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杠杆(Operating Leverage)是企业财务分析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衡量的是企业的经营风险。经营杠杆的大小取决于企业的固定成本(Fixed Costs)和变动成本(Variable Costs)的构成。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随产量增减而变动的成本,如租金、管理人员的基本工资等;变动成本是指随着产量增加而同比例增加的成本,如原材料、直接人工等。
经营杠杆系数(Operating Leverage Coefficient)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经营杠杆系数 = 边际贡献(Marginal Contribution)/ 息税前利润(EBIT)
其中,边际贡献是指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差额,即 MC = Sales - Variable Costs,而息税前利润是边际贡献减去固定成本后的差额,即 EBIT = MC - Fixed Costs。
经营杠杆对企业的盈利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固定成本比例与盈利能力:当企业的固定成本比例较高时,经营杠杆系数较大,这意味着即使销售收入略有增长,也会导致息税前利润的大幅增长。这是因为固定成本不随销售收入变化,所以当销售收入增加时,边际贡献会首先覆盖掉固定成本,然后剩下的部分(息税前利润)会更高。
2. 变动成本比例与盈利能力:如果企业的变动成本比例较高,那么经营杠杆系数较低,这意味着销售收入的变化对息税前利润的影响较小。因为变动成本随着销售收入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在销售收入增加时,变动成本也会增加,从而抵消了部分息税前利润的增长。
3. 最佳经营杠杆点:存在一个最佳的经营杠杆点,在这个点上,企业的盈利能力最高。这个点可以通过计算息税前利润对销售收入的变化率来确定。在最佳点之前,经营杠杆系数随着固定成本比例的增加而增加,这意味着销售收入的增长会导致息税前利润的更大幅度增长。但在最佳点之后,随着固定成本比例的进一步增加,经营杠杆系数过高,使得企业面临过大的经营风险,因为即使销售收入略有下降,也会导致息税前利润的大幅下降。
总之,经营杠杆通过影响企业的息税前利润对销售收入的变化率来影响其盈利能力。适度的经营杠杆可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但过高的经营杠杆则可能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环境来调整其经营杠杆水平,以实现最佳的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