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50 苹果版本:8.7.5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总分类核算如何记账

来源: 编辑: 2009/10/21 13:56:16  字体:

  材料核算包括材料收入的核算和材料发出的核算。

  (1)材料收入的总分类核算。

  企业材料收入的来源有外部购入、自制、委托加工收回和盘盈等。

  ①对于结算凭证等单据与材料同时到达的采购业务,企业在支付货款,材料验收入库后,应根据结算凭证、发票账单凭证确认的材料收入成本,借记“原材料”账户,根据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不计入材料成本的)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一般纳税人企业,下同)账户,按照实际支付的款项,贷记“银行存款”或“应付票据”等账户。

  ②对于已支付货款或已开出、承兑商业汇票,但材料尚未运达的采购业务,应根据结算凭证、发票账单等,借记“在途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贷记“银行存款”或“应付票据”等账户;待收到材料后,再根据收料单,借记“原材料”账户,贷记“在途材料”账户。

  ③对于材料已到,结算凭证未到,货款尚未支付的采购业务,可以按材料的暂估价格(或合同价格等)计价,暂估入账,借记“原材料”账户,贷记“应付账款”账户。下月初用红字作同样的记账凭证,予以冲回,以便下月付款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时,按正常程序,借记“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贷记“银行存款”或“应付票据”等账户。

  ④采用预付货款的方式采购材料。根据有关规定预付材料价款时,按照实际预付金额,借记“预付账款”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已经预付货款的材料验收入库,根据发票账单等所列的价款、税额等,借记“原材料”账户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小规模纳税企业应按价款、税额的合计数借记“原材料”账户),贷记“预付账款”账户;预付款项不足,补付货款,按补付金额借记“预付账款”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退回上项多付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账户,贷记“预付账款”账户。

  ⑤自制、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材料,应借记“原材料”账户,贷记“生产成本”、“委托加工材料”账户。

  ⑥企业接受其他单位以原材料作价投资时,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投资方要视同销售缴纳增值税,接受投资的企业对于转入的材料应按照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不含税的材料价值,借记“原材料”账户,按照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按照两者之和,贷记“实收资本”账户。

  ⑦企业接受捐赠的原材料等,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捐赠方也要缴纳增值税,接受捐赠的企业对其收入的材料,应按照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不含税的材料价格,借记“原材料”账户,按照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按照两者之和,贷记“资本公积”账户。

  ⑧从生产中回收的废料,应根据废料交库单估价入账,借记“原材料”账户,贷记“生产成本”等有关账户,以冲减材料费用。

  ⑨购入材料在运输途中发生的短缺和毁损,应根据造成短缺毁损的原因,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属于定额内的合理损耗,应计入材料的采购成本,视同提高入库材料的单位成本,不另作账务处理;属于运输部门或有关单位等的责任造成的短缺毁损,应向有关单位或责任人索赔,按照赔偿请求单等所列的金额,借记“其他应收款”账户,贷记“应收账款”等账户。

  在材料收入业务较少的企业中,材料收入的总分类核算可以根据收料凭证逐日编制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总分类账;在材料收入业务较多的企业中,则可以根据收料凭证,整理汇总,定期编制“收料凭证汇总表”,于月终一次登记总分类账,进行总分类核算。

  (2)材料发出的核算。

  企业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记账时,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产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委托加工材料”、“在建工程”等账户,贷记“原材料”账户。如果企业将自制或委托加工的材料用于增值税的非应税项目,按照税收的有关规定,应视同对外销售计算缴纳增值税,借记“在建工程”等账户;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账户。

  可见,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材料收发核算,从材料日常收发凭证到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全部是按实际成本计价的。这对于材料收发业务频繁的企业,材料计价工作量是极为繁重的。而且,在这种计价方式下,看不出收入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相比是节约还是超支,难以从账簿中反映材料采购业务的经营成果。因此,这种计价方法一般只适合材料收发业务较少的企业。对于材料收发业务频繁,且具备材料计划成本资料的企业,则应采用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方法。

责任编辑:文会计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