分用于西部干旱地区节水灌溉,由省计委和省财政厅拿出具体办法。省级财政要在原有农水费每年1000万元和预备费每年安排1000万元的基础上,每年再安排2000万元节水灌溉专项资金;商品粮基地建设、粮食自给工程、以工代赈、扶贫资金、农业开发等专项资金,每年要拿出4000万元捆起来用于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省级水利基金每年要拿出2000万元;每年争取国家给我省投入贴息贷款2亿元;地市县财政、企业支援和群众自筹2亿元,每年可筹集资金5亿元。这些资金采取统一立项、区域建设、项目管理、滚动使用,充分发挥资金的效益。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要划分事权,分类投入,打井、建蓄水池、小塘坝原则上以农民自筹为主,大、中型喷灌设备国家给予一定比例的投入,引进的高科技含量大型喷灌设备国家适当增加补贴比例,小型喷灌设备、微滴渗灌设备原则上国家不予补助,以贴息贷款为主。经济发达地区的国家投入部分可以实行周转滚动使用,经济贫困地区可以实行无偿补助。国家投入占很大比例的大型设备由所在县(市)的抗旱服务站代表国家管理国有资产。

  四、搞好科学试验示范,加强对节水灌溉的指导

  科技主管部门,要把节水灌溉技术研究纳入科技发展规划,加大投入,重点研究。有关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要组织力量,抓紧研究、开发和推广经济适用、易为农民接受的先进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对节水技术研究、试验和推广,从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块予以支持。继续抓好节水增效示范区建设,更好地发挥其对节水灌溉的典型示范引导的作用。要合理布局旱田灌溉试验站,组织农业、农机、水利等技术人员,深入田间,搞好业务衔接,密切配合,结合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特点,综合研究,总结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阶段的节水灌溉模式,提高水、肥、机的高产高效技术的综合配套组装水平。制定出各种作物节水灌溉技术操作规程,加强对农民节水灌溉的科技指导。节水灌溉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的生产技术措施,目前,农民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节水灌溉效果的发挥和制约了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要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利用一切有效形式,有计划地对农民进行节水灌溉的技术培训,让每个农户都有一个节水灌溉的“明白人”。全省8个节水灌溉国家级重点县,要在水源建设和输水、灌溉等方面,建设成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工程,在全省起到示范、辐射作用。

  五、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对节水灌溉的管理

  节水灌溉设备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而且零部件多,精密程度高,若使用保管不当,极易损坏,给国家、集体、个人造成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影响节水灌溉继续健康发展。水利部门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尽快制定《节水灌溉设备使用与管理条例》,明确责任,依法管理。要大力推广安达市对机电井和节灌设备实行的“五长”管理制度。要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利用出售、租赁、承包、股从合作制等形式,对现有机电井和节水灌溉配套设备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使节水灌溉设备的产权明确到户、到人,用经济手段增强农民的使用管理的责任心,提高管理水平。对以国家投资为主的节水灌溉工程设备,不具备产权制度改革条件的,要由集体经济组织或县、乡抗旱服务组织统一管理、有偿使用,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对新打机电井,要先建制再打井,实行新井新制。要像肇州县那样,注意发挥打井抗旱合作社的作用,加强对节水灌溉设备的管理。积极提倡和鼓励农民购买节水灌溉设备,实行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使产权一步到位。要特别注意解决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与大水利之间的矛盾,协调好有井户和无井户的利益关系,积极研究和生产小型喷灌设备,以满足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的需要。要树立质量意识,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实行工程建设监理制和竣工验收制度,确保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及设备制造、安装质量。

  六、强化领导,紧密配合,形成节水灌溉的合力

  虽然去年我省松、嫩两江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有些地方出现了内涝。但是,从长期看,干旱仍然是制约我省西部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牢固树立防汛抗旱两手抓的指导思想,坚持打井抗旱,发展节水灌溉不动摇。各行署、市、县政府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确立主管领导“一条龙”责任制,县乡村要确定专人抓此项工作。对已经制定的节水灌溉发展规划,要保证一张蓝图、一以贯之、一任接一任地抓下去,切实抓出成效。各级计划、财政、银行等部门要积极支持节水灌溉,切实搞好资金筹集和划拨等工作,保证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电业部门要抓住国家加大对基础设施投入的机遇,优先对节水灌溉用电线路改造和建设,新增节水灌溉用电免收电力增容费,严格执行省政府关于农业灌溉用电减半收费的优惠政策,支持节水灌溉事业的加快发展。各级水利部门,要发挥综合、组织、参谋的作用,做好年度发展计划的安排。同时要依托各级水利抗旱服务组织,为发展节水灌溉打井配套、设备安装、技术指导提供全方位服务。有包扶任务的部门,要把发展节水灌溉作为包扶工作的一项新内容,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技术出技术,推动节水灌溉的加快发展。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要广泛宣传发展节水灌溉的紧迫性、必要性和典型事例,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关心和支持节水灌溉事业的良好氛围。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