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201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备考开始啦,网校经济师频道特别整理了中级经济师考试商业专业教材的重点考点,提前掌握吧,以备迎接201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祝您在网校学习愉快!
三、储存作业合理化
(一)储存的概念和作用
1.概念:指保护、管理、储藏物品。
2.作用:储存与运输是物流系统中的两大支柱。具体表现:调节供应和需求;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进行商品整合;支持企业的销售服务。
(二)储存合理化的条件
1.遵循仓库网络规划的原则:一致性、服务性、经济性。
2.合理确定仓库数量:
影响因素有6个方面:物流成本、客户服务的需要、运输服务水平、中转供货的比例、单个仓库的规模、计算机网络的运用。
(1)物流成本。仓库数量对物流系统的各项成本有着重要影响。一般来说,随着仓库数量的增加,运输成本和失销成本会减少,而存货成本和仓储成本将增加。
首先,由于仓库数量的增加,企业可以进行大批量运输,所以运输成本会下降。其次,由于仓库数量的增加,总的存储空间也会相应地扩大,因此仓储成本会上升。最后,当仓库数量增加时,总存货量就会增加,相应的存货成本就会增加。
(2)客户服务的需要。较高的物流服务需要较高的物流成本支持,其中的措施之一就是设立较多的仓库网点。
(3)运输服务的水平。如果需要快速的客户服务,那么就要选择快速的运输服务。在不能提供合适的运输服务情况下,就要增加仓库来满足客户对交货期的要求。
(4)中转供货的比例。
当一个地区或企业中转供货的比例小,而直达供货的比例大时,这个区域或企业需要的仓库数量就会比较少,而单个仓库的规模则会比较大;
当这个地区或企业中转供货的比例大,而直达供货的比例小时,这个区域或企业需要的仓库数量就会比较多。
(5)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利用计算机可以改善仓库布局和设施、控制库存、处理订单,物流系统的响应越及时,对仓库数量的需求就越少。
(6)单个仓库的规模。单个仓库的规模越大,其单位投资就越低,而且可以采用处理大规模商品的设备,因此单位仓储成本也会降低。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