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的两会提案中,“中国流复式簿记”仍有着属于它的厚重。
“在全国推行‘中国流复式簿记’,大力弘扬这一中国会计界的自主知识产权”,这是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审计厅副厅长王光远今年的提案。
“‘中国流复式簿记’是中国会计界的原创成果,应该大力提倡。中国会计界要想走出去就必须要先练就自己的看家本领。”3月8日,王光远在接受《中国会计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把中国的会计学研究成果推向世界
这份提案的形成,源于王光远看到的一本书。
2009年冬季,他看到厦门大学会计系副教授汪一凡撰写的《改良现代会计方案:科学化的探索》著作后,很受启发,当时就萌发了要把“中国流复式簿记”写成提案提交两会的念头。
复式簿记是商业史上的重大发明,到现在已经有500多年历史了。
上个世纪60年代,以“增/减”作为记账符号的“增减记账法”曾被全面推广。1993年,《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在一夜间无疾而终。
2009年2月,独立研究学者汪致正指出“借/贷”应当改为“左/右”。
同年10月,汪一凡提出“中国流复式簿记方案”。其外在特点是改用“左/右”为记账符号,可简称为左右记账法。
所谓“中国流复式簿记”,实质是将原有的增减思想作为复式簿记之魂,有助于轻松判断业务所涉及账户金额的增减,加上左右配合,运用助记口诀或左手定则,下意识地快速确定记账方向。
事实上,王光远和汪一凡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认识。当时,他们同在厦门大学会计系任职。
除了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审计厅副厅长身份,王光远还身兼财政部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副会长、中国内部审计标准委员会主任、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等职务。作为我国著名的会计审计学家,他觉得有责任把中国的会计学研究成果推向世界,为世人熟知。
王光远形象地向记者举例说明推广“中国流复式簿记”的重要性:就像审计市场虽然有“四大”,但我们仍然要培养自己的百强会计师事务所一样。
目前的会计准则也同样受欧美控制,趋同是大方向,但趋同不等于说要放弃已经拥有的一切。
中国有1300多万会计人员,应该拥有自己的原创成果。
以提案的形式引起全社会关注
实施“中国流复式簿记”,是否有难度?对于会计界有什么益处呢?
对此,王光远表示,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过程。
当前,中国会计界中坚人士大多是学增减出身的,有深厚文化基础,推行起来毫无风险,配上“左右”符号后,更是如虎添翼,实务工作可以做到既快捷又准确。
而与会计密切相关的监管部门、税务部门、国资委、公司管理层、投资者、债权人和证券分析师等人士,花短短几个小时就可以知道会计是怎么回事,有助于大大加强行业外对会计的监管力度。
更重要的是,这是与现行国际标准差异最小的方案,只要将记账符号“debit/credit”更换为“left/right”,启用新思维,立刻见效果,完美实现无缝过渡,是中国立即可以推向全世界的原创性成果。
王光远在提案中建议,在2010年秋季开学前,全国会计原理教学完成切换。根据“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原则,实务工作改革可慢一步,有待主管部门统一规划和布置。
针对记者提出的能否顺利完成切换的疑问,王光远坦言:“我对提案能否顺利落实不很乐观,因为一项重大改革可能需要几届委员反复提交提案才能完成,但只要'中国流复式簿记'能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就为下一步的改革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也是此次提案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