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二、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1.最终目标体系
(1)物价稳定:中央银行的首要目标。物价上涨率在4%以下。
(2)充分就业:
失业率:社会失业人数与愿意就业的劳动力之比。5%以下的失业率为充分就业(包括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充分就业的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
(3)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目标一致
(4)国际收支平衡:
包括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
静态平衡:一个年度周期内的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的平衡(每年年末持平)。
动态平衡:一定时期(3、5年)的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的平衡。
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
顺差→货币供给增加、商品供不应求→物价上涨
逆差→国内商品过剩→经济增长停滞(重点调节)
2.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矛盾性
(1)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
澳大利亚著名经济学家菲利普斯通过研究1861—1957年近100年英国的失业率与物价变动的关系,得出了结论:失业率与物价上涨之间,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这一关系可用菲利普斯曲线表示。
因此,采取减少失业或实现充分就业的政策措施,就可能导致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反之,为了降低物价上涨率或稳定物价,就往往得以较高的失业率为代价。
【例题·单选题】(2011试题)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之间存在矛盾,根据菲利普斯曲线,( )之间就存在矛盾。
A.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
B.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
C.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
D.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矛盾性。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之间存在矛盾,根据菲利普斯曲线,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之间就存在矛盾。
(2)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稳定物价→紧缩银根→经济增长率下降
(3)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通货膨胀→资本项目顺差→弥补国际(贸易)收支逆差
(4)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国际收支逆差→紧缩政策、降低国内需求→经济增长率下降
小结: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
稳定物价 |
经济增长 |
充分就业 |
国际收支平衡 |
稳定物价 |
—— |
× |
× |
× |
经济增长 |
× |
—— |
√ |
× |
充分就业 |
× |
√ |
—— |
—— |
国际收支平衡 |
× |
× |
—— |
—— |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