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期货日报]在服务实体中快速成长
截至今年,期货行业第一批风险管理公司已经成立七年,从无到有,从第一批的8家到如今的86家,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到这场探索创新中来。回望七年发展之路,期货公司风险管理业务虽然已逐步得到市场的认可,但还处在探索成长阶段,未来的路还很长。即日起,本报推出“风险管理公司七年蝶变”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少企业延迟复工。在此期间,风险管理公司发挥自身优势,在保障市场流动性、满足企业客户需求的同时,采用基差、远期、场外期权、互换等业务模式帮助企业应对疫情“大考”。
根据中期协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今年4月底,共有84家期货公司备案设立86家风险管理公司,其中有85家风险管理公司备案了试点业务。全行业总资产793.78亿元,较去年增长65%;净资产245.59亿元,较去年增长28%;注册资本270.56亿元,同比增长25%。
专业价值逐渐得到市场认可
回望2013年,风险管理公司成立之初“摸着石头过河”,在现货及衍生品业务上摸索前行。2015年,风险管理公司业务初步走上“正轨”,吸引了一些海外专业团队加盟,行业围绕服务实体经济这一中心,逐步确定了两条发展路径:一是以期现业务为基础的大宗商品基差贸易,二是以场外衍生品业务为抓手的金融工具服务。
同年,创新服务“三农”的“保险+期货”模式在此前场外业务的基础上破茧而出,一些公司也开始专注于基差贸易和仓单服务。与此同时,一些走在前列的风险管理公司出于业务扩张的考虑,推动股东增资,其中永安资本当年从1.5亿元资本金增至5亿元。
从2016年开始,风险管理公司业务规模开始呈几何级增长,盈利能力逐渐显现,期现业务渐入佳境,“保险+期货”模式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风险管理公司发展潜力凸显,股东也开始加大投入。当年年末,有风险管理公司一次增资17亿元,拉开了此后几年行业“增资潮”的序幕。2017年年末,风险管理公司数量已经达到70家。
期现业务、场外衍生品、做市业务逐渐成为风险管理公司的三大主要业务组成。随着业务模式的稳定和股东对业务认知的加深,风险管理公司数量和业务规模逐年增长,对期货公司的贡献度也不断提高。
“风险管理公司服务实体能力以及盈利能力增强,成为金融服务实体的重要抓手,与期货公司共同承担起金融精准扶贫、支持‘三农’的重任。”银河德睿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董竞博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无论在现货市场还是在衍生品市场,风险管理公司的专业价值开始得到更多的认可,实体企业对其认可度尤其高。私募、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银行等机构也越来越多地与风险管理公司合作。
在推广基差贸易的过程中,风险管理公司也成为市场的“纠偏者”。“风险管理业务使商品市场价格回归基本面的速度加快。”在国泰君安风险管理公司总经理魏峰看来,这使得现货市场基差贸易急涨急跌的情况减少,市场宽幅波动频率降低。风险管理公司做市业务使期货合约的连续性增强,为实体企业套保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另外,随着风险管理公司参与现货市场广度和深度的拓展,为现货市场主体提供了多元化的专业支持,改变了现货市场传统的贸易模式,增强了实体企业抗风险能力。同时,风险管理公司的公信力和合规理念也给现货市场带来了积极影响。
不忘初心探索金融服务实体
在服务实体能力提升的同时,风险管理公司业务逐渐成为期货公司重要的业务组成。长期以来,国内期货公司收入相对单一,集中于经纪业务,同质化竞争激烈。“发展风险管理业务是期货公司从经纪服务转向市场参与主体、金融综合服务商的重要抓手,风险管理公司极大地拓展了期货行业的服务范围。”宏源恒利(上海)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崔耀章向记者表示,风险管理公司做的是企业经营管理,不是简单的期货头寸或者现货贸易,是利用自己对商品的理解和对金融工具的掌握,帮助实体企业改善、提高经营质量,真正践行了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
近两年,风险管理公司业务模式逐渐稳定,已经成为部分期货公司从经纪业务向衍生品业务拓展的“先头部队”。随着风险管理公司盈利能力增强,其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期货公司的收入缺口,甚至成为期货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记者注意到,2018年就有风险管理公司利润开始超过其母公司。
但2019年以来,国内市场环境出现较大变化,风险管理公司场外业务和期现业务都经历了一些“挫折”,营收受到较大影响,不少公司开始放慢业务扩张的脚步,更多专注于自身能力和业务的提升。进入2020年,风险管理公司业务和营收能力均显现出更加多元化发展的特点,公司之间差异也逐渐显现。“客观地看,风险管理公司业务发展至今,其实还在探索成长阶段,服务实体的路还很长。”汇信融植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博认为,风险管理公司更多地扮演着行业先行者的角色,后续必然会面临新的问题。
“期货公司风险管理业务的本质是大宗商品投行业务,大宗商品投行业务的核心又是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方案。随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头部风险管理公司将向供应链管理金融公司的高级形态变化,可能会有反复,但趋势不会改变。”崔耀章告诉期货日报记者。
“虽然盈利是行业成长指标之一,但对风险管理公司而言,最重要的仍是探索金融如何服务实体经济,如何把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的桥梁架起来。”他认为,风险管理业务短期也会经历资金逐利而行的阶段,但未来随着科技、市场等方面的发展,简单利差模式的生存空间将被极大地压缩,只有深度绑定客户供应链环节的每一个需求,与战略客户长期协同、共同成长,行业才有社会价值,才能走得更远。
“风险管理公司的设立,对期货公司和期货行业来说都是创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希望监管层能给风险管理公司更大的发展空间,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尽可能允许其自主探索发展道路、创新业务模式。”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支持监管层对风险管理公司行业制定相对严格的准入机制和科学的退出机制,保障整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2020年06月11日
期货日报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