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接收最新考试资讯
及备考信息
我们一起来学习2015《审计》考点:分析程序。本考点属于《审计》第三章审计证据的内容。
【内容导航】
1.分析程序的目的
2.用作风险评估程序
3.用作实质性程序
4.用于总体复核
【考频分析】
考频:★★★★★
复习程度:理解掌握本考点。这些点最好在学习时自己假想几个小例子,将枯燥的理论变为生动的案例。
【主要考点】与审计客户发生雇佣关系
一、分析程序的目的
过程
|
目的
|
错报与风险
|
要求
|
风险评估过程
|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
识别重大错报风险(报表层次与认定层次)
|
强制使用
|
实质性程序
|
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
|
识别重大错报(认定层次)
|
任意选择
|
完成审计工作
|
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最终证实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一致及与所取得的证据一致
|
再评重大错报风险(报表层次)
|
强制使用
|
二、用作风险评估程序
注意:
注册会计师无须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每一方面时都实施分析程序。
与实质性分析程序相比,在风险评估过程中使用的分析程序所进行比较的性质、预期值的精确程度,以及所进行的分析和调查的范围都并不足以提供很高的保证水平。
三、用作实质性程序
1.实施的前提
第一,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单独或结合细节测试,运用实质性分析程序。
第二,如果重大错报风险较低且数据之间存在稳定的预期关系,注册会计师可以单独使用实质性分析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2.所提供证据的证明力
相对于细节测试而言,实质性分析程序能够达到的精确度可能受到种种限制,所提供的证据在很大程度上是间接证据,证明力相对较弱。
四、用于总体复核
因为在总体复核阶段实施的分析程序并非为了对特定账户余额和披露提供实质性的保证水平,因此并不如实质性分析程序那样详细和具体,而往往集中在财务报表层次。
全文转载或部分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正保会计网校”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