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70 苹果版本:8.7.7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2014年经济师中级金融知识点:货币供求及其均衡

来源: 职业培训教育网整理 编辑: 2013/12/18 15:34:37  字体:

选课中心

书课题助力备考

选课中心

备考交流群

速来寻找学习搭子

备考交流群

资料专区

硬核干货等你来

资料专区

免费题库

海量好题免费做

免费题库

201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复习备考知识,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更加全面备考2014年的经济师考试,职业培训教育网预祝您学习愉快!

1. 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是由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三种动机决定的。

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则取决于利率水平。

2. 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在货币政策传导变量的选择上存在不同。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政策的传导变量是货币供应量,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政策传导变量是利率。

3. 西方学者主张把“流动性”原则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所谓流动性是指某种金融资产转化为现金或实现购买力的能力。

4. 现代信用制度下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主要有两个:意识基础货币(B),二是货币乘数(m)。它们之间的决定性关系是:Ms= m×B.

5. 外汇储备主要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

6. 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一是流通中现金(M0),即在银行体系外流通的现金;二是狭义货币供应量,一般称为货币(M1),即M0加上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三是广义货币供应量,一般称为货币和准货币(M2),即M1加上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和其他存款。

7. 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主要包括:

(1)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再贷款;

(2)收购金、银、外汇等储备资产投放的货币;

(3)购买政府部门的债券。

8. 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实现又懒于三个条件,即健全的利率机制、发达的金融市场以及有效的中央银行调控机制。

学员讨论(0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