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有什么好方法可以顺利通过2019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吗?小编的答案是:坚持。每天的点滴积累终将汇聚成无限的力量,让你成功通过2019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正保会计网校为大家准备了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希望通过每天不间断的学习,让大家成为中级备考小飞人,快快来学习吧!
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一、 以资产清偿债务
(一)以现金(广义)清偿债务
这里的现金,是指广义的现金,做题时,一般用“银行存款”科目。
债务人应当在满足金融负债终止确认条件时,终止确认重组债务(债务的减少),并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
债权人应当在满足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时,终止确认重组债权(债权的减少),并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收到的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二)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
1. 债务人的会计处理(两项差额不能抵消)
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在满足金融负债终止确认条件时,终止确认重组债务,并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根据非现金资产的不同类别分别按照本书第三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九章和第十三章中相应资产转让或终止确认的相关规定处理。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一般为非现金资产的账面原价扣除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以及资产减值准备后的金额。
2. 债权人的会计处理
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权人应当在满足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时,终止确认重组债权,并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债权人已对债权计提减值准备的,应当先将该差额冲减减值准备,冲减后尚有余额的计入营业外支出,冲减后减值准备仍有余额的,应予转回并抵减当期信用减值损失。
3. 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具体会计处理:
(1)以库存材料、商品产品抵偿债务。
(2)以固定资产清偿债务。
(3)以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抵偿债务。
二、 将债务转为资本
(1)债务人为股份有限公司时,应当在满足金融负债终止确认条件时,终止确认重组债务,并将债权人放弃债权而享有股份的面值总额确认为股本;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市价)与股本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股本溢价计入资本公积。重组债务账面价值超过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2)债务人为其他企业时,应当在满足金融负债终止确认条件时,终止确认重组债务,并将债权人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份额确认为实收资本;股权的公允价值与实收资本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溢价计入资本公积。重组债务账面价值超过股权的公允价值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利得计人当期营业外收入。
(3)债权人应当在满足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时,终止确认重组债权,并将因放弃债权而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确认为对债务人的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股份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损失,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债权人已对债权计提减值准备的,应当先将该差额冲减减值准备,减值准备不足以冲减的部分,作为债务重组损失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减值准备冲减后仍有余额的,应予转回并抵减当期信用减值损失。
三、 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或有应付(或应收)金额,是指需要根据未来某种事项出现而发生的应付(或应收)金额,而且该未来事项的出现具有不确定性。
(一)不涉及或有应付(或应收)金额的债务重组
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大于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
债权人应当将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的债权的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如债权人已对该债权计提减值准备的,应当先将该差额冲减减值准备,减值准备不足以冲减的部分作为债务重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二)涉及或有应付(或应收)金额的债务重组
修改后的债务条款如涉及或有应付金额,且该或有应付金额符合本书第十二章中有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债务人应当将该或有应付金额确认为预计负债。
借:应付账款
贷:应付账款——债务重组
预计负债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借方)与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和预计负债金额之和的差额(贷方)作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或有应付金额在随后的会计期间没有发生的,企业应当冲销已确认的预计负债,同时确认营业外收入。
借:预计负债
贷:营业外收入
修改后的债务条款中涉及或有应收金额的,债权人不应当确认或有应收金额,不得将其计入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只有在或有应收金额实际发生时,才计入当期损益。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中级会计师考试备考这条路上,正保会计网校为你带来中级会计考试新鲜的考试资讯和专业的师资团队,为你的备考之路保驾护航!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