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一、作业成本法的内涵
(一) 作业成本法的内涵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缩写 ABC),即基于作业的成本计算法,是指以作业为间接费用归集对象,通过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资源费用到作业上,再通过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作业成本到产品或顾客上去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
(二)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区别
1. 成本核算方法的变革。作业成本核算依据成本发生的动因来分配成本,实际上把传统成本核算的单一要素分配,根据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变成多要素分配,避免了成本扭曲。
2. 成本控制方法的变化。传统成本管理主要根据标准成本来控制产品成本。作业成本管理控制的重点在于作业,通过作业成本计算提供的信息,发现改善的机会。这种改善是持续的,并无一个确定的终点。
3. 成本管理的范围。传统成本管理只注重产品生产阶段的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既可以控制生产阶段的成本,也可以对一销售、售后阶段进行成本管理,还可以对产品设计阶段进行管理,是全面、全方位的成本管理。
二、现行成本核算的问题
(一) 成本核算范围狭窄
知识资源已成为生产要素的主要因素,因而知识资源的消耗理所当然地应成为产品成本的构成部分,而现行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都将无形资产的价值摊入管理费用,没有记入产品成本。这显然已不符合知识经济下成本的内涵,因此,如何完整地核算国有企业的无形资产,并将其价值记入产品成本将是成本会计的紧迫课题;同时,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创造发明知识、掌握和使用知识的人力资源的价值也应是成本核算涉及的对象;知识经济时代的国有企业劳动主体是智力劳动,智力劳动的知识价值如何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应是该时代成本核算的重要内容。
(二) 成本信息的严重失真
成本信息是指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出、传递或取得的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产供销耗费情况的成本数据和成本资料。成本信息是成本核算的依据,它可以控制和考核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可以用来制订计划、预算和长短期的经营决策,对于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成本信息在现代化国有企业管理中已经越来越重要。传统的成本核算系统是建立在"业务量是影响成本的唯一因素"的假定基础之上的,这就将成本核算过程过分简单化了。
(三) 成本核算方法简单
1. 国有企业的技术水平制约了成本的降低
技术水平的高低对降低成本有着直接影响。技术开发往往减少本期利润,但不一定能增加经理任期内的利润,指望经理接受一种减少其任期内的利润但增加其继任者业绩的技术创新方案是不现实的。
2. 选用的材料分配方法不恰当
在实际成本法下计算发出材料成本,48% 的国有企业用加权平均法,只有5.3% 的国有企业用后进先出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实际成本法核算材料,适用于规模较小、材料品种简单、未采用电子计算机处理日常核算的国有企业。计划成本法核算材料的适用条件则与之相反,而且计划成本法核算与市场调控的要求相适应。物价上涨用后进先出法计算出的发出和结存材料成本符合谨慎原则,移动加权平均法较之加权平均法更利于材料的日常控制。
三、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构建
(一) 作业成本法核算要素
确定作业成本法的范围要素。从时间范围来看,首先要根据国有企业的实际能力来确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产品的所属会计期间。如果能力允许国有企业可以每个月都对当月产品的作业成本进行核算,国有企业可以每个季度进行一次作业成本的计算在实施的初期,甚至可以半年末或年末进行一次作业成本计算,分析产品作业成本与现有成本核算方法下的成本差异。
从作业内容要素上看,应确定作业成本所含的核算内容。在作业成本法实施的初期,考虑到国有企业实际操作的困难问题以及与现有财务会计制度的统一问题,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可以先以传统成本法下的制造成本作为作业成本的计算内容。而对于一些比较难以量化的费用比如设计费用、实验费用、可追溯的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等可以在作业成本法的进一步推广过程中再考虑。
从成本核算的空间要素来看,在作业成本实施初期,为了使得国有企业员工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国有企业可以先选取一个比较典型的车间或产品生产线进行产品作业成本的核算。可以采取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对生产工艺比较稳定的车间或者部门采用作业成本核算,逐步推广到国有企业其他部门。也可以采用先主后次的策略,先对占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比较最重要的部门开始,对其实施作业成本核算,稳定后再推广到其他次要部门。
(二) 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构建的原则
1. 成本效益的原则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到成本和成本所能带来的效益,在作业成本核算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就始终要考虑到这个问题,在选择作业中心的时候要时刻注意成本效益的原则,避免为了片面的追求核算结果的精确性而不考虑经济性。
2. 简单易行的原则
作业成本核算的原理并不复杂,思路也很明确,但是相对于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其所需要的数据量和核算步骤要复杂的多。这样作业成本核算系统的设计必须简单易行,对于而要作业判断选择的地方,定要给出简洁明晰的标准,避免因操作人员的判断失误导致最终计算结果的偏差。
3. 系统柔性和稳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国有企业为了适应其所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必将会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的经营情况适时的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和经营方式。这样,国有企业的产品线和组织结构就会发生一些变化。这就需要我们的作业成本核算系统在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国有企业将来可能会发生的变化,并且说明在各种可能的情况发生时作业成本核算系统需要做出何种相应的变化。
四、作业成本核算处理程序的构建
(一) 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
作业成本核算体系下的成本计算对象是指需要对其资源消耗价值进行成本计量和分配的项目。根据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以最终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体现了国有企业成本核算的最终目标,对产品成本的核算应按照作业的划分开立产品作业成本计算单,将各项作业消耗的资源价值转入所服务的作业中,进而转入到产品,形成产品成本。
(二) 成本项目的确定
根据作业消耗资源的情况,将国有企业生产产品所发生的资源费用以作业为基本单位进行归集和计量,所得作业消耗资源的成本就是作业成本。根据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对产品进行成本核算,应首先对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作业的划分,为了反映产品生产对其生产过程的消耗情况,应以所划分的作业为对象,确定产品的作业成本项目。通过作业成本项目,可以反映产品生产所经过的作业及对作业的消耗情况,有利于国有企业对作业的消耗情况进行分析,为降低产品成本,优化作业链提供依据。作业成本项目是作业成本核算体系中反映产品成本的主要成本项目,因此在对内提供产品成本报表时,以作业成本项目作为产品成本的主要反映项目。
(三) 成本流程的构建
根据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产品,产品的成本来源于产品形成所消耗的作业,而作业的发生必然要消耗一定的资源。由于作业的发生要消耗一定的资源,所以资源成本的产生与作业的发生是紧密联系的,当把作业消耗的资源费用以作业为单位归集起来,就是将资源成本转移给作业,形成作业成本;产品消耗作业,也就是消耗作业发生而耗费的资源,就是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中,形成产品成本。总之,作业消耗资源,资源成本转移到作业中形成作业成本;产品消耗作业,则作业成本转移到产品中形成产品成本。
(四) 作业成本归集和分配方式的构建
产品的成本流程将产品成本计算过程分为两个步骤,它们是作业成本的归集和作业成本到产品中的分配,因此,作业成本核算体系下的产品成本计算过程实际上就是作业成本归集和分配的过程。作业成本的归集是指以所划分的作业为基本单位,负责收集相关资源费用的成本数据。在这一过程中,若某项资源费用根据资源耗费的特点可以从发生区域上划分为各作业所耗,则可直接计入各作业,形成各作业的成本元素。作业成本的分配是指将作业归集的资源费用(间接资源成本)分配给最终成本计算对象(产品)的过程,这一分配过程需要以适当的作业动因作为成本分配基础。
(五) 作业成本核算程序的构建
作业成本核算体系下作业成本归集和分配是以作业为基础进行的,换句话说,就是以作业为核算范围,进行资源成本、作业成本和产品成本的核算。根据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以作业为基础进行作业成本归集和分配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作业消耗资源的核算,二是产品消耗作业的核算。
五、结论
国有企业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取决于包括成本在内信息的完备与准确与否。因此,成本的正确性、及时性、相关性是决定国有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由于作业成本法突破了传统成本法的局限性,是一种建立在全新理论上的更为客观准确的成本计算方法,那么,一种新的成本计算方法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成本核算体系。建立国有企业的ABC成本核算体系,是国有企业实践作业成本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林万祥。 成本论,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24.
[2] 赵晓巍。 企业的成本核算管理分析, 中国集体经济, 2007(2):45~46.
[3] 栾庆伟。 成本管理新模式,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67.
[4] 王宁。 现代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探讨, 会计之友, 2007(5):37~38.
[5] 于富生。 作业成本计算与控制,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54.
下一篇:如何改善施工项目成本核算效率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