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通货膨胀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金融界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一般说来,在现代纸币制度下,经常出现的是货币供应量大于货币需求量引起的货币失衡,这种失衡必然诱发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现代经济生活的一大难题。特别是二十世纪60年代以后,通货膨胀更是成为一种常规性、世界性现象。所以本文就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通货膨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阐述,并对抑制通货膨胀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说明,从而使人们对通货膨胀的了解更加深刻。
关键词: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通货膨胀
对于消费者来说,买东西能够“物超所值”是一件美事;如果不能,至少 “一分钱”也要买到“一分货”。但是,如果过去能买到“一分货”的“一分钱”现在却只能买到半分钱的商品,就是发生了通货膨胀。
一、 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和物价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它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现象。那么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哪些呢?
1.首先,发行的纸币太多,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并且纸币无内在价值,不能自发调节物价,从而使在市场上形成有过多的货币去购买价格总额已定的商品,其结果就是物价普遍上涨。这就是通货膨胀产生的直接原因。
2.除此之外,一国发生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往往是不同的,因此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还有: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需求和成本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全球经济领域研究的课题,在了解了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以后,人们就更想了解究竟它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了,下面就谈谈通货膨胀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对生产领域的影响:首先,通货膨胀使得物价普遍上涨,
生产者难于区分物价上涨的真正原因,常常错误地做出生产决策。大量资金流入价格较高的生产部门,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导致经济结构失调。其次,在通货膨胀期间,商品价格不稳定,生产成本不容易核算,利润难于预期等因素使得企业生产经营的难度增大,而投资于商业流通部门则资金周转相对较快,风险小,获利容易,由此促使生产者将生产部门资金抽出调到商业部门。因此通货膨胀使大量资金流向流通领域,造成生产资金短缺而导致生产萎缩。最后通货膨胀导致企业技术革新成本上升,使企业不愿意或不能进行技术改造,其结果必然影响技术进步,降低劳动生产率,影响产品的升级换代。
2.对流通领域的危害:在通货膨胀时期,由于物价上涨不均衡,使得商品流向价格上涨较快的领域,扰乱了商品正常的流通秩序。
3.对消费领域的危害:在通货膨胀情况下,物价上涨、货币贬值,与原来同等数量的货币不能买到与原来相符的生活资料。人们的实际收入水平下降,消费水平下降。2010年第一季度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2%,其中粮食类价格上涨5.1%,居民类价格上涨2.9%.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目前CPI呈上升趋势,这就意味着人们手里的钱已经不值钱了,从而预示着人们的消费水平将要下降,这将会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危害和冲击。
4.对分配领域的危害:在通货膨胀时期,虽然人们的名义货币收入可能提高,但由于社会各阶层收入来源不同,各种所得来源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各不同相同,因此,有的人的实际收入会提高,有的人实际收入会下降。通货膨胀最大的受害者是固定收入者与低收入者,比如依靠固定的工资,固定的退休金和福利救济金生活的人;而浮动收入者、国家等通常是收益者。这种不公正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易引起社会不稳定,总之,通货膨胀对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很大破坏作用。
5.对投资者的影响:由于通货膨胀有利于债务人,不利于债权人,交易中的现金交易将增加,银行信用会因为资金来源的减少而萎缩。在物价大幅度上涨,出现通货膨胀时,尽管投资者的名义收益和本金不变,或者有所上升,但是只要收益的增长幅度小于物价的上升幅度,投资者的收益和本金的购买力就会下降,通货膨胀侵蚀了投资者的实际收益。
(二)通货膨胀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1.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投资者趁机哄抬物价、囤积居奇,使本来供需不平衡的市场更加不平衡,加剧市场供需矛盾,导致流通领域更加混乱。
2.通货膨胀使市场价格信号失真,使商品价格升降并不能反映出某些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失真的价格导向会使商品需求发生变态。在通货膨胀时期,人人怕货币烫手,为了保值和防止物价进一步上升,都要尽快地把手中的货币换成商品,而不考虑这种商品对他来说是否重要。这种需求变态和抢购行为使商品供应更加短缺,进而又会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一些人由于通货膨胀给他们带来损失或使他们在竞争中失败,而产生对政府不满,从而扰乱秩序,对社会稳定产生不利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有许多不利影响,可见,通货膨胀是一种十分有害的经济现象。通货膨胀破坏社会生产,扰乱流通秩序,引起分配不公平,导致社会动乱和政局不稳,因此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各国政府都在积极地寻求治理通货膨胀的良策,并且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二、抑制通货膨胀的对策
(一)控制需求
通货膨胀的一个基本原因在于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因此,治理通货膨胀首先是控制需求,实行紧缩型政策。紧缩型政策是当前各国对付通货膨胀的传统手段,是迄今为止运用得最广、最为有效的政策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紧缩型财政政策、紧缩型货币政策、紧缩型收入政策等。
1.紧缩型财政政策。紧缩型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削减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的办法来治理通货膨胀。削减财政支出的目的是通过限制支出而减少政府的需求,从而缩减总需求。其措施主要有:减少国家基本建设和投资支出,限制公共事业投资,削减政府各部门的经费支出,减少社会福利支出等。增加税收主要是增加企业与个人的税收,增税以后,企业与个人收入减少,从而降低投资水平与消费水平。
2.紧缩型货币政策。紧缩型货币政策又称为“抽紧银根”,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量过多。因此要降低通货膨胀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供应量的办法来实现。具体措施包括:
(1)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出售政府债券,回笼货币,减少经济体系中的存量。
(2)提高利率,如提高再贴现率、贴现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银行存款利率等。利率的上升促使人们将更多的钱用于储蓄,从而使消费需求减少,利率的上升使投资成本上升,对投资需求也有抑制作用。
3.紧缩型收入政策。紧缩型收入政策是对付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有效方法。其主要内容是采取强制性的手段,限制提高工资和获取垄断利润,抑制成本的提高,从而控制物价的上涨。具体来说包括如下内容:
(1)工资管制。工资管制的办法主要有四种。第一,道义规劝和指导。即政府制定出一个工资增长的指导线,供企业参考,但政府只能规劝、建议,不能直接干预。第二,协商解决。即在政府干预下使工会和企业就工资问题达成协议。第三,开征工资税。对增加工资过多的企业征收特别税款。第四,冻结工资。即政府强制性地将全社会工资或增长率固定,不能随便上涨。
(2)利润管制。指政府以强制手段对可能获得暴利的企业利润实行限制措施。利润管制的办法有管制利润率,对超额利润征收较高的所得税等。此外,有的国家还通过制定一些法规限制垄断利润,以及对公用事业产品直接实行价格管制等。
(二)增加供给
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社会的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治理通货膨胀一方面要通过紧缩型政策减少总需求,另一方面要增加总供给。主要措施有:减税以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意愿和劳动生产率,增加企业的投资愿望,从而带动总供给的增加;减少政府对企业的限制,让企业更好地扩大商品供给;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更新设备和调整产业结构。
(三)调整经济结构
由于引起通货膨胀的一个原因是经济结构的失调,所以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方案是调整经济结构,各产业部门之间保持一定比例,避免某些产品如粮食、原材料等供求因结构失调而推动物价上涨。
(四)其他反通货膨胀措施
强调性的行政干预。这种措施主要为一些经济不太发达的国家所采用。其内容主要有:强制性停建一些工程项目,整顿市场流通,实行部分商品的经营垄断,实行消费品的凭票供应等。
保持经济低速增长。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往往伴随着通货膨胀,近些年来,各国政府面临两种选择;或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同时保持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或降低经济增长速度,甚至以经济的衰退来压低通货膨胀率。不少发达国家往往选择后者。
结束语:曾几何时我国面临着通货膨胀,CPI指数逐月呈走高趋势,并不出人意料。因为从我们每天离不开的肉禽蛋油身上,就能清晰感受到物价上涨的脚步,这也正是推动CPI走高的主要动力。眼下引起物价上涨的因素很多,像物价上涨,物品供不应求,加上企业成本上升,国际市场大豆、玉米等农产品紧俏。俗话说:风起于青萍之末。这些错综复杂的经济变动最终会汇聚成一股涨价的力量。通货膨胀这种经济现象不可避免,但重要的是减少它带来的影响,所以要抑制通货膨胀,从而使经济发展、社会秩序都回到健康的轨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