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80 苹果版本:8.7.8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2015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预习: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来源: 正保会计网校 编辑: 2015/05/12 09:42:02  字体:

选课中心

书课题助力备考

选课中心

备考交流群

速来寻找学习搭子

备考交流群

资料专区

硬核干货等你来

资料专区

免费题库

海量好题免费做

免费题库

2015年中级经济师考试时间:11月7日,经济师考试报名集中在6-8月,2015年经济师备考已经拉开帷幕,网校整理了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资料,供大家预习参考,祝大家梦想成真!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有三种

生产法:通过核算各个产业在一定时期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来核算GDP.

支出法: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的内购买最终产品支付总和来核算GDP

收入法: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来求得GDP.

其中,支出法和收入法是核算GDP的两种主要方法。

(一)支出法

1、含义:

所谓支出法,即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单位(居民、企业、政府、进出口部门),对最终产品的支出总量相加,得出总支出来计量GDP的方法。

2、支出法GDP的构成:

支出法下的GDP包括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四个部分。

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可以表示为:

GDP=C+I+G+(X-M)

其中:

C――消费;

I―――投资;

G――政府购买;

(X-M)――净出口;

3、教材第25章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标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和存货增加。

净出口:是一定时期货物和服务出口价值减去进口价值后的差额。

出口是本国向国外销售和无偿转让的货物和服务。

进口是本国向国外购买和无偿得到的货物和服务。

「例题07、08年单选」如果C.表示消费、I表示投资、G表示政府购买、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则按照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公式是( )。

A.GDP=C十I十G十X

B.GDP=C十I十G—M

C.GDP=C十I十G十(X十M)

D.GDP=C十I十G十(X—M)

「答案」D

「例题——07年多选」在我国统计实践中,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应包括的项目有( )。

A.消费支出

B.固定资产投资

C.净出口

D.营业盈余

E.政府购买

「答案」ABCE

(二)收入法

1、含义:

收入法下,国内生产总值收入主要是指提供生产要素所取得的收入,也包括一部分非生产要素(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的收入。从企业角度来看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生产成本,是生产要素的收入,所以用收入法核算的GDP有时又称为要素成本法。

2、GDP的构成:

按收入法核算所得的国内生产总值为:

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

3、第25章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标

在我国的统计实践中,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分为四项:

(1)劳动者报酬: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包括工资总额、福利费和其他物质形式的劳动报酬。

(2)生产税净额: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余额,如销售税金及附加、增值税及企业管理费中各种税金等,是企业的利前税,不包括所得税。

(3)固定资产折旧:反应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

(4)营业盈余: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补贴

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所有常住单位增加值之和。

「例题——07年单选」按照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其公式是( )。

A.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十利润十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十折旧十统计误差

B.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十利息十租金十利润十折旧十统计误差

C.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十利息十租金十利润十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十统计误差

D.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十利息十租金十利润十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十折旧十统计误差

「答案」D

相关推荐:

 ·经济师考试“梦想成真”系列辅导书  ·经济师手机题库抢先看
 【特色班】400元/门(经典班次,超值套餐)  【直达班】600元/门(当期未过,免费重学)
 【精品班】800元/门(高清课件,助教指导)  【实验班】1500元/门(考试未通过返还学费)

学员讨论(0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