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31 苹果版本:8.7.31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浅析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成本控制与效率提高

来源: 张爱萍 编辑: 2009/06/12 08:47:12  字体:

  内部审计在一个单位中起着经济监督和经济评价的职能,能够促使相关人员遵守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预防经济犯罪发生和堵塞财务漏洞。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能证实企业财务收支是否真实、合法和完整,保证公司财产的安全、合理和有效使用。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不可或缺,但在内部审计的实施过程中,要讲求投入与产出,即要考虑内部审计的效益和效率,因而审计成本问题不容回避。内部审计的成本是开展审计工作的产物,伴随着审计活动的存在而存在,它的高低关系到审计经费使用效益和审计效率,也是衡量审计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在金融危机演化成为经济危机的环境中,在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力度的同时,有效地控制审计成本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成本的构成

  审计成本包括为完成审计工作需花费的资金成本和人力成本等直接成本,以及被审计单位和其它部门在审计过程中所付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间接成本。

  从审计成本组成内容来看,审计成本可以分为:显性成本、隐性成本和机会成本。显性成本包括: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工资、办公费用、固定资产使用成本、审计人员后续教育成本和审计项目成本(包括审计外包项目成本、被审计单位配合成本、审计成果运用成本)等;隐性成本包括被单位高层管理和其它部门对审计部门的委托、听取审计请示、审计意见和审阅审计报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等成本;机会成本包括由于审计人员、被审计单位人员和其他人员因完成审计事项所花费的时间而导致其它工作被搁置所带来的成本。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成本控制的现状及成因

  (一)审计部门及审计项目组成本控制意识欠缺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没有实行成本核算,加之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过于粗放,单位内部各部门往往没有成本控制的概念,更不会自觉地进行成本控制。内审部门作为事业单位内部的一个职能部门也不例外。内部审计人员成本观念欠缺,没有把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效益结合起来,审计项目组在实施审计项目过程中不注重节约成本、不讲究工作效率,搞人海战术、搞拉据战,浪费了大量时间和人力资源。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成本预算管理不规范、不全面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成本预算是内部审计部门经费预算的一部分,在预算层次和内容上缺乏系统性,其预算管理不规范、不全面。内部审计成本隶属于总成本,审计成本与被审计对象的成本融为一体。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成本并未单独核算,只将办公费用、固定资产购置费用、培训费用等纳入内部审计部门经费预算,被审计单位的配合成本并未纳入成本管理的范畴,导致审计项目中大量占用被审计单位资源,审计成本被转嫁给被审计单位,使单位的内部审计成本不完全,在预算管理上存在脱钩现象,也使内部审计成本预算的内容不够全面。另外,审计成本预算也未与审计项目挂钩,外包成本未纳入审计成本预算范围。审计过程中消极怠工时有发生,对于稍有难度的项目就选择外包,而外包项目产生的一系列费用无形中增加了审计成本。

  (三)缺乏激励约束机制,内部审计人员缺乏动力,审计效率不高

  目前,事业单位内审部门基本上未形成绩效考核机制,因而也没有具体的绩效考评指标,对审计人员的年度考核流于形式。审计部门领导注重的是一年完成了多少审计项目,对审计项目的复杂程度,审计的效率、效果及审计成本等方面很少关注。薪酬制度也往往仅与职称、职务挂钩,不与审计项目成本及效益挂钩。由于缺乏激励机制,对审计成本的节约和浪费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甚至得不到客观的评价,致使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不高,客观上导致了审计成本的增加。

  (四)审计资源整合不力,资源不足与资源闲置现象并存

  一方面,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普遍存在总体资源包括资金、人员、时间等各方面的投入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对审计项目工作量和可用的有效审计资源没有进行准确测算,具体落实到审计项目时 "有则多配,无则少配",再加上任务与时间不匹配,导致资源闲置现象严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审计力量组织调度不当、分布不均、审计重点和目的不明确等情况,导致审计项目审得不深、不透,使投入的大量审计成本未能发挥其效用,相对增大了审计成本。

  (五)审计程序欠科学,审计方式和审计手段落后

  审计程序是保证审计目标实现的手段。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程序存在着不规范、太繁琐、程序僵化等弊端。一般地说,审计程序越繁琐,审计成本就越高。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方式基本上停留在对会计凭证的逐笔审查,分析性复核未得到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使用范围不大,审计实践中更多地使用手工审计,造成审计效率低下。

  (六)审计人员选派不科学,使审计人员素质不能满足审计业务的需要

  审计是需要依靠经验和专业知识进行判断的工作,对职业判断能力的要求十分高,但从现有的文献来看,我国还没有一套对内部审计人员的选拔、评价标准与办法,不能科学选用内部审计人员。单位内部选派审计人员时,基本上还是以经验为主,更多地从会计人员中选派。加上事业单位的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不充分,忽视了审计工作的特点,认为会计工作与审计工作很接近,会计工作会做了,审计工作也自然能胜任。故事业单位在审计人员的选派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在领导认为必要时将会计岗位的工作人员直接调任到审计岗位。其结果是审计人员缺乏审计技能,职业判断水平不高,耗用的审计时间过长,效率低下,动用审计人员较多,人力消耗过大,最终使审计成本增加。

  三、事业单位降低内部审计成本,提高审计绩效的途径

  (一)优化审计组织,完善管理体制,降低审计管理成本

  1.优化审计项目组织工作,整合审计资源。

  审计资源利用状况直接决定着审计成本的高低,所以加强审计的组织与管理、促进现有审计力量与审计对象的最佳结合,是审计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在审计计划管理工作中,优化审计项目组织工作、促进审计资源整合的手段主要有:

  (1)审计计划要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根据审计工作发展目标和有效实施审计监督的需要,在计划安排上要突出重点,明确年度审计工作总体目标和各项目审计目标。

  (2)在保持各专业审计优势的基础上,科学调整内部机构设置,合理调配审计力量,使审计人员、审计项目和审计环境紧密配合,形成有机整体,协同效应明显,进而降低审计成本。

  2.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提高审计效率。

  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有机结合,是促使内部审计行为高效运行的保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应运用激励和约束两种不同的力量,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审计效率的提高和审计成本的降低。节约奖励制度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作为定额预算的配套措施,节约奖励制度通过合理的内部挖潜,提高审计人员对于控制内部审计成本的积极性。对于超定额支出则采用经济制裁手段予以约束。

  3.科学地编制审计计划,控制审计成本规模。

  科学地编制审计计划要求安排审计项目时要有选择性,一方面要选择那些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以及重大事项开展审计;另一方面要选择那些能扩大审计影响、宣传审计效果,且能对工作效率的提高产生连锁反应的项目来开展审计,尽可能地不选那些大而全并且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收效不大的项目。

  4.加强人才培养,探索审计人员选拔模式,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素质。

  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的质量,也影响到审计耗用的时间和财力。为提升审计人员素质,必须加大审计培训的力度,虽然对审计人员的培训会加大审计成本,但这会极大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最终实现审计总成本的降低,效益可能是最高的。另外,探索审计人员选拔模式,改变凭经验选拔的现状,采用科学选拔模式。在当前缺乏科学、统一选拔标准的环境中,可以尝试委托人力资源机构或高等院校制定一些适用的审计人员选拔标准,明确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并对审计人员进行相对科学的选拔与选派。

  (二)控制审计项目成本,提高审计实施效率

  1.严格控制审计程序,改进审计方法与手段。

  审计程序设计直接影响审计项目成本,审计组必须在保证最佳资源配置的前提下,慎重选择最恰当的审计程序。设计审计程序必须充分考虑其必要性,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评估其运行所需费用,尽可能地简化审计程序,避免交叉重复。

  在项目审计中,充分运用分析性复核、内部控制评审、重要性水平的评估等先进的审计方法,能较好地控制审计过度造成的资源浪费和审计不足带来的审计失败,达到控制审计项目成本及被审单位配合成本。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功能,将审计软件与被审计单位财务数据兼容,利用审计软件辅助审计,将大幅度地节约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

  在审计档案管理中,广泛采用计算机管理等现代化手段,重要的工作底稿、被审计对象资料、审计信息等录入计算机系统,方便信息查询、传递,使资源共享,以提高整体效率。

  2.整合审计资源,使审计资源组合最优化,以实现审计成本降低。

  审计项目所需审计资源与被审计单位规模、内部控制有效程度、审计事项的复杂程度等密切相关。要加强调查研究,全面、深入地了解被审计对象和审计事项情况,根据审计工作的需要选配适当数量的合格审计人员,配备与审计项目相适应的物质资源并提供适当的资金保证,将审计人员、物资、资金与审计项目相配合,使审计资源的作用最大化,以减少资源的耗费,降低审计成本。

  3.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促进审计效率的提高。

  注重发挥延伸审计或调查的作用。同审计相比,审计调查具有形式多样、程序灵活、耗费精力少、需要时间短、掌握情况多等特点。在当前审计力量不足的情况下,根据被审计单位情况,在计划安排上加大审计调查力度,对于扩大审计监督覆盖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一些项目审计过程中,对重点问题进行重点审计,对其他一些问题可以进行延伸审计或调查,在不影响审计质量的前提下,起到节约审计成本的作用。

  (三)做好预算管理工作,控制审计支出规模,降低审计成本

  1.强化预算控制,控制审计成本总规模。

  预算作为一种控制手段,能够有效地降低费用支出。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审计经费预算根据一定时期内审计项目的数量及审计的难度进行预测确定,实施内部审计所发生的支出应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这就要求对事业单位审计经费的管理实行定额预算,根据审计项目定人员、定时间,由人员和时间定工作量,再由工作量定经费。当然,审计项目外包成本也应归入审计成本之中,纳入预算管理。在年初制定计划时,编好审计经费预算,作为控制审计成本的依据。此外,为了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可以根据审计工作经验,分别项目的性质、类型、规模等实行定额管理,减少预算编制中的人为因素,在保证计划科学性的同时,实现经费使用的计划性和科学性。

  2.改变预算管理方式,实行审计成本分项控制。

  事业单位现行的预算管理单纯由财务部门来行使"总管"的角色,财务部门并不掌握审计部门的具体运行情况,其预算控制的效能较低。因此,最好的成本控制方法是将审计成本预算从总成本中分离出来,作为一个单项,采取恰当有效的方法来控制。单位总预算成本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检查监督,而单项审计成本预算则实行平行控制,即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同时控制,并辅以奖惩措施,这样,既减少了财务部门对审计成本控制的难度,又提高了审计部门对审计成本控制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不可或缺,实施内部审计必定发生相应的成本,由于在思想意识、成本管理模式、审计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存在着影响审计成本的因素,事业单位的审计成本控制不尽如人意,造成了审计效率低下、效益不高。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要想克服存在的问题,应挖掘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问题的根源,采取优化审计组织、完善管理体制、整合审计资源、控制审计项目成本、强化预算控制等措施,有效地提高审计效率与效益,切实降低审计成本。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学柔。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导读(修订本)。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2] 李三喜。内部审计规范精要与案例分析[M].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

  [3] 林钟高。会计行为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4] 邵慧萍,王文莉。浅谈加强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建设[J].中国水利,2000,(10)。

  [5] 亓庆刚。针对薄弱环节 创新内审监督途径[J].中国内部审计,2005,(6)。

责任编辑:文会计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