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按实际成本计价时,期末存货的计价方法通常有三种:
1. 个别计价法(Specific Identification Method):
这种方法是根据存货的个别成本来确定期末存货的成本。也就是说,如果期末存货中的每一种存货都能明确地追踪到其购入时的价格,那么就用这个价格来作为该存货的期末成本。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那些能够单独辨认和追踪的存货,比如珠宝、艺术品等高价值且独特的物品。
2. 先进先出法(First-In, First-Out Method,FIFO):
这种方法假设企业使用最早购入的存货来进行销售或者耗用,因此期末存货的成本是最近购入存货的成本。先进先出法主要适用于那些价格变动较为频繁且能够明确区分不同批次购入的存货。
3. 后进先出法(Last-In, First-Out Method,LIFO):
这种方法与先进先出法相反,它假设企业最后购入的存货先被使用或者销售,因此期末存货的成本是最晚购入存货的成本。后进先出法在通货膨胀时期比较流行,因为它可以降低存货成本,从而减少企业的所得税负担。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需要根据其具体的业务性质、存货特点以及会计政策来选择合适的存货计价方法。同时,企业还需要遵守相关的会计准则和税务规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需要将选定的存货计价方法进行披露,并提供相应的会计政策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