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税法中,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式不同。以下是分别计算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基本方法:
1. 居民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
居民企业是指在中国境内成立的企业或者其他组织,或者虽然不在中国境内成立,但是在中国境内设有机构、场所,并且取得所得与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企业。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和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居民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其年度收入总额减去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和各项扣除后的余额。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 = 年度收入总额 - 不征税收入 - 免税收入 - 各项扣除
其中,年度收入总额包括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接受捐赠收入等。
2. 非居民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
非居民企业是指在中国境内未成立,且未在中国境内设有机构、场所,或者虽在中国境内设有机构、场所,但取得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企业。非居民企业通常只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非居民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通常是其在中国境内取得的收入,减去与取得这些收入有关的成本、费用等支出后的余额。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 = 在中国境内取得的收入 - 相关的成本、费用等支出
需要注意的是,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取得应税所得,应当按年计算,分月或者分季度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总结来说,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主要区别在于:居民企业需要计算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和境外的所得,而非居民企业只需计算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同时,非居民企业还需要在境内预缴税款,并在年度终了时进行汇算清缴。