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政发[2008]123号
颁布时间:2008-12-30 14:18:49.000 发文单位: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带发展规划》业经省政府第十六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00八年十二月三十日
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带发展规划
黑龙江省地处东北亚中心区域,拥有与俄罗斯边境线长达3000多公里,是我国对东北亚及俄罗斯开放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为发挥我省沿边开放优势,聚集全国资源要素参与对俄及东北亚的开放,建设全国提升沿边开放的先行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遵循党的十七大确定的提升沿边开放的方针,依据《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中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合作规划》和中俄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及有关协议精神,编制本规划。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赋予沿边开放新内涵。努力将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地区的双边合作提升为以龙江为平台、依托东北及其他省区、立足俄罗斯面向东北亚及环太平洋国家的境内外多边合作,将单一的贸易形态提升为商品、服务、技术、旅游、加工、相互投资等多种类型的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将互市贸易区提升为更具活力、互利共赢的综合保税区、跨境经贸合作区及境外加工贸易园区等新的合作模式,将合作领域由以经贸为主提升为经济、人文、生态的全方位合作。
规划范围包括18个边境县(市),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桦川、富锦等6个内陆口岸市、县和大庆、鹤岗、鸡西、双鸭山、伊春、加格达奇等6个开放区域中心城市。规划期为2009年至2015年,展望到2020年。
一、发展背景
(一)战略意义。发挥我省对俄及东北亚开放的基础优势,加快推进沿边开放带建设,既关系到我省自身发展,也关系到国家对外开放的整体布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建设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带,有利于探索提升沿边开放新途径,完善我国对外开放战略体系;有利于推动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加快兴边富民步伐,保障边疆安全;有利于提升东北地区国际化水平,加快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增强国家粮食、能源、原材料保障能力;有利于深化我国与俄罗斯及东北亚各国合作关系,构建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东北亚国际合作体系。
(二)发展机遇。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进入二十一世纪,产业的国际转移、生产要素的跨境流动已成为世界经济主流。为了应对国际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各主要经济体互动与协作进一步加强,合作关系更趋紧密务实,为我省发挥沿边开放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东北亚经济合作方兴未艾。包括中国东北地区、日本、韩国、蒙古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在内的东北亚各经济体之间合作领域不断拓展,经济关联度大幅提高,东北亚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实体,为我省高起点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带来了新的契机。中俄两国政府确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签订了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并就中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与俄罗斯远东开发战略衔接互动达成共识,长期稳定的政治经济关系为扩大对俄开放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国内政策环境显著改善。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提升沿边开放,标志着我国开放进一步深化,沿边开放将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国家将扩大对俄开放作为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并继续对粮食主产区、生态功能区、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倾斜政策,必将形成政策集聚和叠加效应,为沿边开放注入强大的动力。
(三)发展基础。
对俄合作潜力巨大。中俄两国产业结构互补性强,合作领域广阔。俄罗斯已进入经济较快增长区间,在实施远东及外贝加尔地区2013年联邦专项规划的基础上,即将出台该地区2050年前发展战略,互利互惠、双边和多边合作开发已成为俄罗斯既定国策。俄远东地区物产丰富,科技实力雄厚,石油、天然气、木材、铁矿石等自然资源赋存量大,在诸多领域拥有高科技成果,为我国及我省与俄加强能源、原材料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国外科技成果,带动沿边开放带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支撑条件较好。我省对俄及东北亚地区开放合作的区位优势明显,拥有国家一类口岸25个,是全国对俄口岸通道最为密集的地区。与内地联系的通道顺畅,通过俄罗斯的陆海联运和江海联运可以进入太平洋,通过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可以进入欧洲腹地,综合性国际物流运输通道已具雏形。资源供应充足,基础设施保障能力较强。与俄毗邻地区沟通机制初步建立,众多企业同俄罗斯有关方面建立了稳固关系,形成了一支精通俄语、熟悉俄罗斯情况的专业人员群体,双边合作优势明显。
产业基础扎实。贸易合作日趋活跃,建成了绥芬河、东宁、同江、黑河互市贸易区和绥波贸易综合体、东宁国际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对俄经贸合作园区,对俄进出口位居全国前列,是我国重要的对俄进出口产品集散地。机电轻纺、农副产品、木材、载电等进出口加工企业和对俄科技合作已形成良好的基础,在境外实施了一批合作项目,外向型经济初具规模。
(四)主要制约因素。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日益显现,扩大出口难度加大,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迫在眉睫。中俄双方文化差异较大,开放进程不同步,与俄方合作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我企业面临的调整压力较大;与日本、韩国等国家在俄罗斯市场的竞争加剧,沿海省份进入俄罗斯市场势头强劲,我省保持对俄贸易优势地位面临挑战。沿边地区总体经济实力不强,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边境经贸合作方式单一,对俄合作缺乏大企业、大项目支撑,在俄远东开发中参与度不高。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尚存在瓶颈制约。外向型企业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高级专业人才和优秀管理人才匮乏。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紧紧把握国家提升沿边开放的战略机遇,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边字上做文章,在开放上下功夫,在内联上求发展”的指示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与俄罗斯远东开发战略对接为契机,立足龙江、服务全国、面向东北亚及环太平洋地区,发挥比较优势,创造竞争优势,抢占制高点,勇当先行者,以全面提升欧亚大陆桥枢纽功能为牵动,以创新发展各类开放园区为支撑,着力打造国际经贸大通道、外向型产业大基地、对俄及东北亚合作大平台、跨境特色大旅游、中俄文化交流大舞台,将沿边开放带建设成为全国参与东北亚合作的核心纽带、中俄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坚实平台和牵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
(二)发展原则。
——坚持互利共赢原则。将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和积极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实施以对俄合作为主导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秉承平等互利、有取有予理念,以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目标,创新合作模式,坚持贸易、投资、生态、人文交流合作并举,实现合作共赢,牵动沿边开放带建设。
——坚持有序开发原则。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梯次推进,分步实施;强化区域主体功能,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把握开发节奏,保持开发强度,以合理有序的开发格局促进沿边开放带建设。
——坚持改革创新原则。争取国家支持,以建设全国沿边开放先行区为目标,在政策扶持、制度创新、协调机制、合作方式等方面先行先试,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探索沿边开放的新途,大幅提升对俄及东北亚地区开放合作的层次和水平,以新思路和新突破引领沿边开放带建设。
——坚持市场导向原则。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国内可利用资源为基础,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规范沿边开放带建设。
——坚持南联北开原则。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理念和视野,做好“南联”大文章,引进战略投资者,构建大市场、大流通、大合作、大开发平台,聚合内陆省市及港澳台地区等方面的力量,助推沿边开放带建设。
——坚持和谐发展原则。以维护生态,保护环境为根本,合理、有序、适度开发利用境内外资源,建设环境友好型国际经贸合作
区域,支撑沿边开放带建设。
(三)发展目标。
我省沿边开放带建设要在全国沿边开放大格局中发挥先导作用,增强发展动力,在巩固、提升对俄、对韩合作的同时,大力推进与美国、日本、欧盟、南美、新西兰、澳大利亚、东南亚地区、港澳台地区的合作,建成全国提升沿边开放的先行区,拉动全省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到2015年,规划区域实现对俄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5%以上,经济外向度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带动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和8%以上,对外经贸、特色旅游和绿色制造等外向型产业成为经济主体框架。
到2020年,沿边地区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乡居民充分享受发展的成果,规划区域成为口岸功能互补、立体通道顺畅,经济快速发展、结构布局优化,生态环境优良、边境和谐稳定的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
——国际经贸大通道枢纽基本建成。跨境运输通道建设取得突破,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和输油管道等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完善,江海联运、陆海联运实现大运量、常态化,口岸整体通道优势得到充分释放,形成内联产业腹地、外接俄远东交通干线、辐射东北亚的立体交通纽带。
——外向型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建立起依托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以资源加工、绿色食品、机电轻纺为重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的进出口加工产业集群,促进全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对俄及东北亚地区经贸科技合作实现新跨越。综合保税区功能全面实现,跨境经贸合作区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加工贸易比重大幅提升,境外开发合作领域不断延伸,对俄科技合作不断深入,在全国对俄经贸科技合作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
——特色旅游产业的支柱作用显著增强。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和沿边地域特色突出的旅游目的地体系、旅游客源地体系、旅游商品体系、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和国际旅游知名品牌,旅游产出水平大幅提升,成为拉动沿边地区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区域生态功能进一步改善,生态安全得到保障,清洁、循环和安全的发展模式全面推广,污染防控治理体系不断完备,资源环境支撑能力明显提高。
——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完善支持沿边开放带建设的政策体系,形成有活力、更开放、符合国际惯例的体制环境;加强中俄地方政府间和民间的往来交流,形成务实、有效、共赢的双边合作机制;大幅度提高城镇化水平和园区建设水平,形成大容量、高效能、配套化的产业发展承载能力。
三、主要区域功能
能把对外开放作为牵动沿边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整体协调、差异化发展的新的沿边开放经济板块,形成“三区”、“三带”、“一岛”互动耦合、相融相联、功能—9—完整的沿边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一)尽快形成支撑沿边开放的三大区域。
——牡丹江(鸡西)沿边开放区。以绥芬河(东宁)为节点,辐射穆棱、宁安、林口、虎林、密山、鸡东等县(市),依托牡丹江、鸡西两市,发挥牡丹江地区基础条件好、产业升级快、口岸功能强和绥芬河数字设施先进等优势,加快建设综合保税区、绥波和东宁跨境经贸合作区,重点发展现代经贸、现代物流、商务会展、综合旅游、机电装配、轻工纺织、木材精深加工、建筑装饰材料、农产品生产加工与出口等产业,建设以跨国物流、商贸旅游、进出口加工为特色、陆海相通的外向型经济先导区。
——三江沿边开放区。以同江(抚远)为节点,辐射富锦、桦川、萝北、绥滨、饶河等县市),依托佳木斯、鹤岗、双鸭山3市,发挥江海联运临港临桥、交通便利、黑瞎子岛位置前凸与原始生态等优势,依托同江黑龙江跨境铁路大桥和黑瞎子岛跨境通道,重点发展冶金、新材料、跨境经贸、生态与休闲度假旅游、现代物流、木材加工与建筑材料、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与出口等产业,建设新兴的对俄合作产业基地和增值贸易、特色旅游中心。
——兴安沿边开放区。以黑河(漠河)为节点,辐射呼玛、塔河、逊克、孙吴、嘉荫等县,依托大兴安岭地区、黑河市、伊春市,发挥区位优势,巩固国际商品集散地、商贸旅游通道和经贸洽谈平台地位,重点发展境外木材采伐与加工、载电冶炼与加工、极地与沿江特色旅游、边境经贸、农产品出口与加工等产业,建设中俄黑龙江上游区域经贸合作中心。
(二)做大做强三个产业带。
——哈牡绥东先进制造产业带。以牡丹江市为中心,主要包括沿滨绥铁路绥满公路的阿城、尚志、海林、牡丹江、穆棱、绥芬河、东宁等周边市、县,依托绥芬河综合保税区、跨境经贸合作区、沿线现代服务与园区体系和陆海联运大通道,重点发展木材精深加工、建材和机电与电子信息等产业,形成对俄及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的先进制造产业带。——佳双同抚新兴产业带。以佳木斯市为中心,主要包括沿佳抚公路的佳木斯、集贤、双鸭山、富锦、同江、抚远等周边市、县,依托黑瞎子岛保护与开发、同江跨境铁路大桥、江海联运通道和生态农业资源,重点发展以稀有金属原材料合作加工、钢铁与铝材为主的新材料和绿色食品等精深加工产业,形成对俄及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的新兴产业带。
——嫩爱逊重化工载能产业带。以黑河市爱辉区为中心,主要包括嫩江、逊克等周边县(市),依托境内外矿产资源和电力资源,重点发展有色金属与硅基材料冶炼、石油化工等产业,形成对俄及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的重化工载能产业带。
(三)加快开发建设黑瞎子岛。
充分利用黑瞎子岛“一岛两国”的独特区位,探索开放水平更高、开发机制更活、经济社会自然更加协调的开发开放模式,把黑瞎子岛建成引领对俄及东北亚开放合作的新平台,全国沿边开放的示范区。统筹规划建设交通、城建、水利、信息网络和口岸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后方联结通道。顺应中俄双方需求,以旅游经贸为主体,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游、界江游、跨境游和民族风情游等旅游产业,发展高端休闲娱乐服务业;在边境经贸合作区内,按照岛内经贸保税、岛外加工的模式建设综合保税区,探索建设中俄跨境经贸合作区。争取国家支持,加快开发进程,尽快实现黑瞎子岛的生态保护、特色旅游、经贸平台、通道枢纽等四种功能。
四、国际经贸大通道建设
依托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境内绥满铁路,境外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打直达键节点,提升通过能力,发展陆海联运和江海联运,构筑以哈尔滨市为中心,内联东北乃至沿海省份,东接东北亚和环太平洋地区,西连俄罗斯腹地及独联体国家,直达鹿特丹,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相互补充的国际经贸大通道,将沿边开放带打造成为东北亚重要的物流枢纽中心。
(一)大力拓宽对外通道。
加快同江界河铁路大桥、黑河界河公路大桥、洛古河界河公路大桥、饶河界河公路大桥、密山跨境铁路和黑瞎子岛岛上口岸公路等“四桥两路”建设,形成一批大运量、常年开通的跨境通道。加快绥芬河铁路口岸扩能和绥芬河至格罗捷克沃铁路并轨改造,在俄海参崴建立“陆海联运”中转节点,实施“中外中”、“中外外”、“外中外”模式跨境运输,缓解全省进关铁路和出海通道运输压力。建设抚远深水码头,形成“江海联运”直达港,打造以大型装备、粮食、煤炭运输为重点的新的水上东方丝绸之路。对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沿岸的黑河、同江、饶河、富锦、抚远深水港等重点港口进行扩能改造,提高集疏运能力。
(二)完善口岸与内地通道。
加快建设哈尔滨市至口岸市、县的高等级公路,实现省内中心城市与口岸二级以上公路连接。加快哈大齐、哈同、哈绥、佳牡城际铁路建设,抓紧开工建设抚远至前进、汤旺河至嘉荫、古莲至洛古河、韩家园至呼玛至黑河、创业镇至饶河等铁路工程,实施古莲至富裕和林源至壮志铁路扩能改造等工程,推动东北东部铁路建设,大幅提升铁路运输能力。加快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续建、依兰航电枢纽、松花江悦来航电枢纽建设及对松花江、黑龙江和抚远水道航道整治,改善航运条件。增加黑河、漠河支线机场国内新航线和航班,加快建设伊春、鸡西、大庆支线机场,新建抚远、加格达奇、五大连池支线机场,改扩建哈尔滨、牡丹江机场,逐步形成支撑沿边开放的机场网络。
(三)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口岸布局,整合口岸资源,增强口岸发展动力。做强绥芬河、东宁口岸,加快两口岸铁路扩能和公路改造建设,畅通陆海联运国际通道,提升对外贸易载体功能。以爱辉为中心,做大黑河口岸,建成国际商品集散地和商贸旅游通道。依托黑瞎子岛“一岛两国”的区位条件和洛古河界河大桥建设,争取设立黑瞎子岛和洛古河常年直达陆路口岸。增加投入,实施重点口岸改造工程,提升客货检验通过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完善口岸功能。支持口岸建设保税储运仓库,建设物流集散地。加快电子口岸建设,实现口岸管理信息化、网络化,提高口岸工作效率。
五、园区体系建设
按照“点、线、面相结合,项目、产业、资源、市场相统一”的原则,发挥跨境经贸合作区、综合保税区、互市贸易区、经济开发区等各类园区的载体功能,建设产业布局合理、链条清晰、功能互补、土地利用高效的沿边开放园区体系,形成境内外联动、科技创新与生产加工、商贸物流、中介服务紧密联系的各类产业集群。
(一)提升互市贸易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
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加强中俄地方政府交流,推动互市贸易区开展双方同步的旅游贸易,并向出口加工增值贸易延伸。发挥窗口作用,依托资源型、出口加工型外贸龙头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面向俄罗斯及东北亚地区,建设外向型产业基地,做实、做大、做强边境经济合作区。
(二)实现综合保税区功能。
科学规划,集中力量建设绥芬河综合保税区,争取国家支持在黑瞎子岛建立综合保税区,引领沿边开放提档升级,增强我省参与东北亚多边合作的竞争力。绥芬河综合保税区重点发展木材、服装、机电、电子、绿色食品等进出口产品加工业和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转口贸易等经贸物流业以及会展、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探索新模式,建设黑瞎子岛综合保税区。在保障生态安全和国防建设需求的前提下,岛上重点发展进出口货物仓储、国际贸易洽谈、商品展示和销售、现代商务服务、国际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等产业,岛外抚远水道南侧建设木材、建材、食品、电子轻工和与俄合作的高新技术产业等加工区和口岸物流作业区。
(三)与俄互动建设跨境经贸合作区。
以地区经济优势互补、互利互惠、促进中俄两国地区经济发展为目标,建立跨境经贸合作区,推动双方合作迈上新台阶。加强与俄方沟通协调,按照“两国一区、境内关外、封闭运行、政策优惠”的模式,力争建设中俄绥芬河-波格拉尼奇内、黑河-布拉格维申斯克、东宁-波尔塔夫卡、黑瞎子岛等四个跨境经贸合作区,重点发展国际贸易、商务服务、现代会展、现代物流、国际旅游及高新技术产品加工和组装等各种业态,形成中俄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资源市场相互依托、产业链条有机衔接的互益型沿边开放新模式,抢占对俄开放制高点,为辟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四)发展外向型产业园区。
以哈尔滨、大庆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区域中心城市科技园区为重点,加强与俄在纳米技术、能源、节能、生态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领域的科技合作,不断增强辐射和孵化能力,重点培育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与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哈大齐工业走廊等腹地中心城市园区为依托,发挥基础设施完备、制造业发达、与国内外市场联系紧密等优势,哈尔滨市要打造成为俄商在华投资总部基地,对俄合作信息服务中心、中俄科技合作和进出口产品精深加工基地,齐齐哈尔、大庆市要建设成为进出口产品精深加工、重大项目工程承包、信息物流和服务外包等产业基地。以区域中心城市和沿边口岸县(市)园区为依托,省级开发区重点发展现代经贸、现代物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轻工纺织、木材精深加工、建筑装饰材料、农产品生产出口和载能冶金等产业集群,形成大企业集团为龙头、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新型产业园区;专业园区重点发展纺织、服装、制鞋、家具、五金制品和绿色食品等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集群,形成专业化程度较高、市场组织网络发达的“块状经济”产业园区。
六、产业发展方向、布局及工作重点
根据区域功能定位,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产业基础与发展潜力、基础设施支撑条件、境内外合作意向等综合因素,构建起能够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并尽快提升国际化水平的产业体系,促进全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商贸业。
适应新形势,树立新理念,采用新模式,在不断扩大规模的基础上,推动对外贸易由以数量增加为主向速度、规模、质量和效益同步增长转变,建设完善功能齐全、层次分明的市场体系,形成服务全国、辐射欧亚、通往世界的区域性商品集散中心。
战略布局:发挥哈尔滨等中心城市轻纺、食品、机电、建材市场功能健全的优势,加强与沿边县(市)的互动合作,重点建设以绥芬河青云、抚远正阳(世贸中心)和黑河大黑河岛等服装、轻工产品综合市场;依托牡丹江国际木业博览会建设东北亚木材交易大市场;加快建设绥芬河、穆棱、同江、漠河等木材市场和绥芬河、东宁、同江等机电产品市场及中俄机电产品展览交易中心;在绥芬河、东宁、抚远、同江、黑河等地辟建建材、装饰材料市场;以牡丹江、佳木斯、鸡西市为中心,在沿边口岸建设对俄蔬菜果品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构筑沿边开放带进出口商品市场体系,打造全国最重要的对俄商品展销平台。
工作重点: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继续保持和扩大服装、轻工产品、农副产品的对俄出口增势,进一步扩大汽车、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建筑材料等产品出口;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不断扩大资源类商品进口。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提高名优商品的市场占有率。巩固提升商业贸易,加快发展加工贸易、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农业合作开发贸易、能源原材料合作开发贸易,引领对俄贸易向宽领域、深层次转变。发展会展经济,不断提升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的档次,全力办好牡丹江国际木业博览会等各项专业性展会,建设特色鲜明、体系完整的对外名优商品展示平台。充分发挥俄语人才多的优势,建设独具优势的中国对俄服务外包基地。
(二)旅游业。
引入新机制,拓展产业内涵,深入挖掘森林、冰雪、湖泊、湿地、界江(湖)等旅游资源潜力,以保持自然生态和文化原生性为前提,按照省内外、境内外紧密联系,自然与人文相互辉映,观光与休闲融合一体的要求,开发建设具有国际化水平和地域特色的沿边旅游景观带,以游兴贸,以贸兴游,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沿边开放带的支柱产业。
战略布局:实施特色引领战略,坚持“两极拉动、边路突破”,深度开发神州北极、华夏东极,界江、界湖、界岛边境游,森林湿地生态游、养生避暑度假游、冰雪度假游、俄罗斯跨境游、“二战”遗迹游和地质观光游等旅游产品。沿边县(市)与中心城市联合开发边境游与工业旅游、边境游与哈尔滨欧陆风情游、边境游与扎龙湿地游等精品线路。加强省内外、境内外旅游合作,增强旅游线路衔接互动,打造跨区域、跨境旅游圈。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挖掘并培育关东历史、民俗风情、抗联遗迹和垦林矿区创业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项目。坚持集约连片开发,尽快形成哈大齐、牡丹江(鸡西)、三江和大小兴安岭四个各具特色的旅游集合区。
工作重点: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依托重点景区和景点,加快建设适合生态环境、满足旅游需求的绿色环保酒店、经济型酒店和家庭旅馆,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加快开发黑瞎子岛旅游资源,重点开发建设特色鲜明的景区景点。打造旅游精品,高档次、高水平地建设北极村、华夏东极、镜泊湖、中国雪乡、兴凯湖、五大连池、汤旺河石林、黑龙江界江旅游区等重点景区。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旅游市场营销,培育神州极点文化、中俄界江风光、养生度假避暑、少数民族风情四大品牌。
(三)物流业。
整合现有物流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提高物流组织化程度,建成便捷、高效、节约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实现境内外商品、市场、资源的有效衔接,牵动工业,促进农业,带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战略布局:发挥我省口岸群体优势和交通运输通道优势,以国际经贸大通道为纽带,构筑以哈尔滨市为中心、区域中心城市为支撑、边境口岸为节点的扇骨型物流系统,建成东北亚重要的物流中心。着力培育以木材、建材、轻纺、机电、化工等产品为重点的哈尔滨-牡丹江-绥芬河(东宁)物流体系,以矿产、冶金、木材、食品等产品为重点的哈尔滨-佳木斯-富锦-同江(抚远)的物流体系,以轻纺、机电、新材料等产品为重点的哈尔滨-黑河物流体系,以煤炭、食品、建材等产品为重点的哈尔滨-鸡西-密山物流体系,以木材、绿特食品等产品为重点的哈尔滨-漠河(洛古河)物流体系以及大兴安岭至大庆石油管道物流体系,形成内联生产基地和外接资源与市场的跨国物流网络。
工作重点:加快物流园区及物流仓库、配送中心、检验检疫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陆海联运、江海联运的有效衔接和航线常态化,扩大“适箱”货物、大型机电装备和粮食等散装产品运输。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平台,重点建设哈尔滨龙运物流中俄国际集装箱站、哈尔滨铁路货运口岸集装箱物流中心站、牡丹江西安国际物流园区、佳木斯综合物流园区以及绥芬河、黑河、同江、黑瞎子岛国际物流园区构筑面向东北亚的区域性、国际性的物流基地。加强与国内外物流企业合作,支持牡丹江华晟国运物流有限公司等物流企业发展壮大,培育发展规模合理、技术装备和管理先进、市场竞争力较强的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加强与俄方边境口岸物流互动,逐步实现中俄边境口岸物流一体化。
(四)农产品生产加工业。
立足资源优势,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升农业竞争实力。
战略布局:培育壮大出口加工龙头企业,建设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生产出口基地。以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等中心城市为重点,扶持发展一批规模大、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的出口龙头企业,建设乳品、肉类精深加工和啤酒、饮料等农副产品出口加工基地;以黑河、东宁、同江、穆棱等边境口岸市、县为重点,加快建设果菜出口基地;以大小兴安岭、黑河、抚远、饶河、虎林、东宁、穆棱、富锦等地为重点,建设山野菜、山野果、食用菌和珍贵皮毛动物养殖、鹿养殖、蜜蜂养殖等特色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以及北药开发基地,形成以边境县(市)为前沿、周边县(市)为延伸、中心城市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带为支撑的外向型农业新格局,打造东北亚最大的绿色、有机食品出口加工基地。
工作重点:实施千万吨奶工程和五千万头生猪规模化养殖工程,建设优质安全的农产品种植示范基地,提高农畜产品出口基地生产能力。加强农产品出口仓储、保鲜和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确保食品安全,培育农产品出口优势品牌。吸引省外和境外资本参与沿边地区农业产业化开发,扶持一批出口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基地能力强的对俄出口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精深加工能力,培育农产品出口加工产业集群。
(五)林木加工业。
积极应对俄罗斯的产业政策变化,加快林木采伐与加工产业升级步伐,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建设国际知名的木产品加工基地。
战略布局:加快推进大兴安岭境外60万吨、佳木斯100万吨和牡丹江120万吨等纸浆项目,带动我省纸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按照产业关联紧、配套能力强、综合利用程度高的标准,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伊春等中心城市建设大型林木精深加工企业,在边境县(市)建设一批木业加工园区,开发高档家具、装饰材料、建筑构件等系列高档终端产品,并利用剩余物开发各类板材、小木制品,切实提高产业整体效益和竞争能力。
工作重点:按照集约化、规模化、生态化的要求,整合与规范境外采伐,深化与俄合作,寻求新的合作途径与方式。实施境内外互动,开发利用境外林木资源,降低开发综合成本。以加工园区为载体,完善上下游配套,大幅提高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程度,由输出初级产品向输出高附加值的系列产成品转变。
(六)冶金业。
实施千万吨钢铁战略,积极利用境外矿产和电力等资源,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以铁、钛、锰、铜等矿产资源为重点,建设沿边区域冶金产业集群,推动我省冶金产业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档升级。
战略布局:引进俄罗斯电力和境内外硅、锰、铁等矿产资源,建设黑河等硅基材料基地,逐步形成全国最大的硅基产业群。建设名山30万吨铁和硅锰合金冶炼基地,为国家提供紧缺战略资源。建设佳木斯3万吨海绵钛产业园区,发展钛及钛合金加工产业链条,打造中国“钛谷”。以黑龙江建龙钢铁有限公司为龙头,建设500万吨钢铁冶炼综合加工基地,改造伊春西林钢铁集团和鸡西北方制钢公司,大幅提高全省钢铁生产能力。综合开发利用密山钾长岩矿,拉动我省冶金产业迈上新台阶,形成沿边区域冶金产业体系。
工作重点: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把发展的速度和强度严格控制在资源环境可承载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国际资源开发合作,建立互惠共赢的合作机制。规范合作行为,规避跨国开发和经营的风险。实施项目招商,引进战略投资者,以新机制新体制为保障,推动冶金产业的发展。坚持高起点、集约化、综合开发、循环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七)建材业。
积极参与俄罗斯远东及外贝加尔地区的开发,抓住该地区建材需求缺口大、合作愿望强烈的机遇,趁势而上,实施新增千万吨水泥战略,进一步拓展我省建材业的发展空间,扩大我省建材产品在该区域的市场占有率。
战略布局:以新型干法水泥、塑钢门窗、装饰板材三大产品为主导,着力打造哈尔滨、牡丹江、佳木斯、鸡西、伊春、同江水泥生产基地,同江、穆棱、鸡东、密山塑钢门窗、彩钢板、高档内墙砖、钢结构和建筑用保温材料生产基地,东宁、林口等石材生产基地,构筑沿边地区比较优势明显、市场竞争力强的建材出口产业群。
工作重点:主动与俄罗斯远东及外贝加尔地区开发规划相对接,满足俄远东市场需求。鼓励一批骨干企业在俄罗斯建立水泥熟料粉磨站,支持俄罗斯资本并购牡丹江水泥厂,发展跨国经营,带动水泥等建材产品向滨海边疆区和俄罗斯腹地出口;建设佳木斯500万吨和呼玛140万吨新型水泥生产线、同江粉磨站及对俄出口销售基地。坚持立足本地企业和引进投资并举,依托现有基础,加快培育一批优质塑钢门窗型材、塑料管板材、装饰装修材料、保温隔热材料、彩钢板、钢结构等生产企业,形成建材出口的规模优势。
(八)机电轻纺业。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引进资金与技术,加快发展机电轻纺产业,带动沿边区域机电轻纺业企业上规模、产品上档次、质量上水平,大幅度提升对俄机电轻纺产品出口的地产品比重。
战略布局:以哈尔滨、齐齐哈尔市为重点,发展电站成套设备、重型机械装备和汽车制造产业;以牡丹江、佳木斯市及绥芬河、东宁、穆棱、黑河、同江等沿边市、县为重点,发展农业机械、木工机械、汽车配件、数字产品装配、小型家电、旧机床维修等产业。以大庆、牡丹江、佳木斯市为中心,发展毛毯和涤纶化纤绒毯生产;以黑河、绥芬河、东宁、抚远等市、县为重点,发展服装、鞋帽、五金件生产;以密山、穆棱市为重点,发展塑料包装产品生产,形成产品外向化、产业差异化、产能规模化的机电轻纺产品出口格局。
工作重点:大力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和集约化,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以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市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积极引进大中型机电轻纺企业进区办厂,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利用其设计、研发和投资能力,推动轻纺业跨越式发展。坚持走集群式发展道路,以大中型生产企业和外贸企业为龙头,围绕终端消费产品,鼓励中小企业发展配套产品生产加工和生产性服务业,延伸产业链,形成大中小企业密切联系、相互衔接、上下游配套的优势产业群体。实施品牌战略,加强质量管理,立足以质取胜,扩大名优商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
(九)化工业。
引进俄罗斯矿产、电能资源,依托大企业,建设大项目,发展化工产业,进一步优化沿边区域产业结构和全省石化工业布局。
战略布局:强化大庆石化产业基地地位和作用,搞好石化产品精深加工,发展合成材料、有机原料、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合作开发和引进境外资源,建设黑河、牡丹江、同江、绥芬河石油储存和石油化工产业群,佳木斯、同江、抚远天然气化工和综合利用产业群,黑河电石及电石化工生产基地;建设牡丹江、齐齐哈尔、鸡东PVC树脂项目,打造对俄建材出口原料基地,构筑全省石化工业发展新兴区。以鸡西、鹤岗、双鸭山市为主体,大力发展煤炭化工,延伸发展产业链,打造国内、国际知名的煤化工产业基地。
工作重点:按照产业生态共生的原理,建设化工园区,形成细分完整、耦合联动的产业链条,吸引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入区投资兴业。建设大项目,培育化工产业龙头;支持中小型企业发展精深配套加工,尽快形成具有规模效益的化工产业群。吸引和鼓励俄罗斯企业采取资源供应、合资入股、技术合作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参与化工产业项目建设。
(十)高新技术产业。
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相结合,发展国际技术贸易和技术合作,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和科研成果,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引领沿边开放上层次、上水平。
战略布局:依托对俄科技合作“一园、两城、十三个中心”的载体作用和平台功能,加强与俄罗斯科技合作,构筑以哈尔滨市为核心,齐齐哈尔、大庆、牡丹江、佳木斯市为支撑,辐射沿边地区的对俄科技合作格局。推动中俄信息产业园哈尔滨园区、牡丹江园区、远东园区建设,打造电子信息产品研发基地、对俄信息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和境外组装基地。
工作重点:以解决重点行业和领域技术瓶颈为重点,引进和孵化科技成果,提升产品研发能力,推进产业化进程。通过与俄相关机构联合建立实验室、研究院、联合办学、产学研联合等方式,构建信息跟踪、技术引进、中介服务、成果孵化和产业化的完整合作体系。争取在机电设备、新材料、新能源及化工、航空航天、生物技术、食品及农业高新技术等七个领域中实施一批技术起点高、规模效益明显的重大对俄科技合作项目。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信息高速公路,构建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一体化的服务体系。加快研发通信产业、计算机及网络产品、新型电子材料等系列产品,发展家用电器及小家电等应用产品、配套产品生产和境外整机大散件组装,实施境内零部件生产,境外整机组装,发展跨国加工,大幅度提升信息产品占对俄出口的比重。
七、实施“走出去”战略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吸引国内企业参加,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根据俄方需求,采取股权投资、企业重组、带资承包、有偿利用、参与建设等形式,发展对俄投资、资源能源和承揽工程等领域的合作与开发,与俄共同投资、共同开发,推动中俄沿边地区生产要素优化流动,激发双方经济活力。
(一)积极参与俄远东及外贝加尔地区开发建设。根据俄罗斯地区发展规划,以燃料能源综合体、运输综合体、通信联络、水利和环境保护、工程基础设施等合作领域为重点,实施我省参与俄开发的行动计划,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以带资承包、总承包、BOT等国际通行方式开展工程承揽项目建设,带动成套设备等优势产品和技术出口及劳务输出。积极谋划战略性和标志性的合作项目,加快推进外贝加尔边疆区阿布扎尔纸浆、特罗伊斯克电站动力岛、布拉格维申斯克市合资生产电梯、滨海边疆区家电生产组装等重点项目建设。
(二)加强对俄能源原材料投资合作。制定实施扶持政策,培育境外投资主体,增强境外投资能力。引导和支持企业采取直接投资、收购、兼并等方式,依法实施境外能源、资源的勘探与开发。联合沿海及港澳台地区大企业、大集团,以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外贝加尔边疆区、阿穆尔州为重点,与俄开展林木采伐与加工合作;积极参与乌多坎铜矿、基姆坎铁矿、加林铁矿、波蒂姆英加油田等矿产的开发合作。大力推进犹太州30万吨锰铁矿开发、3万吨海绵钛、阿穆尔州100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等合资合作及项目建设。
(三)提高农业国际化水平。发挥技术、装备和人力资源的优势,培育壮大以农垦系统和合作化组织为主体的农业开发企业,采取独资或合资兴建农场、承包或租赁农场、参与境外农业开发区建设等方式,开发境外农业资源。顺应境外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农业产业化的模式,建设境外农畜产品种养生产基地、精深加工基地、营销网络和农业技术研发示范中心,以沿边开放促进现代农业国际化经营。
(四)加快境外合作区建设。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采取股份合作,风险投资等方式,积极稳妥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搭建全国对俄投资合作平台。不断完善政策,争取国家支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国内外企业能够进得去、留得下、能发展、能盈利创造条件。推动乌苏里斯克康吉经济贸易合作区尽快达到设计规模,加快建设远东工业园区、华宇工业园区、下列木材加工园区、阿尔谢尼耶夫综合加工区等境外园区,为开展境外产品加工或境内加工、境外组装提供载体。
八、保障措施
(一)统筹沿边开放带建设,建立组织保障体系。省直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沿边地区发展的指导和协调,按照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和发展重点,支持沿边开放带建设。沿边各市(地)、县(市)政府(行署)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划实施措施,依据本规划调整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能源、交通等专项规划。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监督机制,保障规划的贯彻落实。完善社会参与和监督机制,拓宽公众参与渠道,推动企业、民间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联合协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规划实施和区域经济合作。
(二)加强环境建设,建立生态保障体系。以大兴安岭水源涵养林地生态源、三江湿地生态源和黑龙江、乌苏里江国土安全保护林带为重点,建设生态安全网络,使沿边开放带长久保持良好生态环境。争取国家支持,继续在大小兴安岭地区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抓好平原林网绿化,加强界江(河)防护林工程建设,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确保国土安全。坚决禁止任何改变湿地性质、对湿地产生破坏作用的开发活动,推进嫩江源头、三江平原、伊春森林、兴凯湖等湿地保护工程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能力建设,完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系,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管护能力,争取设立黑瞎子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强我省界江水质监测、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能力建设,抓好环境污染管理,力争地面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天数逐年增加,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类标准天数逐年增加。加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实施能源、水资源梯次开发和循环利用。
(三)推进城镇化进程,建立城镇支撑体系。按照统筹城乡、合理布局、节约土地、完善功能的原则,加快中小城镇建设,承载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人口集聚,改变沿边地区城镇功能不完善、人口稀少、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新兴产业能力薄弱的状况,把沿边县(市)建成对俄及东北亚地区合作的产业集中带、旅游景观带、特色城市带、中俄特色文化带和边疆稳定繁荣平安带。加强道路、排水、供热、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沿边城镇功能;搞好绿化、卫生、教育和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优化人居环境,提升沿边城镇品位。探索实施土地经营权有偿流转制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为加快城镇化进程提供保证。按照大城市的规模建设黑河市,把绥芬河市建成城镇人口30万人左右、城区规模20至30平方公里的中等城市。按照城镇人口20万人左右、城区规模20平方公里的标准规划建设一批沿边中等城市。
(四)争取国家支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建立政策保障体系。用好用足国家支持边境地区贸易发展的各项政策,做好相关政策配套落实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把我省列为提升沿边开放先行区,允许我省先行先试,在有关规划、重大项目布局及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推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能源开发、跨国旅游、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的项目合作。支持绥芬河市设立综合保税区和跨境经贸合作区,拓展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支持黑瞎子岛的保护与开发,辟建综合保税区,与俄共同协商探讨跨经贸合作区。支持在我省沿边地区设立地方性银行,探索设立沿边开放产业投资基金。研究出台投资、财税、金融、土地利用、对外经贸与境外开发、人才等方面系列政策,为实施本规划创造良好的环境。
(五)不断深化区域合作,建立南联协作保障体系。立足本省,服务全国,以优惠政策和区位优势,吸引全国各地参与沿边开放带建设。按照行政协调、产业互动、互利共赢的模式,完善东北区域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与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广东等地的合作,引进项目、资金、技术与管理,建立常态、长效的合作模式。积极推动与香港、澳门、台湾的合作,共同开发俄罗斯市场。依托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黑龙江冬季国际投资合作洽谈会,培育中国(牡丹江)木业博览会等地方重要会展,打造和完善多层次的南联北开合作平台,努力形成沿边开放的集聚效应。
(六)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建立多元化的资金保障体系。省直部门掌握的资金向沿边开放带建设倾斜,采取资本金注入、补助投资、贷款贴息、贷款担保等形式,引导沿边开放带建设。推动企业、民间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联合协作,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投入。创新招商模式,提高招商水平,以优良的服务环境和富有竞争力的项目吸引国内外战略投资者。遵循国际惯例谋划包装项目,更多的使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资金。
(七)推进金融创新,建立金融保障体系。加强与境内外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加快哈尔滨、牡丹江等商业银行和省农村信用社改革重组,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和业务向沿边地区延伸,壮大沿边开放服务的金融主体。顺应金融业务综合化、国际化、电子化和金融产品多样化的大趋势,推动金融创新,积极开发综合授信、仓单质押、本外币保函等金融产品和业务。整合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功能,推动东北地区再担保机构为沿边开放带建设提供担保服务。加快发展对俄贸易保险,发挥出口信用保险再支持扩大出口方面的积极作用;鼓励保险公司加强与俄方保险公司的合作,扩大涉外服务领域。鼓励金融机构强化对境外投资项目融资支持,利用省境外投资平台扶持境外投资项目建设和购买矿权、林权,为境外投资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在边境口岸全面实行边境贸易本币结算业务的基础上,探讨对俄进出口贸易实行人民币结算。
(八)开发人力资源,建立人才智力保障体系。优化人才开发体制环境,建立健全吸引、留住、用好人才的机制。培育建立统一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通过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灵活的政策,吸引一批职业化、高素质的高级科技人才。通过招商引资,国内外大企业落地生根,集聚一批擅长经营、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优秀管理人才和技术专业人才。通过与俄罗斯交流合作,培养一批语言、商贸人才。通过加强自身教育培训,造就一批生产经营的领军人才和实用人才。
(九)深化对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双边推进工作机制。争取国家支持,把沿边地区开发建设的重大事宜列入中俄两国元首会谈议题,从两国政府层面确定经贸科技合作框架,推动俄罗斯在哈尔滨市设立总领事馆工作。创新中俄两国省州地方会晤机制,搭建政府、学术机构和企业开放式研究、交流和沟通的桥梁,建立中俄两国互利共赢、合作发展的平台。加强双边地方民间往来和文化、艺术、学术等人文交流,引进俄罗斯文学、美术及其他艺术作品,在沿边地区建立俄罗斯研究中心、中俄文化交流中心和中俄友好文博场所,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附件: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